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這些讀書人本就在氣頭上,見禁軍要來硬的,心頭怒火中燒,也來了勁頭:「禁軍不護百姓安危,竟敢當街屠殺無辜儒生,王法何在!」
那禁軍罵道:「就你們也算無辜百姓?鬧事的暴民,統統抓起來!」
話音一落,人群里已經炸開了鍋,兩廂摩擦,有人已經動起手來,那群文人哪是禁軍的對手,三兩下就被揪住了頭髮或脖子推倒在地,人仰馬翻,像是炸了窩的魚。
眼見亂了套,薛冷竹眉心緊鎖,盯著范將軍那頭喊話道:「朝廷當真要一錯再錯?東洲客仗義執言揭露世相,何罪之有?天下文人願以命相護,爾等卻甘為賢王爪牙,屠戮清流,他日史筆如刀,血債血償,這等罵名將軍擔當得起嗎?」
范將軍黑著臉,他能不能擔得起罵名都是後話了,今夜若是不能平息混亂,明日大典,亦是他的死期。
想罷,他暗暗嘆息一聲,接過身旁人遞過的弓箭,對著薛冷竹,拉弓搭弦,冷聲道:「薛娘子,今日之事各有難處,你也別怪我,黃泉路上,我給你多燒點紙。」
語畢,拉弓如滿月,卻聽嗖的一聲,箭矢刺破風雪,月光下一支冷箭直直扎在范將軍的手腕上,疼得他「啊」了一聲,手中的長弓哐當落地!
與此同時,不遠處傳來雷奔般的馬蹄聲,人群瞬間分成兩側,一行白衣仿若流水沸騰,馬蹄颯沓,在禁軍面前停了下來。
「何人敢傷將軍!」禁軍大喝,一行弓箭手立馬對著這群不速之客拉開弓弦。
一聲駿馬嘶鳴,有士子望向那匹為首的棗紅大馬,再看馬上持弓射箭的那人,吃驚道:「那不就是宋娘子嗎?是東洲客啊!」
薛冷竹眼眶一紅,一邊從高台上下來,一邊呢喃道:「疏遙……」
「真是東洲客!」人群紛紛響應。
宋疏遙騎在馬上,感激地往人群中掃了一眼,這其中有她認識的,更多的是不認識的,甚至在隊伍最前面,還看見了那日在書紙巷書坊里有過一面之緣的兩位書迷。
人群登時歡騰起來,有人先揖了一禮,幾乎落淚哽咽道:「蒼天有眼,東洲客得救,是大淵文壇之幸!」
隨後紛紛有人仰頭吶喊:「東洲客不死,則大道不死!」
「東洲客必流芳千古,青史留名!」
宋疏遙心想自己實在被捧得太高,名不副實,可心底實打實的感慨不禁令她熱血沸騰,壯懷激烈,她壓抑著動容,目光如炬,對眾人揖禮道:「諸位因我受苦了!」
「東洲客,你竟敢越獄?」范將軍按住手臂上的羽箭,面色鐵青,語氣卻忽然有些輕鬆。
「情況緊急,方才並非有意想傷將軍,」宋疏遙看了范將軍一眼,頗為抱歉,「只是這些文人身系大淵未來百年興衰,一個都殺不得,將軍為李氏江山鞠躬盡瘁,萬萬不可在此時誤入歧途。」
她說罷,同她一起而來的那隊儒生一同將身上的白衣一扯,露出裡面冰冷的甲冑,嚴文淵打馬走向前去,護在宋疏遙右側,揮刀道:「范將軍,賢王倒行逆施,殘暴不仁,今日更是要殺害大淵文士,你若有心,定不願與他同流合污,鯤鵬軍將至皇城護駕,為了你手下的兄弟,你也當放下刀箭,將功補過。」
沉默良久,禁軍中人悄聲問范將軍道:「將軍,退不退兵?」
范將軍與宋疏遙和嚴文淵對視一眼,手掌覆在手臂的羽箭之上,狠一用勁,隨著噴涌的鮮血,箭被拔了出來,往地上一扔,沉聲道:「我這隻手已經廢了,自然抵抗不得名將嚴文淵,宋娘子,嚴將軍,請便吧!」
話音落,一陣收刀之聲,禁軍整裝,撤下之前放置的尖刺,火把,護送著范將軍退至一旁
。
宋疏遙揖了一禮:「多謝范將軍。」
又轉頭對身後的眾文士道:「疏遙多謝諸位救命之恩,東都紛亂,還請諸君速回家去,切莫枉送性命!」
語畢,騎馬到薛冷竹面前,兩人對視,已是熱淚盈眶,一伸手,薛冷竹心領神會,拉住她的手翻身上馬,坐在宋疏遙身後。
宋疏遙轉身對嚴文淵道:「將軍,待將冷竹送回府上,我可否同你們一起入宮。」
嚴文淵道:「宋娘子還是先去一趟宣王府吧,那裡還有人在等娘子。」
風雪欲濃,禁軍默默疏散著一眾學子,正是子時末了,一陣鐘聲從皇宮深處傳來,眾人的面色立即冷如寒冰。
「陛下駕崩了。」
