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案:以現有兵力,攻守兼備,重創敵人。確保成都,劃分兵團戰鬥地區,控制

  強大預備隊,構築強固工事陣地,使來犯之敵到處碰壁,並以攻為守,促敵受創致敗。

  對於第二案,總部討論結果,認為目前情況是敵情囂張,又加敵眾我寡,攻則易折,

  守則易衰,不宜採取攻守兼備之策。

  第三案:為便於我軍爾後能繼續作戰,保持主力,避免膠著,實行背進,決心犧牲

  一部以救全大局為著眼。即以兩個兵團(羅廣文的第二五兵團和陳克非的第二十兵團)

  向敵後(重慶)乘虛挺進,以吸引敵主力回頭,確保我軍主力向西康背進之安全。

  對於第三案:總部討論結果,認為趁敵第一野戰軍之主力尚未到達,目前尚未形成

  緊密合圍,第二野戰軍後方空虛,如以兩個兵團大膽東向,是出敵意表,定可長驅直人,

  促使敵第二野戰軍之主力不能不回頭,而達到我軍主力安全向西康背進之目的,是為策

  之上者。

  這三個腹案,第一、第二兩個都不過是表面上的陪襯,其實胡宗南的想法只有第三

  案;蔣介石的想法也只有第三案,這從他“召見”李振時的談話便可說明。這個第三案,

  也就是羅列口中的“撾去的計劃”。現在之所謂“修正”,不過是想先向東打一打,作

  個假象,然後西逃罷了。東攻只是佯動,西逃才是目的。

  在胡宗南於新津召開緊急會議的前一天,資陽、簡陽方面已發現解放軍的消息。由

  於軍情緊急,起伏於胡軍內部的名種醞釀,也隨之而緊急了!

  上面已簡要他說過裴昌會的第七兵團和李振的十八兵團方面的情況,現在再說說二

  十兵團陳克非方面的情況。

  陳克非自從十二月四日受過蔣介石“召見”之後,在短短的半個月內,思想上已發

  生過幾度變化。最初,他見過蔣介石後,再去見顧祝同,顧照蔣的指示,把有關收容調

  整宋濂所部的八個命令交給了他,並要他“仰體總統意旨,克服困難,奮發圖強”。當

  時,陳克非也頗想“振作一番,力挽危局”。到了十日左右,那些零零碎碎的隊伍陸續

  到達,但是亂麻一團,他想收容調整,只是弄不出頭緒。真箇是不講收容猶自可,講到

  收容事更難。因此,他於十二日上午,又到成都軍校去,想向蔣介石面陳底細。豈料那

  位“不完成建國大業決不罷休”的“總統”,已於四日前逃往台灣去了。

  陳克非只好去找顧祝同。

  顧問:“這幾天來,你們部隊的情況怎樣?”

  陳說:“今天我到總長這裡來,就是要報告這個情況的。十二月七、八、九、十這

  幾天到達的部隊,據派出去的聯絡人員和各軍、師的實力調查報告,計有第二軍的直屬

  部隊,三個新兵補充團;第十五軍的司令部,和二四三師;第七十九軍的殘部,亦陸續

  到達成郁附近。據報他們有向劉文輝方面活動的情況。第一一八軍約共三千餘人。第一

  二二軍約一個團,隨第十五軍行動。以上這些部隊,已到達成都古西和鄲縣附近地區,

  休整待命。其餘各部尚未取得聯繫。”

  顧說:“未取得聯繫的部隊,雖屬不易聯絡上,但仍應多方設法。已到達的部隊,

  應迅速著手調整。”說到這裡,顧停頓了一下,像考慮什麼似的,然後接著說:“為了

  保衛成都打個好仗,“勝於一而敗於二三,乃是古之名訓,因此已決定將所有在川的部

  隊,統歸胡宗南指揮,已分令各部遵照,望克日向他總部報到。對於部隊一切情況,今

  後即可向他報告請示。”

  陳克非看了當前情景,覺得顧祝同是打算把什麼都向胡宗南頭上一推了事,已經心

  不在焉,只得說:“我一定竭力想方設法解決自己的一切困難問題,請總長放心好了。”

  顧連說了幾個“好極了!好極了!”隨即起身送客。

  陳克非懷著懊惱離開成都軍校,和前一次見蔣後離開時相比較,好比是一個晴天和

  一個雨大,心中滋味已完全不同。到吃午飯時,又有人說:“外間有很多傳說,說劉文

  輝、鄧錫侯、潘文華等人已聯名通電起義了。又說蔣總統八號飛機去台灣的那大,原要

  挾同劉文輝等一道走的。蔣總統約他們在那天下午兩點鐘到軍校去,但他們在下午一點

  鍾就設法出了城。”陳克非聽了這番話之後,還以為是謠言(關於當時劉文輝等與蔣介

  石鬥法的經過,已詳拙著“金陵殘照記”中,不再贅)。

  但這並不是謠言,過了幾天,陳克非遇到了一位老先生,就得到證實。而聽了那位

  先生的話,更使陳克非心緒不寧。

  那老先生姓張名鍅,是十五軍二四三師師長段國傑的老上司。一九三①年陳克非在

  蔣鼎文下面當連長時,就曾在張鍅的家鄉住過,那時候,張還送過燃料和灰面給第九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