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望向縮著頭,惴惴地站在側邊的屬下們,一擺手便道:“你們下去吧,各行其事!”

  一干人等,這才鬆了口氣,小心翼翼退去。

  “大王國事繁忙,怎有閒心,到臣這衙門?”郗慮看著劉淵,試探問道。

  劉淵淡淡笑道:“皇甫義真病亡,孤上門弔唁,經過此地,便來看看。”

  聞言,郗慮一附額,搖頭道:“臣竟然將此事忘記了,還請大王恕罪。”

  “你忠於王事,勤於治政,孤豈會苛責於你!”劉淵拿起郗慮案上未完全成書的一張公文,上錄長安坊市整改事宜。

  仔細一覽,條陳清晰,考慮得當,顯然郗慮是用過心考慮的。放下,悠悠問道:“孤嘗聞,你最近於城內外,抓捕甚多,判刑過甚?”

  郗慮眉頭稍皺,直接稟道:“大王,亂世用重典,當此人心喪亂之際,必須明肅法紀,當以嚴律以治民,讓天下人知律法之威嚴。”

  這明顯是劉淵的試探之語,得到郗慮回復,劉淵滿意地笑了:“看來孤用你,是真用對了。”

  與郗慮寒暄一陣,勉勵幾聲,劉淵欲回。

  “如你所言,胡漢一視同仁,長安城中,胡人若敢有作奸犯科者,亦不可手軟!”臨了,劉淵對郗慮道:“好好干,大膽地干,孤為汝後盾!”

  “諾!”

  “縣尊,看來夏王,對您頗為信任,日後您必前途無量!”劉淵去後,旁邊的縣丞奴顏婢膝地湊上來,對郗慮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郗慮為長安令,自然將他的一些親厚之人提拔安插至衙屬。在這樣的大局勢下,這般小事,劉淵也允了。

  郗慮目光似鷹一般銳利,盯了其一眼:“這個長安令,幹得好則已,稍有差池,只怕也討不了好。讓闔屬上下,都給我警醒些,長安不容有亂!”

  “諾!”

  “那強掠城中百姓的胡人,真要抓嗎?”想到了什麼,縣丞低聲問道。

  郗慮眼中狠色一閃:“沒聽大王之言嗎?抓!重判!”

  ------------

  第305章 鄭竹

  鄭縣,南靠冢領、太華山脈,北臨渭水。以鄭為縣,縣內百姓多以鄭為姓。鄭竹就是鄭縣土生土長而成的,以竹為名,只是因其家側有一片茂密的竹林。

  鄭竹並非普通的黔首,雖然家族沒落,仍為當地豪強。世居此地,繁衍了好幾代,據傳在前漢末時,其先祖嘗為縣中縣丞,這也是他們祖上最輝煌的一段時期。可惜新莽之亂,三輔毀於戰火,棄官舉家遁入山林,待天下平定而出,已然經年。

  官自然沒得做了,帶領族人,紮根於此,耕種傳家。到鄭竹這一代,已然徹底沒落,其父曾參與平定涼州之亂,以軍功升為什長,後傷殘而歸,為鄉里一亭長。其後關中屢生禍亂,鄭縣遭受兵災,其父亦以傷病亡於離亂。

  鄭竹從小受其父影響,便是要振興家族,其父參軍血戰,最終算是失敗了。一直牢記阿翁叮囑,可惜這些年來日子實在不好過,生存尚且艱難,而況振興家族這等偉大的事業乎。

  再者鄭竹不喜事生產,終日浪蕩於鄉里,糾集了一干少年人,無所事事,欲為遊俠兒。若不是乃父還給他留下了點東西,其處境會更加艱難。

  去歲夏軍大舉西進,四面戰火,眼見周邊越發不寧,鄭竹見機得快,果斷鼓動一些人遁入深山之中。靠山吃山,在山中飢腸轆轆,苦熬許久,總算熬過了那最艱難的一段時期。而當初李傕兵敗至鄭縣,其後夏軍緊隨而至,鄭縣徹底毀於戰爭。

  待在山中的求生的百姓們,都是後怕不已。未曾逃亡的百姓,多家破人亡,不是為李傕屬下殘害,便是在兩軍交戰中做了炮灰。

  彼時,對於頭前提議逃亡的鄭竹,不少人都對其刮目相看,覺得這個年輕的浪蕩子不一般。而鄭竹,亦不免得意,面對鄉人的吹捧,也不禁飄飄然。

  自然而然地,鄭竹成為了那干鄉民的首領,頭一次嘗了嘗“掌權者”的威風。可惜,當了這首領,就得解決這上百老弱的吃飯問題。關中缺糧,在山下都吃不飽,何況入那山林。

  將所有糧食集中起來,統一分配,精打細算。再將手下人分為幾類,老弱婦女青壯,各司其能。硬是靠著那山林,待了數月之久。逃入山中的鄭縣百姓,可不只他們這一波人,山里就那麼點資源,為一隻山雞、一顆果樹,都時有爭鬥。更有山賊盜匪欺侮。

  有爭鬥之時,鄭竹都是“身先士卒”,強硬之極。他有一把其父傳下來的銅劍,用之傷了好些打他們注意的強人。

  在率領那百來名鄉人艱難於山中求生的過程中,鄭竹成長了許多,在上百人惟命是從之下,他慢慢覺醒了,找到了自己活著的價值。他覺得,自己生來就是干“大事”的人,是當“領導者”的,以前只是沒有得到機會罷了。

  對振興家業,鄭竹信心足了許多。

  山中生存,太苦,實不如山下安生,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不能一直待在山中,鄭竹早早地打定了主意。可是外邊太亂,又不敢冒然出山。

  直到後來從外邊傳來消息,鄭縣戰事已消弭,占據了長安的夏王派來了新縣令,帶來了不少流民與糧食。派人招徠山中逃難的百姓出山,重建家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