靜謐的雪夜裡,鐘聲悠揚,可喪樂,實在不算好聽。
像一把刀,硬生生捅進朝臣的心臟。
事發突然,禮部和欽天監眾臣連夜便被召進宮中,商討李岳川下葬一事,一夜未眠。
此事本該由張皇后主導,可自先太子自刎後,張氏失權,李庭全權接手,昨夜張皇后更是接到旨意,已被幽禁寢宮。
李庭穿了孝服,一身素白,正不慌不忙地坐在案前看著那份立太子詔書,柳司馬進來道:「殿下,清政殿外聚集了一眾朝臣,今日可要早朝。」
還不到卯時,天色依舊陰黑,這些朝臣昨夜聽聞喪鐘,匆匆準備著,早早就入了宮,一直在殿前圍著,此刻一個個都成了雪人。
李庭抬起眼皮,雙目有些泛紅,幽幽道:「讓朝臣直接去禪音寺候著吧。」
今日是禪音閣落成大典,是先帝喪期,亦是他登基之日。
柳司馬應聲:「是。」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內侍打外邊來,上前匆匆行了一禮,道:「司馬大人,殿下,還是沒找到丁大人,丁大人的夫人說他昨日不曾回府上。」
柳司馬臉色一暗:「那便怪了……」
李庭眼尾一挑,須臾才冷嗤一聲:「活人豈能人間蒸發,除非是已經死了。」
柳司馬聞言顏色大變:「殿下的意思是?」
李庭神色冷凝,起身道:「將本王的甲冑拿來,宮門落鎖,不放任何人進出。」
殿外黑雲壓城,李庭望了望天色,已經嗅到了腥風血雨的味道。
第89章 天命還請殿下速速登基
李庭到禪音閣時,天還未亮,朝臣一人端著個手爐,在殿中央站了兩排,見內侍擁著一身孝衣的李庭進來,三三兩兩邁上前去,拜道:「殿下,殿下!」
老臣中已有哭聲,先開口的是太常寺卿李大人,他擦了把臉,老淚縱橫道:「陛下臥病數月,臣等日日盼著入宮請安,哪怕遠遠瞧一眼聖顏,這怎就……怎就忽然崩逝,棄臣等而去啊!」
按道理,李大人本該昨夜入宮議事,可李庭念他年邁,老眼昏花,沒驚動他,今晨聽聞噩耗,他已暈厥兩次,現下見著李庭,更是哭得哽咽,聲音支離破碎。
旁人聞之亦是動容,戶部王尚書道:「自聖上抱恙,臣等日夜盼著聖駕康復,豈料上次聖上臨朝,竟成永訣!三十載君臣相伴,三十載春秋不返啊……」
語畢,禪音閣內響起此起彼伏的陣陣哭聲。
李庭抬袖拭淚,寬慰道:「諸位大人切莫傷懷,父皇久病難愈,今得解脫亦是天命。」
李大人面容滄桑,緩緩點了幾下頭,臉色一白,又要暈過去,眾人趕緊將他扶住了。
柳司馬見狀眼珠一轉,當著眾人對李庭揖禮道:「殿下,聖上新喪,舉國縞素,人心惶惶,滿朝文武肝腸寸斷,皆盼殿下主持大局,還請速速宣讀傳位詔書,早日登基穩固朝綱,遲恐生變啊!」
「什麼傳位詔書,陛下有留下詔書?」柳司馬話音未落,司空大人張然平便捋著白須上前一步,眼角眉梢儘是質疑之色。
人群中也有議論之聲:「不知是讓哪位皇子承繼大統?」
任他們議論片刻,李庭仿佛才在悲痛中回神,垂眸恭敬道:「父皇離世之前,確有遺詔。」
張然平眉尖一挑:「聖上龍馭賓天之時,我等皆不在場,中書令宋大人又已致仕,這遺詔不經中書省,怕是不足為信。」
柳司馬深深揖禮:「聖上去的匆忙,昨夜立詔時顧不得傳喚中書侍郎入宮,便讓微臣代為擬旨,」說罷,他又拔高聲調,「不過司空大人是先太子李恆的外祖,此時質疑聖上遺詔也是情有可原。」
「荒唐!」張然平憤然拂袖,「老朽生平所做之事皆為大淵,何曾有過私心!」
「不可對司空大人不敬。」李庭抬手按了按,似乎想將這些疑惑、嘲諷、恭敬、諂媚之聲全都壓下去。
一直未開口的御史大夫齊大人終於開了口:「殿下,不知聖上遺詔中是立哪位皇嗣為新帝?」
李庭神色黯然,命人送上聖旨,對眾人道:「還請諸位忠賢一觀先帝遺詔。」
兩個內侍將聖旨一展,於眾人面前拉開,上面手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自承大統,夙興夜寐,然天命有歸,抱恙彌久,幸長子李庭,仁孝端方,德才兼備,堪當社稷之重,故朕崩逝之後,著賢王李庭繼承大統,總攝國事,以安朝野,欽此!
