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兩側的山越已然攻上。

  劉備根本沒理右翼的山越,長槍再指,魏延早就一馬當先的殺入山越中陣之中。

  一字陣正中的山越本來最感穩妥,有百姓在前,挨弓箭是百姓的事情,殺人是他們的事情。

  可他們沒想到劉備竟如烙熱的鋼刀切入牛油般融了進來。

  劉備先是利用騎兵的速度快速斜插過來,用羽箭切斷他們對百姓的控制,再出排槍造成震撼殺傷,中間山越驀遭痛擊,連連後退。

  這本來是山越最堅固可靠的一道防線,在劉備果敢迅猛的攻擊下,開始出現了坍塌!

  第357節 鐵騎雄風

  陸遜又驚又喜。

  他早知道疆場形勢千變萬化,但不經磨礪,終究還是紙上談兵。若論實際的應變能力,劉備半輩子積累的經驗,絕對比他陸遜要勝過太多。

  山越的軍陣中央已被劉備衝擊出了裂痕。

  這就如瓷器裂紋般,一條裂痕顯露,很多時候,只要再加上一錘子,整個瓷器立即就稀里嘩啦的散掉。

  劉備知道這個道理,魏延亦知。

  魏延一直緊跟在劉備的身畔,在劉備指揮丹陽騎兵擊停、擊退山越兵的時候,他已經分出一隊兵馬殺了出去。

  他負責實施最後一錘的計劃。

  荊州能人難數,劉備獨重魏延,帶魏延來到丹陽,並非沒有道理。劉備沒有預知的本事,但卻有識人的眼光。

  魏延率眾騎殺出時,所率的騎兵如刀——一把真正的尖刀!

  山越中陣已亂,魏延就沿著劉備敲出的那道裂痕刺了進去。

  一騎正在山越之後,顯然是指揮中軍陣仗的山越首領,見山越退後,不由大聲呼喝,數槍刺死幾個後退的山越,將將挽回了山越的頹勢。

  魏延已到。

  那山越首領見狀,毫不猶豫的就要催馬上前。

  兩軍交戰,軍心最為重要。

  那山越首領也是不俗,知道這種時候要挽回頹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擊殺對方的鋒將。敵方鋒將一倒,軍心就潰。敵方的前鋒兵馬一散,甚至可沖亂敵方的全部人馬。

  深秋時節。

  鉛雲本悶殺了一秋的寒瑟,兵馬犬牙交錯的抗衡中,卻有單騎驚艷橫絕。

  這時戰局正在將亂未亂的時分,魏延早就一騎絕塵的到了那山越首領的近前,揮刀勁斬!

  狂風大作,激起了一地的塵土落葉。

  馬借人氣飆,人借馬力壯。

  魏延從衝到至,所用的時間不過轉瞬間。

  那山越首領本待上迎斬殺對方的鋒將,卻發現對方已至面前;那山越首領才要提槍勁刺,就發現對方揮刀已斬到他的眉睫;那山越首領正要挺槍抵抗魏延的一刀,才發現那刀勢凌厲,幾盡無堅不摧。

  刀落!

  槍折!

  人頭飛向半空,撒下了一地的鮮血。

  魏延不看那飛向半空的人頭,長刀血淋淋的半空斜指道:“槍!”

  投槍再擲。

  呼嘯聲中,投槍刺在山越眾的身上,有如銅牆鐵錘般拍了下來,激起塵土高揚,波紋般的擴散。

  山越兵潰!

  單飛遠遠望見,心中亦是震撼。

  魏延的武功或許不如他,但在疆場中,魏延的指揮力、決斷力絕對出色,和劉備配合的亦是天衣無縫。

  劉備出兵竟如高手過招,不過剎那間就找到山越看似最強、實則最弱的地方,然後劉備就敲出道裂紋,而魏延就負責將整個陣仗擊散。

  怪不得當初這二人在山中輕易的就擊潰了山越的兵馬,若論疆場指揮能力,這兩人均是萬中無一的人物。

  從山越驅趕百姓衝鋒,到劉備、魏延主動出擊割斷山越和百姓的聯繫,緊接著魏延斬殺敵將、擊潰山越的中陣,不過片刻的時間。

  局面更亂。

  有百姓沒頭蒼蠅的亂撞,更多的百姓卻向丹陽兵的方向湧來,似乎這裡才是他們最安全的地點。

  陸遜見百姓衝來,喝令道:“出槍,豎盾,莫要放箭!”

  他喝令聲中,徐元幾乎同時喝令,“出槍!”

  槍非擲出,只是斜刺如林,尖端寒芒閃現,如給盾牌兵鐵甲裝上層層尖銳的長刺。

  有百姓見狀,驚呼聲中,終於向兩側分散,還有人根本不知死活的上撞,卻被盾牌兵徑直拍倒。

  這種時候,命令只對軍隊有效,對於這些盲目的百姓,呼喝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只有雷厲風行的震撼才能讓這幫人向兩側開始逃跑。

  丹陽兵知道這些百姓可憐,可他們這樣做已是儘自己最大的容忍,他們不能因為可憐而忘記了自己的使命。

  他們還要抗拒山越兵。

  敵兵殺來時,絕不會可憐你的可憐。

  百姓分流,山越左右兩翼的人馬已然出動,對丹陽兵開始呈包抄之勢。

  陸遜早就下令——防禦轉右。

  他已看到魏延和劉備兵合一處,化作一把長刀,從正中潰散的山越間捅了進去。

  單飛人在馬上安穩不動,對周圍的變化動靜卻是清楚瞭然——劉備本是負責右翼的騎兵,也負責起對抗右翼的山越,但軍情有變,劉備當機立斷,無視右翼的山越,反倒從中軍殺了過去。

  這種策略簡單明了,單飛已預料到劉備接下來的舉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