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然是山西。”

  “那你可知山西那裡,有許多石炭?”

  “石炭我知,就不知山西是否有了……”

  石炭就是煤炭,山西是煤都,甚至漫天遍野都有裸露出來的好媒。“有的有的……”徐清沉吟一下:“唔,你去帶上一百輛空車,路過山西的時候,轉滿一百車,送到我這裡來,我有大用。”

  至於石炭到底有什麼用,徐清不說,馬尼德也不問。

  “沒問題,空車甚多,正好不知道怎麼辦呢。”馬尼德領命而去,又開始了一個大循環的商旅之行。

  徐清走進刺史府,換了衣服,還要忙著將各地學校的校舍和各種教學用品審批一下。

  全滄州建二十八所州學,滄縣九所,南皮八所,黃驊六所,海興五所。每所學校配經學算學二位師,招收學生,不超過五十,優先貧寒子弟。校舍皆用過去世家大族捨棄的老房子,有簡單的宿舍,保證遠處的學生能夠安心 讀書。設一學倉放糧食,有退食堂,供給日讀生中餐,住宿生全天。當然,這些米麥,是學生家裡自己出。

  本來徐清也想乾脆將學生的食宿也全包幹的,甚至計算了一下,所費的銀錢,也不過州里一月的商稅罷了。但常言道,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全包幹,反而會促進那些學生不應該有的懶憊。讀書時為了養家餬口,不是躲家裡的農活兒然後白吃的,有壓力才會有動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想清楚這個,徐清把那一筆糧食拿出來,像在洛南一般設立“學谷”,選擇成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勵。

  月考一次,季考一次。月考前五,獎勵五斗穀子,前十,三斗。一斗穀子,能打出八升白米。一升白米,一斤二兩五錢,五斗穀子,能有五十斤白米。一個人一天就算能吃一斤米,一個月書讀下來,還能賺二十斤米。只要進了前十,就幾乎是免費讀書了,這算是極好的。這排名也不是亂來的,如果所有人成績都不行,那就不獎。

  季考,四個月一次,徐清為了給自己找點事情做,規定了這季考必須是刺史出題。季考的獎勵,愈加豐富,糧食布匹燈薪錢,紙筆硯台大紅花。

  和後世差不多的是,月考之後,有一個假期,每年三伏三九也都有長假,可以讓學生們回去干農活兒。

  這就是暫時的州學制度。

  當然,徐清出錢出人出地,肯定不是不求回報的,學生們需要承諾,要在滄州商行,或者商稅司,或者滄州的其他地方工作滿五年。這是人力資源開發戰略。

  忙完了一堆文書的審批,已經到了晚飯時,下人們燒了一大鍋熱水,放在了大木桶里,叫徐清去泡。浴桶是徐清自己找了工匠定做的,齊胸一般高,裡面有一個斜斜的坡,可以舒服的躺在裡面享受熱水的浸泡。每天一通熱水澡泡下去,全身酥爽。

  泡完了澡,便吃晚飯。家裡的廚子已經學了不少徐清的菜式,做的也有模有樣,徐清不是挑剔之人,便懶得自己動手了。只有荀雪兒想吃新菜的時候,才下一次廚房。家裡人多,稍微忙一點,徐清就到了最後吃飯,一個人吃。

  一碟白切雞,一碗滷牛肉,一盤馬齒莧。別看只有兩葷一素,單那碗滷牛肉可就不簡單,朝廷禁止私自宰牛,除了病牛老牛,一般來說吃不到什麼牛肉。牛肉能上桌的人家,可都是大富大貴且不怕別人說三道四的人家。說白了,只有徐清這種中上層特權階級才能享用。

  徐清也不是私宰耕牛,他吃的牛肉,還是從塞北帶過來的風乾牛肉。風乾肉重新煮發,再用醬汁蔥蒜小鹵出來的。

  吃罷晚餐,一壺紅棗老薑茶送到了徐清桌邊,一碗下去,生津養胃。這個時候,徐清忽的想到什麼了,一拍大腿道:

  “忘了正事,去長安送信的人還沒選出來!”js3v3

  第六十一章 荀小二的回歸

  第六十一章 荀小二的回歸

  徐清只顧得裝高深,丟三落四,好在魏冼不是這種人。魏冼連夜將徐清選中的《弟子規》正解全部抄錄於一本書上,還加上了徐清有一搭沒一搭的提示。

  抄錄之後,魏冼將回答徐清問題最多的幾個人給叫出來,第二天一大早,便帶著上刺史府。一邊將《弟子規》送上,一邊聽徐公“訓示”。

  徐清閱畢呈上來的加強版《弟子規》,點點頭道:“不錯不錯……”

  又一想,覺得“不錯”誇他們還不夠,便笑著道:“甚好甚好!”

  “多謝徐公斧正……”魏冼帶著一名襴衫書生對徐清長揖不止。

  徐清抬手道:“勿須多禮……”

  又道:“魏冼,你身旁那人是誰?”

  “徐公,此人名崔山南,那日回答最為積極的人。”

  “崔山南……”徐清眼中精光一閃,微微念叨一句。徐清這是想起了二十四孝圖中的一個人物,正好也叫崔山南,唐朝人。

  崔山南以為徐清喊他,上前一步,拱手再拜道:“學生在……”

  徐清看著恭恭敬敬地崔山南問道:“崔山南,這本《弟子規》,你可能全部解得?”

  崔山南自信滿滿道:“回徐公的話,學生不僅已經全部解得,還能倒背如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