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清一個低頭吻在了小月嘴上,止住了她的話,一整迷離之後,然後對她道:“他們來了,就讓他們等著。”

  唰的一天,到了南皮,與此同時,趙璐等人也到了滄州城。但是,他們又被告知要等兩天才能見到徐清,雖然不解,不過也聽話的住下了。

  徐清到南皮,也沒看什麼東西,只不過在街上走了走。看看第一次來時住的那家店子,掌柜的已經換了,跑腿的倒是沒變,不過,見了徐清也已經認不得了。

  再看那一面寫著“暗夜無邊,河流天下”的牆,已經被重新粉刷了一下。原本崎嶇不平的街道,已經變得平整乾淨,歪歪斜斜的房子,滿地的野狗都不見了,換成了一排排的小商小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南皮之繁榮,似乎與滄州城不分上下,趙璐有才啊!

  尖著耳朵打聽,卻聽見百姓們說,趙璐都是模仿滄州城的發展,利用南皮靠南且是交通要道的優勢,打造了一個小滄州。

  再看過了商稅司,州學等地方,徐清心中只有一個字——“好”。就算是他自己來做,也做不出這麼好的政績。畢竟滄州城的樣子擺在那裡,而南皮以一個縣城的身份能比肩滄州城的繁榮,實在不易。

  此時,徐清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

  下一任滄州刺史,就委任給趙璐吧!

  改革的東西,最怕人亡政息,在徐清看來,此時的滄州最需要一個能繼續貫徹執行徐清主義的刺史,讓時間推動商改的進行,發酵,然後致富,成功,成為典範。然後輻射四周,帶動整個冀南進行商業改造,從而達到思想覺醒。

  而這一個人選,徐清思考了許久。燕苦和秦時雖然也是徐清主義的忠實粉絲,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們還不夠老成,也不夠靈活,不知道因地制宜。若是將來徐清定下的模式除了故障,所能維修者,恐怕非趙璐莫屬。

  從南皮回來,徐清一路上都在思考滄州的人員調動個安排。除了要考慮滄州的發展,徐清也要考慮自己這些門生的發展,這些人可都是徐清勢力的一部分。

  海興縣縣令燕苦。海興縣雖然窮了點,但是經過徐清指點之後,煮鹽業已經勃興。每年向官府,邊疆繳納大量高質量鹽,這對於食鹽相對貧瘠的唐朝來說,真可謂大功一件。燕苦只需要熬一熬資歷,等到皇帝在“送鹽負責人”上看見了燕苦的名字,升遷那是指日可待。

  滄縣縣令秦時,滄縣附郭縣,官場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是英才不到附郭縣,到了附郭縣不犯大錯,必遷下州長史,再無大錯,升刺史。可以說秦時的升遷也是不用擔心的。

  黃驊縣令詹增,此人不是徐清的門生,卻是前滄州縣令中僅剩的一位,也是徐清的崇拜者之一。既然如此,徐清也想幫他一幫,把他發展成為自己的勢力之一。

  趙璐能貫徹徐清的模式,可是他畢竟是官場新人,如果有詹增這位老人來輔助,那就剛好長短互補了。

  如此,就是滄州刺史趙璐,別駕詹增,海興縣縣令燕苦,滄縣縣令秦時。

  還剩下黃驊和南皮兩個空位。徐清想了想,讓韓子棒任南皮縣令吧,他是商稅司的頭頭,想必更加能維持南皮的繁榮,不會讓趙璐離開後的南皮衰落下來。

  還有黃驊縣,這裡最讓徐清上心的是黃驊港,第三條商路的咽喉之處。翻遍了腦海里的所有人,徐清最後把心放在了一個人身上——楚江。

  楚江既然是水軍的總管,守衛這黃驊港,不如乾脆把他提拔到縣令的位置,以後在開展貿易和建設港口的時候也不必受地方上的掣肘。

  馬車跑在新修建的路上,快速而平穩。坐在馬車裡頭的徐清沉思不語,漸漸的眼皮打架,一覺醒來,已經可以看見滄州城的城牆了。

  “到了?”徐清察覺到馬車停了,撩開窗簾問馬車夫。

  “老爺,滄州城到了,只是進不去城啊!”馬車夫穩住馬回到。

  “怎麼回事?”徐清看看還在熟睡的小月,給她披了衣服,下車打看。

  馬車夫走到徐清面前,弓著身到:“老爺,城門口太多人了,咱們車大,進不去哩……”

  徐清聽了眉頭緊皺,看城門口的確人頭攢動,有沒有貨車馬匹,不知道在幹嘛。於是對馬車夫道:“你去打聽一下出什麼么蛾子了。”

  “喏!”

  “少爺,怎麼了?”小月揉著惺忪的睡眼下車來,靠在徐清懷裡問到。

  “不知道,我讓馬車夫去問了。”徐清輕聲細語地回到。

  這時,旁邊過來三個人,看樣子是一家三口,他們邊走邊說:“快走,快走,刺史大人要回京了!”

  徐清聽了不明所以,轉頭一看,另一邊又有數名老人撐著肚子在走路,看樣子已經累得不行了。徐清走過去扶住道:“老人家,這麼急著趕路做什麼?”

  “哎呀呀,小娃娃,你別擋著老夫的道,我要去見刺史哩!”

  “不用那麼急,歇一歇……”

  “也好,小娃娃呀,你不知道啊……”那幾個老人道:“老漢我活了一輩子,頭一次見到徐大人那樣好的官,十幾年我第一次整年整年吃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