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想到啊,短短兩年,徐刺史就要走了……”又一個老漢道:“我死之前,一定要去見一見刺史的法身,哪怕下一任刺史是混蛋我也認了!”

  最後一個老漢流著淚道:“見一見刺史,就是去了九幽地獄我也甘心了!”

  見徐清沒有感動反而有些嬉笑,幾個老漢不快道:

  “小娃娃啊,你們年輕人不懂,我們老一輩才曉得刺史大人是多好的官。東河村柳寡婦,一個人都餓不著,凍不著,世道好啊!”

  “告訴你小娃娃,我們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就旁邊縣,隔我們村三十里,就是一個天一個地。哼,還要來我們村討米!”

  三位老人休憩好了,又開始趕路,留下秋風中洋洋得意的徐清。

  這就是我做的事!

  此時,小月也一臉崇拜的看著徐清:“少爺你可真厲害,以前我還在家的時候,也常餓肚子,要是碰到少爺這樣的官就好了。”

  “小月,你說真的是我的原因嗎?我不過是一介普通人,又不能無中生有,也不能點石成金,怎麼能給這麼多人吃飯呢?”

  小月不解:“少爺,我不懂,我覺得這就是少爺最厲害的地方。”

  “呵呵呵……”徐清只是笑,他可不能說我有上千年成功的經驗。

  馬車夫回來了,打聽到的事情和徐清了解的一樣,百姓們不知從哪裡聽到了刺史要離開的消息,一個個都沸騰了,要跑過來看一看真容。

  古代好官難遇,百姓一旦遇到了和比中了五百萬大獎還高興,在該官員離開的時候會自發的“乞留”,這時上面就會下令讓地方官連任,並加以獎勵。

  只是這個人數有一點太多了,每一扇大門,都有七八千百姓在等徐清現身。滄州城守將不敢全部放進去,於是把城門關了,造成了城門口的擁堵。百姓們也不急,反正是來求見刺史的,又不是來喊冤的,在外面就外面吧。

  滄州城內,又是一番景象。

  城外的百姓將滄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城內的百姓就將刺史府給圍成了鐵桶。

  此時,刺史府內也是亂作一團。四個縣令,合著牛吃草等人都在刺史府內急得團團轉。他們又不敢開門讓外面的人進來,萬一衝撞了“師娘”和“夫人”可就罪過大了。

  好在外頭的人雖然熱鬧,卻不激進,到現在來還不曾拍過大門,只不過在門外討論得火爆。

  隔著大門聽了一下,裡頭的的人才知道他們都是來看刺史的。原因找到了,裡頭的人更加急了,因為刺史大人已經一天不見了!

  如何交外頭百姓的差?

  難道弄個假的出去忽悠?

  誰出去?要是被人看出來了還能完整的回來不?

  最後,眾人一合計,決定照實說。首先,秦時是滄縣縣令,城內百姓都認得他,故而刺史府外的百姓由他去說服。

  秦時一出門,果然就被百姓們認出來了刺史府外跪成了一片。秦時說明了情況,恩威並施,百姓們糾結了半個時辰,都戀戀不捨的走了。

  刺史府內眾人大喜,於是再一次商討對策,決定分兵四路,東南西北門各一人,出門勸解百姓回家。城外百姓,除了滄縣的人之外,還有來自其餘三縣的人。好在燕苦等人也是親民的好官,三個縣令一出,也有不少百姓認了出來。

  既然認了出來,燕苦等人反而不端著縣令的架子,都自稱是徐清的弟子,門生。百姓們一聽,哦,是徐大人的真傳弟子,那不得了,也是好官!

  於是,借著徐清的名聲,又將各大門口的百姓勸回了許多。可仍舊有許多人表示,要進城去,等著刺史回來。

  幾個人權衡了利弊,覺得城外百姓已經不多了,而且百姓們也並無惡意,於是開了大門,放人進來。

  徐清也才進城了。

  2017/11/20 7:22:47|45862864

  第四章 就這麼走了

  第四章 就這麼走了

  小學生永遠不會懂,一件事的結束,就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始,一個人的離開,就是另一個人的到來。

  徐清低調地馳入滄州城,在刺史府裡頭見了四個縣令,把在馬車上思考好的人員安排一一說了。之所以這樣安排的原因,徐清也全部傾吐出來,眾人聽了也不反對。

  當夜,徐清口述,小月書寫,把那張空白聖旨一氣寫下:

  “敕曰:滄州新政,功在當世,利在千秋,福澤萬民,於國大用。特頒此旨,令滄州新政五十年不改,滄州刺史回京述職。

  擢南皮縣縣令趙璐為滄州刺史,令其守業佑民。擢黃驊縣縣令詹增為滄州長史,韓子棒為南皮縣令,楚江為黃驊縣縣令……欽此!”

  又改用黃紙抄錄一份送到河間,一份密報長安。然後將家裡早準備好了物資,人員,連夜送到黃驊,只有徐清的家人還沒走。

  第二天,徐清將聖旨公布出來,全城轟動。接著,徐清與趙璐一起站在城門上,和百姓們見面。當著所有人的面,徐清指著趙璐說,這小子是我徒弟,以後有事就找他,老孫去也!

  然後,徐清又把四縣縣令叫上來,和百姓們見了面。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但徐清顯然是不能這麼瀟灑了的,甚至還有些狼狽。他都不敢和荀雪兒他們一起走,怕百姓圍住嚇到徐文。就是這樣,徐清也只是差一點被追上,上馬車時還掉了一隻鞋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