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般而言,徐清過路,直接住客棧就是了,不會驚動地方官府,現在有朱一漿主動來見,自然是不會拒絕的。徐清也不怕他有歹意,總兵府雖有駐兵,但憑暗河的手段,來一個斬首還是輕鬆的。

  況且徐清在客棧聽說有客商失蹤的事,怕沿途有大盜,他雖不懼,可在荀雪兒等人面前殺人,畢竟不好看,而且自己兒子在這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徐清不太放心,為了自己路上安全,也為了出這麼大的事,自己不能袖手不管,再加上此事似乎和錢塘的那一樁事有關,於是他準備趁此機會找問一問朱一漿。

  朱一漿是武官,但是總兵,想必手下也有一番偵探聞風的本領。

  朱一漿令手下親兵安排好徐清一行人的住宿,只是一間幾人睡得兵房,但是獨立一幢。那親兵還抱來乾柴,在屋內升起了大火,乾淨暖和自不用說。

  不久,朱一漿換了官服正裝,帶領這手下一幫將領來見徐清:“不知徐刺史蒞臨敝地,有失遠迎,下官已在堂內設下便宴,為徐刺史接風洗塵。”

  徐清要與他說事,就答允道:“好,打攪了。”

  於是徐清和朱一漿一齊來到大堂,堂內站著副總,把總,主簿,伙長,隊正,滿滿一大堂的人,也都是穿著官服正裝。

  徐清笑著問道:“不說是便宴,各位如何穿公服呢?”

  朱一漿幾人道:“徐刺史文成武就,安民破案,我等都是心生佩服、敬仰,故而穿公服。”

  徐清道:“無妨,我受皇命回京述職,聖上留時日多了幾個月,故而遠繞遊玩來的。不巧路過此處,一會我還有事要借重各位。”

  朱一漿等人聽了都是大汗,別人受皇命召入京,最多一月多餘,就是多了一月,他們還要快馬加鞭恨不得飛去皇帝陛前。你倒好,多了幾個月空閒,還能到這餘杭來玩。是說你聖眷優渥,還是恃寵而驕?

  不過,他們沒有道徐清不是,而是愈加對徐清的佩服更甚。不過一聽借重二字,他們心裡會意道,難不成徐刺史為官清正,沒有盤纏遊玩了,是要借錢來了。

  於是幾人借著屋後出恭的時機,吩咐下人立即去打點一份豐厚程儀來。

  眾人重新入座,桌上先只有一盤果棗,桌邊一個侍女守著熱水準備燙酒。有人進來,稟告可以開席,朱一漿向徐清告了一聲,徐清點點頭。

  整個大唐,除了徐清家裡的菜,幾乎就只有蒸煮二法。菜餚就流水般送上,也只不過雞鴨魚肉,整個的、片塊的換著上。滋味嘛,就不能多贊,這也是徐清不帶荀雪兒她們來的原因。

  朱一漿在旁一個勁說,山野地方,倒是簡慢了徐刺史。

  席間酒過三巡,徐清就開門見山地道:“我聽聞附近州縣,發生不少商旅失蹤之案,數年人已有百人不知音訊,可是真的?”

  徐清突然來這麼一著,朱一漿聽了徐清的話,猝然一驚,手中的筷子吧嗒一聲掉落在桌上。其餘主簿,把總也都是面上疑驚。

  朱一漿尷尬地咳了一聲,然後對徐清問道:“敢問徐刺史,此事是何處聽說的?”

  徐清察言觀色,看他這個表情,心道此事必有不同之處。也知對方十分心虛,如此情景下,自己若說在路上客棧聽說,恐怕就嚇不住他們的。

  徐清也是咳了一聲道:“本官受命回京述職,繞路到這偏遠江南,其實也不全是遊山玩水。”

  聽了徐清的話,眾人臉上都露出驚懼的表情。古往今來,官場之上,最不缺的欺上瞞下的。江南歸附大唐不久,為了安撫人心,用的還是舊官。可這麼久過去了,長安那邊難道就不想安插自己當得心的人?徐刺史來此走一遭,是否就是找把柄來了?

  第二十五章 驚心的案子

  第二十五章 驚心的案子

  江南歸附大唐,實際上是在武德二年,江淮大將杜伏威降唐之後,在這之前,餘杭諸州縣由於有杜伏威相隔,無法有效的的歸附朝廷。杜伏威歸附不久,武德六年,其手下輔公炳偽造杜伏威的書信,舉兵反叛,江淮南北再一次動亂。只不過這一場叛亂沒什麼水準,朝廷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只不過,長安那邊似乎還不太放心。

  中央朝廷要從地方官員從了解一件事,往往從對方奏報上來的,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故而為了要確切的了解一件事,一般都是從京官里抽調一人到地方去查探,這類京官,一般是皇帝的親信,還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員。

  從這裡,還能看得出皇帝對該事的態度。如果沒有派京官,只發了問旨,或者派過去的京官不是重要的,那就代表,地方上你們按合適的方式處理吧?

  可皇帝有不喜別人揣摩他的“聖意”,故而朝廷派欽差到地方,一等是明察,一等是暗訪。明察好說,下面自有一番對策,打掃乾淨房子請客,地方官員最怕的就是暗訪。

  電視裡經常有欽差大員到了地方隱瞞身份,微服私訪的橋段,其實這也並非胡謅謅,而是在這個通訊不發達的時代,中央與地方交流不便,生生逼出來的一種方法。

  當然,特派欽差是比較麻煩的,皇帝身邊也難得有一個趁手又有閒功的人,故而讓下放,或者回京的,路過事發之地的官員順道看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