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久,那些簽了合約的糧商們都接到消息,說大家慷慨讓利,加之流言誤導,刺史大人親自備了一席,和大家賠罪。

  其實,徐清也不過是叫下人抄了幾個他家裡吃的小菜,露了個面罷了。不過有了這麼一下,眾糧商心情好了許多。這以後出去,可是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和刺史碰過杯的人”了,賺了不止一點面子。

  到了第二天,已經有一半糧商簽了文契,累積售糧達到四千石。剩下的糧商也有賭氣回去的,但更多的還是同意了四文半的報價。

  不多時,常平倉存糧達到七千石,超過了所需數量。下午時分,又有一批糧商不得不投降,將總數拉到九千石!

  三千多兩銀子嘩啦啦花出去,叫徐清那個心疼得啊。雖然徐清已經數不清他家裡的錢財,但是他數得清他自己的零花錢啊——三十個銅板!上次在門子手裡厚著臉皮搜刮的幾兩銀子,第二天晚上就被暖床的小月給沒收了,要不然解釋得及時,恐怕又要三堂會審了。

  四萬流民,一人一天兩斤米,待兩個月,約莫要花出去四千石糧食,留個預備的,算他五千石。還有四千石,一部分放入應急倉,以備以後的不時之需。這七千石糧食,要用公家出錢,還有兩千石,徐清打算自己掏錢買下來。

  這可是低價糧,平常誰買得到?徐清轉手一賣,算五文一斗,就有無數人搶破腦袋,馬上就能賺上百兩銀子呢。

  何況,買這兩千石的錢,徐清還不想自己出。

  “刺刺刺使大人,小人想盡辦法,把他們都找遍了,湊了五百兩,現現現在交給公家。”

  說話的是前番被徐清整治了的司庫劉騰,一晚上“夜宵”沒吃得下,頭都磕破了。徐清便給了他一個待罪立功的機會,讓他把自己不該拿卻拿了的,全吐出來。他話里的“他們”,自然就是和他以前移花接木的那些群人嘍。

  “嘖嘖嘖,五百兩……”徐清搖搖頭,面露不高興之色。

  劉騰一咬牙:“不不不,小人一時忘了,還有三百兩後來的,後來的……”

  “唔,好吧……”徐清點點頭,從一個司庫手裡榨出來八百兩確實不簡單:“你這司庫不用幹了,讓你兒子來吧,教他好好做事!”

  徐清最後一句加重了語氣。水至清則無魚,徐清不會壞了道上的規矩的——做人留一線。

  “大恩大德……”劉騰拜服。

  ——注——

  四品以上稱“大人”,如:徐清刺史大人。

  四品以下稱“老爺”,如:韓子棒商稅司正司老爺

  2017/11/6 9:05:32|44676606

  第九十章 查倉(2)

  第九十章 查倉(2)

  滄州城東邊常平巷裡,常平倉外,擠滿了來看熱鬧的百姓。但是,他們都只能站在巷裡遠遠看,卻沒法靠近常平倉,因為倉庫大門口,站滿了兵丁護衛。

  門口掛著三面紅色大旗,一旗寫山東道副總管,一旗假節巡撫使,另一面旗寫按察使,監察道。三面旗外,還有還有一面不起眼的小旗,寫了滄縣縣令的字。

  三大官員同至,都是緋服加冠,縣令老爺也在旁邊陪笑,老百姓那見過這麼多大官,知道肯定有熱鬧看了,竟都放下手頭的活計,賣蔥兜蒜的都一心一意的圍觀起來。

  讓百姓驚奇的是, 三位大官外加縣令,那是天大的組合了,可現在卻好像在等一個人似的。是誰敢讓這三大紅衣官一起等待?

  自然是徐大刺史了。

  “秦縣令,這徐刺史怎麼還不來?莫不是糧庫中出了問題?”一名官員不耐煩的問道。

  秦時趕緊賠罪:“大人莫怪,徐刺史已經在路上了,可能遇到了什麼妨礙,應該馬上就到。”

  秦時心裡一面罵那三名高官,他們等了一盞茶功夫不到就催催催了。一面不住嘆息:唉,我那個老師啊,學識,品性,本事,什麼都好,都強,可就是這早上起不來床。有點瑕疵。

  “這都什麼時候了,災民後腳就到了,當地主管卻不見人影!”說話的人姓孫,是山東道副總管,在徐清這種刺史面前,自然有面子,有官威。

  長安來的那個巡御史張了張嘴巴,卻沒說出話來。還一個監察道的官,見御史不說話,便也眼觀鼻,鼻觀心了。

  其實,秦時這一次冤枉徐清了的。他早就來了!

  只不過在路上的時候,看見山東道的那一對人馬。他們在滄州城內敲鑼打鼓,還拉著大旗,十分囂張。再看那騎著高頭大馬的孫副總管,更是不得了,一身緋服官威無邊,那一個金冠,鑲著金、佩著玉。

  徐清再看看自己身上,除了三十個響噹噹的銅板,在沒有其他金屬。關鍵是他的官服已經顯得四分陳舊了,騎的馬也是一匹老馬,歪著嘴,瘸著腿。

  再看旁邊,別人有巡攔,打鼓的,敲鑼的,拿牌的,舉旗的,若是抬個箱子,說不定比人家結婚熱鬧呢!而徐清身邊,五個護衛兵丁,老實巴交的,也不威武也不帥,墨鏡都沒有一副。

  這行頭,這排場,太寒磣了。掉面子的事不干,徐清馬頭一轉,回去了。翻箱倒櫃,發現自己還有一身行頭沒穿過——洛南縣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