第5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一方面,則積極派出使節,希望求得劉淵下令,讓劉珩罷軍,收起屠刀。畢竟聽聞劉珩是大夏之王,所率之軍也只是來自大夏的一支偏師。

  自玉門出,復歸玉門。劉珩也未想到,從乾德八年西出,到再次望見大夏的城關,將近兩年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在溫宿,疏勒等國聯軍被劉珩一戰而滅,當郭淮率大夏鐵騎直擊諸王,取其首級,斬其旗幟,便結局已定。

  配合著溫宿城寨中劉珩、王昶,三面合擊,夏軍大勝。殺數千人,俘虜兩萬餘眾,良馬數千,另有駝牛羊無數。這是劉珩在西域的最後一戰,在外那麼久,西征將士早思歸心切了。

  西出之時四千人,東歸足有近三萬眾,有一千多夏軍兒郎,徹底倒在廣袤的西域土地上。在僕從軍的配合下,押送著上萬的俘虜,與所掠西域諸國的財富,再行數月之路,終于歸來。

  不過此時的玉門關前,氣氛卻不怎麼和諧。作為“榮耀”歸來的大夏陳王,玉門守軍竟然不放他進,守軍言需太守許胤做主方可。他這數萬人押著大車小車了,屯於關前已有兩日了。

  也等了這兩日,敦煌的許胤終於姍姍來遲,而劉珩的耐心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玉門城關上,許胤一眼就認出了劉珩,他也就在數年前的長安見過劉珩。雖然這些年劉珩的樣貌有不小的變化,鬍鬚稠密了許多,遠征西域兩年,滿面的風霜之色,但許胤心裡很確定,城關之下前呼後擁霸氣側漏的男人,就是劉珩。

  “許太守!孤已經在城關下等了兩日了!可以開關放行了吧,孤去國經年,要東歸長安,向父皇獻捷!”劉珩高坐馬上,昂首冷聲高喝道。許胤在城樓上的打量俯視,讓他心裡很不爽。

  “陳王殿下率大軍歸來,軍威赫赫,令人心驚!”見劉珩語氣不善,許胤反應淡然拱手道:“殿下歸來,下臣自然不敢阻攔。只是如此大軍,不得陛下之詔,下臣實不敢貿然放行。請殿下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容臣上表州府,轉呈陛下。陛下若得知殿下歸來,定然大喜!”

  許胤說了這一串,言下之意很明顯,不欲放劉珩過關。

  “此去長安,數千里之遙!派人請示長安的父皇,你要讓孤等到什麼時候去!嗯?”聞許胤之言,劉珩當即怒聲道:“許胤,你是刻意阻孤入關嗎?”

  “下臣不敢!”許胤雲淡風輕應道:“還請殿下暫時駐軍關外,明日下臣便派人上報!”

  “在孤身後,是隨孤遠征,揚威異域的大夏將士,你欲阻他們嗎?”劉珩已經努力地壓制著自己的怒氣。

  “朝廷自有法度,軍中亦有軍紀,殿下也當明白。殿下這數萬之眾,下臣若敢不報上聽,輕易放入關內,只怕這腦袋也就掉了!還請殿下體諒!”許胤表情沒多少動容,但劉珩從其語氣中聽出了些許“得意”。

  “許胤,孤再問你一遍,你是真不欲放孤入關?”劉珩的聲音中已經帶著點殺意,語氣令人生寒。

  “殿下或可帶少量護衛入關,臣自不敢阻攔!”這個時候許胤似乎提出了一個折中的建議:“至於其他大軍,還需朝廷的回覆!”

  “張口朝廷,閉口朝廷,許胤你這酸儒,假朝廷之威壓孤,真當孤好欺嗎?”劉珩已經怒火上頭了。

  王昶見劉珩的情緒不對,這個時候不由出言勸道:“殿下,許太守之言也不無道理,莫若殿下先行入關回長安?”

  劉珩猛地轉頭盯了王昶一眼,他在西域,縱橫馳騁,殺人無數,何曾受過如此“欺侮”。這兩年下來,他的脾氣見漲,性情之暴虐,也還未恢復過來。

  “請陳王殿下讓大軍於關側駐紮,如今往返於涼州的商旅可不少,不要阻礙了商路!”許胤幽幽的聲音又從關城上飄來:“至於下臣之議,還請殿下考慮!”

  聞之,劉珩眼神徹底冷酷了下來,有種名為“殺氣”的東西籠罩在他身上。場面沉默了好一會兒,劉珩開口了:“回營,調兵攻關!”

  “什麼?”王昶等人一驚,下意識出口道。

  劉珩大腦已經被怒火充斥,完全按捺不住,怒嚎道:“給孤破了玉門,孤倒要看看,就憑此塞能否阻孤?”

  被劉珩的大膽嚇到了,回營之後,王昶等夏軍軍官力勸,連程銀這等“新降”之將都忍不住出言。

  反倒是那些西域胡將,對劉珩的命令毫不猶豫地執行,最終劉珩腦子發熱,不顧勸阻,親率上萬的僕從軍,直擊玉門關。

  在關城之上,望著蟻附攻城的西域胡士卒,許胤眼中閃過異彩。玉門關內,兵不過千,許胤在上,口呼著抵抗,卻沒一點抵抗之意。也許是“陳王之威”的緣故,玉門很是輕易地被攻破。

  踏上玉門城頭,劉珩怒氣暫消,打量著許胤的屍首,死不瞑目。盯著那已經黯淡了的瞳孔,劉珩突生一慌。

  ------------

  第433章 造反?

  武威郡姑臧城,大夏河州之州府。

  在去歲,劉淵正式下詔,將涼州一分為二,金城以西,河西四郡,設立河州,以段煨為刺史。

  今歲開春,鄭王劉琤奉詔西巡,黜置地方,撫慰臣民。劉淵年紀大了,也不似年輕的時候那般喜歡到處游,這等費時費力的辛苦活,他開始交給兒子了。就如去歲,太子北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