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縣遁入山林的百姓足有兩三千人,都心存懷疑,不敢有所動作。倒是鄭竹,心有所感,覺得此事可為。仍不敢冒然出山,悄悄下山,探查一番。

  方知,新的縣令是長安夏王的兒子,縣丞是當年的縣令杜畿。在王子的政令下,整個鄭縣都開始重新劃分土地,分撥與縣內百姓。還發放糧種,租借耕牛農具,更有接濟口糧施放之事。

  探聽清楚之後,鄭竹坐不住了,因為他們鄉里的土地也快被重新規劃了,若不及時下山,被劃給了其他人,那可虧大了。

  回山與眾人一說,還有人猶疑,因為如今的統治者是胡人,令人生畏。鄭竹則大罵一聲:“胡人又如何,只要能安生地過日子。都不要土地了?”

  土地總是最動人心的,提及此事,所有人都隨鄭竹出山了。彼一下山,迅速得到了安排,鄭縣人口流失嚴重,每家都新獲了不少良田。

  對這第一批主動出山來投的鄉民,劉琤表現地很重視,由杜畿親自安排其安置事宜。而鄭竹這小有名頭的之黔首,更得杜畿接見。

  心思活泛起來,鄭竹主動請命,前往山中勸說鄉民出山歸來。憑著其機靈,還真就讓其辦成了,十日之間便讓其說動了上千人出山。

  而鄭竹也以此功勞,成為了新立的小竹鄉之有秩,成為鄭縣屬吏,算是邁入官場了。從那時起,鄭竹有些意氣風發了。他父親打拼多年,幾經生死考驗,到死不過為一亭長,而他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為堂堂一大鄉有秩,管理著十亭三四百人。

  看到了光明的前途,鄭竹自是幹勁十足,積極配合著劉琤的政令,縣裡但有政策,必親自督行之。領著鄉里青壯,於各處巡視,保一鄉之安寧。

  劉琤徵召壯丁疏通溝渠,修繕城池,二話不說,便親自帶領鄉里勞力前往聽命。

  他是識字的,親自行教化之事,散播夏王威嚴。小竹鄉內,幾乎人人皆“愛戴”夏王。此事都傳到了劉琤耳中,對治下出了這麼一個人才,他還忍不住贊了幾句。

  如今,鄭竹管理的小竹鄉,已經成為聞名全縣的大鄉。

  到今歲,鄭竹依舊不滿二十歲,為免人小瞧,他開始蓄鬚了。暫時嘴上無毛,他還找手巧之人給他做了副假鬍子。

  頭裹黑巾,腰配長劍,一身乾淨青衣。身後跟著十來個鄉兵,鄭竹大搖大擺巡視全鄉,這是他的日常。

  “有秩!”

  “有秩!”

  有鄉民見之,都是恭敬而畏懼地行禮。

  鄭竹很享受這種目光,這樣高人一等,受人尊崇,感覺就是不一樣。

  這個時候的鄭竹,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一鄉完全不能滿足他的志向了,遲早有一日,他要入鄭縣,成為縣官。他要在城中博一處府院,振興家族,不在話下。

  不過現在,對他來說,要緊的,是婚姻之事。他看上了本鄉一亭長之女,正準備提親了。都不用去想其會不會同意,想他這般“青年才俊、前途光明”,能看上其女,那是他的福分。

  這一章嘗試換個視角來寫,沒寫出想要的效果。

  ------------

  第306章 甄氏兄弟與唐瑁

  “都給我認真點,注意力集中,好好練!”在小竹鄉外的一片空地上,三十餘名鄉里青壯,聚在一塊,操練著,鄭竹在旁大聲呵道。

  接受縣裡的號召,非農忙時分,鄭竹將鄉中壯丁聚在一起進行軍事訓練。他是不懂得什麼兵法的,只從其父那裡得到了些隻言片語,也就簡單地進行著些行伍隊列,紀律訓練。

  鄉里並沒有多餘的武器,幾十人手拿著竹槍竹劍,賣力地動作者。觀眼前“有摸有樣”的隊伍,鄭竹心思又飄了起來,或許自己有成為將軍的潛質。

  “有秩,我們何必這麼辛苦訓練,有什麼用啊?看其他鄉,可沒有這般!”暫作休息時,一個比鄭竹還年輕的小伙湊到鄭竹身邊,嘀咕道,有些怨言。

  他是之前跟著鄭竹混的鄉里少年,關係親近,與鄭竹說話比較隨意。鄭竹一躍成為了一鄉之長,他也跟著抖起來了,平日在鄉里趾高氣昂地,有鄭竹做靠山,那些亭長面對他都不敢小視。

  跟著鄭竹,定有好日子過。竹哥都快娶親了,有機會,他也要找個好看細君。

  “天下兵荒馬亂的,說不定哪一日,我們就有上戰場的可能!你們,都給我警醒些!”鄭竹瞥了其一眼,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諾!”少年有些迷糊,不過眼珠子一轉,便跑到隊伍前大聲道:“都聽有秩的,好好操練,未來我們是要上戰場殺敵建功的!”

  見著狗腿一般的少年,鄭竹嘿嘿輕笑幾聲。

  “有秩,有秩!”從遠處奔來一人,急匆匆地喚鄭竹。

  “出什麼事了?”

  “鄉東有一夥強人,正在攻擊一行客商。”

  “哦?”鄭竹眉頭一跳,眼好奇色一閃,當即一個招手呼道:“都停了,隨某去看看。”

  ……

  從華陰向西入關中,一直到長安,是有官道的。平時的時候,道上不會有多少行人,百姓都守著田地過日子,甚少有人員流動遷徙,平時多以往來客商居多。在大亂之時,倒是有各處流亡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