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擊潰中軍,殺到中軍最後,反抄山越的右翼,形成前後夾擊的形勢,和陸遜的步兵將右翼的山越絞殺其中。

  這正是錯亂對陣的精要所在,亦是田忌賽馬的疆場演繹。

  當年田忌和齊王賽馬,己方戰馬均是略遜,齊王以為吃定了田忌,不想孫臏不過略施小計,就幫田忌贏了齊王。

  孫臏是取田忌的上駟對齊王的中駟,以中對下,再以下駟對齊王的上駟,取得兩勝一敗的戰績,贏了齊王千金。

  萬法本一同,賭場之術在疆場中運用起來亦無兩樣。這無非是如何聰明的進行資源調配,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最脆弱的一環,爭取勝勢。

  山越人多,已方馬快。

  劉備深知這點,這才以優勢騎兵最大限度的殺傷對手,只要陸遜帶步兵抵抗住山越的攻擊,他甚至可幫陸遜取得三戰全勝的戰績。

  陸遜亦是明白這點,這才重點防禦山越在右側的進攻。

  眾人都根本沒有考慮到左側的局面。

  左側是太史慈的鐵騎!

  無論在誰的心目中,太史慈領騎兵衝擊山越的左翼,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右側山越未等近戰時,左翼雙方已然交手。

  太史慈在劉備率兵殺出時,幾乎隨即而動,他沖的正是山越左翼。

  左側的山越在劉備衝擊的時候,早就吶喊上前。

  太史鐵騎倏然而散,化作弧形。

  單飛最是空閒,望見太史鐵騎變化的那一刻著實心中震撼。

  方才劉備用兵,簡潔乾脆,實則是因為他和丹陽兵配合併不純熟,這時候任何一個複雜的變化都可能導致軍隊的散亂。

  對劉備來說,只有最簡潔的命令,才能最高效的指揮丹陽騎兵。

  可太史慈不同。

  他隨孫策征伐多年,身邊的鐵騎已如他的手臂手指般結合在一起,演化複雜的變陣,才能製造更強力的攻擊。

  鐵騎化弓。

  那是一道極其完美的弓形。

  長弓絞動,蓄勢待發。

  有枝長箭正搭在長弓之上,箭尖最銳利的寒芒處,正是太史慈。

  長弓震顫,弓弦響動間,那枝利箭已經射了出去,伴隨著那枝利箭的鋒銳,還有弓背上的無數羽箭紛飛,匯入到那杆巨箭之中。

  單飛是現代人,見過槍炮對殺,亦在電影中見過諾曼第登陸的殘酷,可在太史慈變陣的那一刻,他才深刻了解疆場名將能百戰不殆的原因。

  鐵血的軍規,敏銳的觀察,持之以恆的、不知多少年如一的磨練,這才能造就疆場長勝的神話。

  太史慈幾乎將疆場的暴力鐵騎轉化為藝術境界。

  哪怕山越再是剽悍人多,但那一擊幾乎是太史鐵騎最完美的一擊,這一擊就算曹操的虎豹.騎來面對,只怕都是難以正攖其鋒!

  巨箭轟在了山越的左翼正中。

  山越炸了開來。

  左翼立折!

  太史慈完美的巔峰一擊,正是要速戰速決的解決掉左翼的戰鬥。那枝箭炸碎了山越的左翼,余勢不停,深深的向山越心臟刺了下去。

  山越的中軍、左翼均潰,只有右翼才要和陸遜的步兵短兵相接。

  丹陽軍見狀精神大振。

  徐元、傅嬰、李宇軒等人全力以赴的撐起銅牆鐵壁時……

  單飛臉色突變。

  兩軍對戰,有塵土高揚,廝殺聲、鼓聲震天般的響動,這本來是極為混亂的情形,亦是讓人殺紅眼的時刻。

  所有人都想著最快、最高效的解決掉對手才能在疆場上活下去。

  這時候本沒任何道理可言。

  紛亂的疆場中,單飛耳邊吵鬧,感覺卻是獨靜。

  他感覺到劉備、魏延的騎兵衝殺不停,幾乎一口氣殺到了山越的背部;他感覺到陸遜額頭有汗水滴落,堅持撐著對抗著山越如潮湧般的進攻;可他亦感覺到一點特異之處——太史鐵騎突然停了下來。

  那無堅不摧的一箭本來可順勢射穿山越的心臟,一直射到山越的身後方才止歇的。

  騎兵的優勢不是靜,而是動;不是肉搏,而是飛掠——飛掠中掠奪著對手的性命。

  可那一箭居然停了下來——硬生生的停了下來。

  塵煙四起時,和鉛雲攜手遮掩了天光。

  有風過,似吹起了無邊的雪。

  這是深秋季節,怎麼會有雪落的感覺?單飛心中凜然,極目望過去,臉色微變。

  他見到那鋒銳的箭矢前,突然出現道雪牆,那道雪牆正在向太史鐵騎那枝利箭迎了上去。

  不是雪牆!

  而是白衣扎甲的騎兵,氣勢如虎的騎兵!

  單飛心中狂震,他那一刻突然想到秣陵城那個魏三顫抖著說出的話語——嚴虎好穿白色的虎皮大氅,用的槍也是亮銀槍,他是左撇子,他身後的兵士都是白衣扎甲。

  那是嚴虎的兵馬?

  魏三沒有看錯!

  嚴虎攔截上了太史慈?嚴虎是另有其人,還是死而復生?可無論對方是不是嚴虎,單飛都記得太史慈當初述說嚴虎時深藏的恐懼。

  單飛不知道太史慈怕什麼,但知道太史慈那面肯定有了變故!

  第358節 逆轉

  鐵騎列隊如弓,勢如怒射,射出的一箭銳不可擋,只因太史慈鋒芒全出。

  太史慈本是鐵騎的魂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