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手附掌,立刻有奴僕進門,領著王昶與王機下去休息。而王柔與王澤兄弟,則繼續攀談。

  ……

  即將入冬,天氣漸寒,美稷卻處於一種不自然的躁動之中,只因為從王宮中流出了些消息,大單于有稱王立國建制的想法。此消息一經流傳,立刻便引起了整個美稷的關注,上至貴族,下至白丁。

  自古以來,草原之上,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部落吞併,種族更替,頻繁之極。從戎狄到東胡,從匈奴到鮮卑,所有的統治政權都是一干混合遊牧民族聯盟而成。

  對劉淵有意向建立的“匈奴王國”,所有人都抱以熱衷的關注,這可是個“新鮮事”,好奇地很。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會劉淵要建立的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半封建半奴隸王國,而不是讓如今的匈奴繼續以“部落大聯盟”的形式存在。十餘年的不屑漢化,在匈奴,有這個土壤,有這個基礎。

  沒過幾日,在美稷上下大討論之時,見發酵地差不多了,劉淵召集所有貴族大臣將領,於王宮議事。就一個議題,匈奴建國。

  大殿之上,劉淵毫不客氣地將自己的想法,細節沒多談,就將他大單于鐵了心要建立一個效仿漢朝,有類於之前的新國度的意志傳達下去。

  僅透露了一個建國政策,“封官進爵,采地食邑,世襲罔替”,便征服了一干貴族大臣的心,得到他們的擁護。

  不少人都清楚了,這便是大單于對前次分封之議的回應。他們不關注新國是什麼樣的體制,國號又是什麼,只關心爵位是怎樣劃分,他們又能獲封什麼爵位,能得到多少部落,多少奴隸,多少財富。

  “哈哈,大單于立國分封,這是向我們妥協了。這會,一定要爭取獲得更多部眾,壯大本族!”出宮之後,有一人低聲對聚在身邊的幾人道。

  雖則極力壓低聲音,但語氣之中有著壓抑不住的興奮,正是獨孤氏族長,之前最積極提議分封的氏族之一。

  在不遠處,烏樾悄悄盯著,嘴角掛著冷笑,死期將至,還不自知,還妄想獲封。大單于要是這麼容易就妥協了,還是大單于嗎。

  心中暗思,烏樾不由加緊步伐,有些迫切地想要回府,召集族中人好好商議。還有讓供養的那些漢人士子仔細琢磨琢磨,漢化進行了這麼久,大單于之立國,仿照漢人王朝來建,這些漢人該能得出些有用的結論。

  美稷的聰明人不少,稍有地位的貴族、將領,都開始召集親信商討,想要從劉淵隻言片語的信息中得出些什麼。雖然大部分人兩眼一麻黑,但還是有人品出了味道,就算世襲罔替,大單于只怕也不會效仿西周那般“大封諸侯”。

  “季道,你對大單于立國之議,有何想法?”王府之中,王柔問王澤道。

  “不簡單吶!”王澤咂咂嘴,有些感嘆道:“這匈奴單于要仿我漢家王朝建國,其志不小啊,只怕其野心,遠不止當個塞外天子吧。”

  “大單于只是心慕王化,愛漢家制度、禮儀,季道可不要多想!”王柔語氣有些尷尬。

  “這話,恐怕兄長自己都不信吧!”王澤臉上的表情讓人看不透,只是眼神愈加明亮,語氣很堅定:“中原的花花世界,膏腴土地,才是他所覬覦的吧!”

  在美稷待了些許日,便觀周圍,隨著對此時匈奴了解的加深,王澤對劉淵更感興趣的同時,也更加心驚。

  耗費十年之功,放打造出這座高度漢化的城池,再聯想到劉淵這些年在并州的擴張,劉淵這麼積極費力地將漢家文化融入匈奴,真存了征服大漢之心了。

  ------------

  第133章 劉淵建夏

  不慌不忙,劉淵總控匈奴建國諸事。召集了一干匈奴貴族與漢人臣子,加上不少避居美稷的漢人儒生士子,商量了近半月,方將新“匈奴國”的統治架構討論出來。

  國號“夏”,出處自然來自太史公書了。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對於自己的祖先,匈奴部民自己都不知道,但大單于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了。

  這也是對匈奴漢化以來,劉淵暗暗強調的,潛移默化間給所有的匈奴人灌輸,咱與漢人同根同種。

  當然有貴族提議,立國號“匈奴”,直接被劉淵否決了。此時劉淵統治下的草原,匈奴、漢人、鮮卑、羌人、羯人,還有一些烏桓、扶餘、濊貊、靺鞨人,與數十不知何種族的小部族。

  可謂種族紛雜,且吞併鮮卑之後,與越來越多的漢人納入統治,如今劉淵統治下的匈奴已經成為諸族大雜燴。以匈奴、漢人、鮮卑為主體的草原國度,單以“匈奴國”來概括,太過狹隘了。

  “我劉淵治下部民,不管他之前是匈奴、漢人還是鮮卑,抑或是什麼種族,從今之後,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夏人!”劉淵的原話,很是強勢地表明了其整合諸族的決心。

  而一干漢人士子則是興奮極了,從劉淵的動作看來,這是要繼續加強草原諸胡的漢化程度。化夷狄入夏,此等“偉業”將在他們的見證下逐漸實現,實感幸運。

  都城毫無意外地定於美稷,至於龍城,提都沒有人提。就算有“頑固不化”之輩有此想法,只怕不用劉淵拒絕,一干貴族大臣們就會懟回去。習慣了美稷這等“繁華”之地,沒人願意再回那苦寒之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