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渙聞言身形一顫,轉身低頭道:“臣不敢!”

  “呵呵!”袁術輕笑一聲,語調中有著形容不出的蕭索:“你去吧!”

  從第二日起,與孫堅溝通好,屯駐紮於壽春城外的魏軍大改之前風格,傾力出動,向壽春發起猛攻。曹軍大小將校盡出,不留餘力,發起城戰。曹操親自於前督戰,與孫堅的約定已經傳達下去,魏軍將士受激勵,賣命死戰。

  魏軍攻東、北二城,吳軍負責西、南二門,將士也俱為孫堅鼓動起鬥志,誓不落後於魏軍。隨孫堅北征的吳國將校也是積極用武,在壽春攻防一線,時能見到吳國將校活躍的身影。如周泰,有數次親自登城的動作,受傷亦力戰不退,深得孫堅讚譽。

  面對曹孫兩軍的傾力進攻,軍心散亂的袁軍根本無從抵擋,僅第一日,城防便搖搖欲墜。連攻三日,壽春城池便告破。

  最先破城的,確是吳軍,周泰率沖城猛士上城,牢牢占據城頭一隅。一讓其穩下來,接應後續吳軍,守備袁軍便再難抵禦,守將雷薄受縛,吳軍趁勢高歌猛進,攻入城中。

  與吳軍相比,魏軍稍微慢了幾拍,但一樣破城而入。袁術的皇宮在北城,雖然落後一步,但率先攻擊成國帝宮的卻是魏軍。而此前所約定的糧食財富,可大都積聚於敵宮。

  袁術一直到曹軍打到他面前來,都穩當地待在皇宮大殿中,齊整的帝王袍服,高冠旒珠。在最後的時刻,他表現出了他“一代天子”該有的氣度。原是想自戕而死,被率先突入殿中的魏將樂進打斷,生擒之。而袁術的後宮、百官,也多為曹操所獲。

  建寧元年秋末,壽春城破,這並不意味著淮南戰局的終結。新一輪的紛爭,就以曹、孫兩家為主角而展開,就以袁術受縛之時為開端。兩軍各據城南北,有化友為敵的跡象。

  ------------

  富僑,是個神奇的地方

  路過都江堰蓮花南路,這兒有家富僑,忍不住停車,駐足凝望。

  ......

  今天就不碼字了,辛苦了兩天,放鬆一下。

  ------------

  第327章 曹孫相爭,孫堅敗北

  “這麼看來,淮南那邊,曹孫相爭,還是以曹操獲勝告終?”聽完丘林厥稟報,劉淵淡淡道。

  “是的!”丘林厥肯定答道:“曹操不知道使了什麼手段,降服了張勳,又聯合了黃祖。張、黃二人,於廬江突然發難,攻襲程普。廬江吳軍幾乎全軍覆沒,孫堅愛將程普為黃祖所殺!”

  “程普乃孫堅心腹大將,與戰多年,其戰亡,只怕孫堅很是氣急敗壞吧!”劉淵面上露出點笑容,滿是幸災樂禍。

  丘林厥表情輕鬆:“聽聞孫堅初聞程普戰歿,曾急怒攻心而吐血。其南撤會歷陽之之時,面對幾路敵軍,接應其的大將凌操亦陣亡,吳將周泰重傷!大王,淮南一役,吳軍是損兵折將啊!”

  近三月以前,壽春城破,袁術被俘。城中袁軍被清理過後,原為盟軍的曹孫立時便進入了新的角色。皇宮被破,本該是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吳軍突入皇宮,魏軍早已占據大部宮室,搜颳了大量袁術積累之財富。

  曹袁之約,雙方將士都知曉,周泰自覺己軍率先破城,這是要來收取本屬於他們的戰利品的。牽頭的是樂進,吳軍想要讓他們將收入囊中的東西再吐出來,怎麼可能。

  再者,在樂進看來,明明是他魏軍先行破城。爭端就在瞬息之間發生,言語不通,那就乾脆用搶的。早看魏軍不爽了,由周泰率先發難,雙方的爭執直接演變為刀兵相向。

  周、樂二將這邊一戰起,就在本就火藥味十足的吳魏兩軍間點燃了火星,引發雙方大戰。圍繞著袁術宮城,先是二將麾下,緊接著更多的雙方將領源源不斷支援上來,加入戰團。

  尤其是孫軍,聞皇宮事,紛紛認準方向,北來支援。兩方將士鬥了個旗鼓相當,血腥的廝殺就圍繞著壽春皇宮展開。兩方的將軍們,一開始還是有不少人留力,收束著戰鬥。但殺紅眼後,一個個都跟著放開了廝殺,這傷亡也就大了起來。

  沒有多久,壽春城中大亂,新破之城,本就不寧,袁軍殘餘尚未被清理乾淨。除了曹孫兩方之外,袁軍潰軍,外加些許宵小之輩,趁機作亂。苦了的,自然是城中的百姓,四面兵賊,想逃都逃不掉,只能躲在家中,等待禍從天降。

  最終還是在曹操與孫堅的強力控制下,雙方慢慢脫離了交戰,不過雙方的血氣都被打出來,化盟為敵已成定局。

  壽春的局勢很快演變為曹孫兩軍各據南北,對峙。這個時候孫堅也懶得提與曹操約定事什麼的了,既到了這個地步,就看誰的拳頭硬了。暫息兵馬交戰,也不過因為激戰幾日,將士疲敝,為求休整,再行較量。

  對掀起兩方激戰的周泰,孫堅未加責罰,反倒大讚之。與孫堅的想法差不了多少,曹操早早地便警示諸將,攻滅袁術之後,當提防吳軍。上下也是這麼做的,樂進面對周泰那麼強硬,也是自然。

  魏吳兩軍,直接於壽春開戰,於城中爭搶廝殺鏖戰,都欲將對方驅逐出城。兩方軍力相較,差不了多少,論統帥,論驍將,論謀臣,都一般上下。

  唯一稍落下風者,江左士兵比起中原悍卒,在陸地上,有些“先天”的劣勢。但孫堅所統之軍,都是他精心訓練的精銳,與魏軍較量,總體並不落下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