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父親放心,兒明白!”伏德表情上有忐忑亦有激動,到了這個年紀了,正該建功立業,整日枯居於府,伏德也壓抑夠了。如今有出仕的機會,哪怕是夏官,也令心動了。

  同樣的,在楊彪車駕上,一樣父教子的戲碼上演。

  “你今日表現有些刻意了!夏王何人,能看不出你那點小心思?”楊彪淡淡道。

  楊修眼神微眯,俊朗的面上笑嘻嘻的,並不以為意:“兒是對這胡夏之王實在好奇地緊,其入長安亦這麼久了,兒如今方照一面,難耐免心中微癢!”

  “你亦入仕夏國,我楊氏算是徹底投效胡夏了,數世清名啊!”楊彪有些感嘆:“你有何感想!”

  “家族清名,也比不過性命之重,我楊氏紮根華陰,父親的選擇,可不僅止你我父子二人榮辱啊!”楊修悠悠向楊彪道:“兒聞,那韋康被夏王親提為池陽令,韋端被任為涼州刺史,只等涼州平定,便可上任。這韋氏一門,見機得快啊!”

  “到夏王身邊為一尚書郎,可不簡單。德祖,最好收起你的傲氣,似劉淵這樣強凶霸道的君主,喜怒無常的,一個不察,就怕丟了性命啊!”楊彪看楊修的反應,眉頭稍皺提點。

  聽楊彪語氣嚴肅,楊修也收起了那副“浪蕩”模樣,對楊彪拱手:“兒知曉,自不敢放肆。還請父親放心!”

  ------------

  第304章 郗慮

  回宮路上,劉淵回憶起方才那干世家們的反應,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一歲的時間,總算有所突破,將這些人圈養在長安城內,不臣服者自無薪俸,又無產出。

  高門大戶,家有餘資,尚能支持,亦遣散了不少奴僕,養不起那諸多人。至於那些位卑者,早受不了向劉夏降服了,不論是否心悅臣服,為夏官,至少能緩解挨餓受凍之苦。有時候,活著卻餓著肚子,比起死亡一了百了更加難熬。

  王駕往宮城方向緩緩行去,車駕之上,鍾繇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被劉淵叫上車駕,心裡不住地尋思,這胡王有何意圖。

  鍾繇之名,劉淵是早有耳聞的,曹魏名臣,書法大家,三公之才。這個時期的鐘繇還不算太出彩,但一身的儒嚴氣質,令人心折,不敢小覷。

  “這些時日以來,元常先生於石渠閣中替孤修補典籍,頗有成效。如今西邊有事,馮翊、扶風皆需要有才之士治理,不知先生可願出鎮一方,為馮翊郡守?”劉淵頓了許久,方緩緩道。

  鍾繇有些驚訝地望了望劉淵,見其眼神古井無波,撫須問道:“馮翊重郡,夏王信得過在下?”

  鍾繇一發問,劉淵沉默了,說相信只怕他自己都不信,洒然一笑:“總要邁出這一步的,如先生這般大才,孤總不致於一直囚於長安,那太過浪費了。至於先生值不值得孤信任,權且看他日之表現了!”

  “收拾收拾,與家小告別,元常明日便上任去吧!”劉淵吩咐道,想了想,補充道:“孤派侍衛甲士五十,供元常使喚,以護安全!”

  鍾繇觀劉淵表情淡然,心中權衡片刻,拱手道:“在下,便走一遭。”

  “如此,甚好!”

  對鍾繇的任用,算是劉淵入長安之後比較大膽的一次嘗試了。長安城中,人才數量實在不少,若真能盡數為劉淵所用,那胡夏對關中的統治將迅速上一個台階。

  但是過了這麼久,除了寥寥一些機靈人得到劉淵信任而重用之外,其餘人劉淵都是既用且防。如楊彪這等世家望族,更是僅掛虛職。

  而如今,隨著雙方不斷試探著接觸,世家態度不斷軟化,如韋氏這般直接舉族臣服的也不少。劉淵的戒心也稍去,那麼多人才,也是要任用了方能體現出其價值。

  思來想去,劉淵選中了鍾繇,令其出任馮翊太守。那裡,這一年來屢生動亂,亂軍、山匪橫行,還有幾次起義的“義軍”,如今方被禿瑰來領軍血腥鎮壓結束。用鍾繇,正可看看效果。

  ……

  靠近長安縣衙,劉淵下了車駕,欲往衙中一探。長安不可能一直處於軍管之中,局勢稍安,劉淵便以郗慮為長安令,主政長安縣。

  這郗慮倒是一個妙人,不顧非議,主動投效劉淵。是野心不小的人,想要往上爬的心思從不遮掩,還是個實幹家。出任長安令,便迅速將幾乎癱瘓的長安縣衙機構運轉起來。

  劉淵止住欲通報的衙役,親自步上衙堂。長安縣衙,內里很寬敞,布置十分大氣。寬大案上,郗慮正埋頭於案牘之間,看起來頗為認真。堂上候著好些屬吏,等著其吩咐。

  “長門亭械鬥之事,就按手書辦理,凡參與之人,盡數押往採石場,服役三年!”頭也不抬,手下一屬吏迅速接過,轉身朝外奔去。見著了劉淵,心頭還納罕,此何人,怎如此肆無忌憚行走於縣衙之中。

  一直到劉淵步至大堂上,動靜大了,郗慮方有所覺。抬眼望著劉淵,驚色上臉,趕緊放筆起身參拜。

  “免了!”劉淵被迎上座,端詳畢恭畢敬的郗慮一會兒,呵呵笑道:“你這長安令幹得不錯,孤於宮中,都聞汝之名聲!長安最近環境愈見好轉,秩序恢復,多奈汝之辛勞!”

  “大王過獎了,這些都是臣份內之事!”得到劉淵誇獎,郗慮可不得意,很是謙虛答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