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說之前,袁術傾力出城,或可能突出曹操的包圍圈,但這個時候,再無退路,城中袁軍已然成為了真正的困獸,隨時等待著敵軍來宣判他們的命運。

  閻象站在壽春南關上,城外不遠處,孫堅大軍已然接替曹軍圍城,吳軍營寨中燈火通明,敵營中時而發出些許響動聲,都令城上士卒一陣緊張。

  感受著身側守卒的彷徨無措,閻象表情凝重,不禁重重地嘆了口氣。以他之見識,自然明白,袁術最大的考驗即將來臨了。面對曹孫兩家合攻,壽春能守住,則袁術還有苟延下去的機會,若不行,那就真的只有國破身死了!

  只是就憑藉此城中失去的鬥志的萬餘軍兵,閻象沒有一點信心。

  想得多了,對袁術,閻象又不禁有種怒其不爭的感慨。若袁術肯聽他的,不稱帝,那他依舊是南方一代強侯,雖無帝王名,卻有君王之實。為了一介虛名,而令自己落入這窮途末路的境地。

  即便稱帝,前次若能聽自己的,不要貿然派軍出擊,穩守淮南,縱使受三面圍攻,憑藉其底蘊,也不至於到此捉襟見肘的地步。十萬軍眾,竟淪落到此時無兵可用的地步,可笑,可嘆,可悲!

  “罷了,罷了!”閻象心中默默嘆息:“至多城破身死,為陛下殉葬了!”

  “先生!”南城守將雷薄靠近閻象,眼帶著點期待看向他:“您說我們能守住城池,擊退敵軍嗎?”

  神色間儘是惶惑,顯然是想尋安慰的。

  閻象沉默片刻,方嘆道:“盡人事,聽天命!將軍,好好守城吧!”

  見著閻象離去的背影,伴著不斷刮著的秋風,更顯蕭瑟。望向城外的敵軍大營,雷薄眼神閃爍,左手緊緊按照腰間寶劍,得尋一條生路啊。

  壽春城中的皇宮,依舊是那般富麗堂皇,只是偌大的宮室,卻顯得暮氣沉沉,全無袁術初稱帝時的熱鬧繁華。一個個宮人,盡皆惶恐,再遲鈍的人,都明白,“帝國”將亡,而他們自然不會擔憂袁術如何,而是恐懼自己的命運。

  袁耀帶人巡城,他是太子,被袁術任命負責城防,都督內外軍事。這個時候,袁術唯一能夠相信的,也只有自己的兒子了。

  入宮匯報,還未踏入大殿,遠遠地便能聽到袁術歇斯底里的咆哮:“廢物!都是廢物,一個個喪師辱國,辜負朕之厚望!”

  前番橋蕤敗歸,丟了數萬大軍,已是令袁術憤怒難堪。如今紀靈的敗報又傳來,孫堅大軍兵臨,這是徹底讓袁術慌了手腳了。坐困帝都,外邊的援軍,也被敵一個個

  拔出,袁術已經深切地感受到曹孫舉起的戰刀就懸於頭頂,隨時可以斬向自己的脖頸,取自己首級。

  叫罵著手下無能,只能顯示出袁術的色厲內荏。袁術麾下,人才實則不少,文臣如袁渙、閻象、楊弘等,雖無經天緯地之能,卻也當得人才。武將似紀靈、張勳、橋蕤等,能青史留名,自然不會是被視為“二三流”武將的庸才。

  這些人也算一時俊傑了,聚集於袁術麾下,此前也創立了一番事業,正是有彼背的支持,袁術當初方有天下第一諸侯的聲勢。孫堅的厲害天下人都有目共睹,但當初卻屢屢受袁術壓制,除了倚靠其“人多”之外,袁術麾下的臣屬們,也出力不少。

  有一副好牌,卻越打越爛,此人主之過也。當褪去了袁氏嫡出這件光鮮亮麗的外衣後,袁術的性格缺點,能力缺陷不斷暴露出來,屢出昏招,這是袁術落入如今境地的主因。次因,則是他面對的對手,太強了。

  “父皇!”袁耀入殿拜見。殿中,袁渙與楊弘俱在。

  “城池守衛如何了?敵軍可以異動?”袁術聲音有些沙啞。

  “回父皇,將士們士氣衰落,孫堅數萬大軍合圍,只怕距離敵軍攻城,不遠了!我們缺兵少將,只怕......只怕難以抵擋敵軍之眾啊!”袁耀情緒低落道。

  滿臉頹然,袁術坐在御案後邊,身形矮了不少。

  “父皇!”

  “講!”見袁耀支支吾吾的,袁術心生不耐。

  吸了口氣,袁耀試探建議道“曹孫來攻,實因您稱帝之故,兒臣想,莫若您自削帝號,向鄴城請罪。敵軍失去的出兵的藉口,再與之些禮物,其或可退兵。畢竟其出征日久,眼見要入冬了,其恐怕也支撐不了多久了。”

  “愚蠢!”袁術聞言,怒不可遏,直接呵斥道:“你以為曹操與孫堅討我,真是為了剿除叛逆,為大漢盡忠嗎?他們是為了孤之淮南,為了孤之城池、土地與人口!莫說自削帝號,就算朕肉袒縛身,上營乞罪,其也不會退兵!”

  被袁術一罵,袁耀有些惴惴,低著頭不敢說話。

  “張勳那邊有消息嗎?”過了好一會兒,袁術胸中怒火稍稍平息下來,望向楊弘。這個時候,袁術唯一能指望的外軍,只有廬江那邊,力拒程普與黃祖的張勳了。

  楊弘搖了搖頭:“回陛下,廬江那邊,已經許久沒有得到張勳的消息了。如今壽春背敵圍得更是水泄不通,我們與外界的聯繫徹底斷絕了。”

  沒有多說話,滿面頹然,袁術擺了擺手:“朕乏了,你們退下吧!”

  “耀卿,你是否也會棄朕而去!”將要踏出殿門時,袁術突然問道此前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袁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