見眾人讀完聖旨,柳司馬立即伏地叩拜道:「既有先王遺詔,還請殿下速速登基,爾等群臣定當竭力輔佐新君,共保江山永固,四海安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禁軍罵道:「就你們也算無辜百姓?鬧事的暴民,統統抓起來!」
話音一落,人群里已經炸開了鍋,兩廂摩擦,有人已經動起手來,那群文人哪是禁軍的對手,三兩下就被揪住了頭髮或脖子推倒在地,人仰馬翻,像是炸了窩的魚。
眼見亂了套,薛冷竹眉心緊鎖,盯著范將軍那頭喊話道:「朝廷當真要一錯再錯?東洲客仗義執言揭露世相,何罪之有?天下文人願以命相護,爾等卻甘為賢王爪牙,屠戮清流,他日史筆如刀,血債血償,這等罵名將軍擔當得起嗎?」
范將軍黑著臉,他能不能擔得起罵名都是後話了,今夜若是不能平息混亂,明日大典,亦是他的死期。
想罷,他暗暗嘆息一聲,接過身旁人遞過的弓箭,對著薛冷竹,拉弓搭弦,冷聲道:「薛娘子,今日之事各有難處,你也別怪我,黃泉路上,我給你多燒點紙。」
語畢,拉弓如滿月,卻聽嗖的一聲,箭矢刺破風雪,月光下一支冷箭直直扎在范將軍的手腕上,疼得他「啊」了一聲,手中的長弓哐當落地!
與此同時,不遠處傳來雷奔般的馬蹄聲,人群瞬間分成兩側,一行白衣仿若流水沸騰,馬蹄颯沓,在禁軍面前停了下來。
「何人敢傷將軍!」禁軍大喝,一行弓箭手立馬對著這群不速之客拉開弓弦。
一聲駿馬嘶鳴,有士子望向那匹為首的棗紅大馬,再看馬上持弓射箭的那人,吃驚道:「那不就是宋娘子嗎?是東洲客啊!」
薛冷竹眼眶一紅,一邊從高台上下來,一邊呢喃道:「疏遙……」
「真是東洲客!」人群紛紛響應。
宋疏遙騎在馬上,感激地往人群中掃了一眼,這其中有她認識的,更多的是不認識的,甚至在隊伍最前面,還看見了那日在書紙巷書坊里有過一面之緣的兩位書迷。
人群登時歡騰起來,有人先揖了一禮,幾乎落淚哽咽道:「蒼天有眼,東洲客得救,是大淵文壇之幸!」
隨後紛紛有人仰頭吶喊:「東洲客不死,則大道不死!」
「東洲客必流芳千古,青史留名!」
宋疏遙心想自己實在被捧得太高,名不副實,可心底實打實的感慨不禁令她熱血沸騰,壯懷激烈,她壓抑著動容,目光如炬,對眾人揖禮道:「諸位因我受苦了!」
「東洲客,你竟敢越獄?」范將軍按住手臂上的羽箭,面色鐵青,語氣卻忽然有些輕鬆。
「情況緊急,方才並非有意想傷將軍,」宋疏遙看了范將軍一眼,頗為抱歉,「只是這些文人身系大淵未來百年興衰,一個都殺不得,將軍為李氏江山鞠躬盡瘁,萬萬不可在此時誤入歧途。」
她說罷,同她一起而來的那隊儒生一同將身上的白衣一扯,露出裡面冰冷的甲冑,嚴文淵打馬走向前去,護在宋疏遙右側,揮刀道:「范將軍,賢王倒行逆施,殘暴不仁,今日更是要殺害大淵文士,你若有心,定不願與他同流合污,鯤鵬軍將至皇城護駕,為了你手下的兄弟,你也當放下刀箭,將功補過。」
沉默良久,禁軍中人悄聲問范將軍道:「將軍,退不退兵?」
范將軍與宋疏遙和嚴文淵對視一眼,手掌覆在手臂的羽箭之上,狠一用勁,隨著噴涌的鮮血,箭被拔了出來,往地上一扔,沉聲道:「我這隻手已經廢了,自然抵抗不得名將嚴文淵,宋娘子,嚴將軍,請便吧!」
話音落,一陣收刀之聲,禁軍整裝,撤下之前放置的尖刺,火把,護送著范將軍退至一旁
。
宋疏遙揖了一禮:「多謝范將軍。」
又轉頭對身後的眾文士道:「疏遙多謝諸位救命之恩,東都紛亂,還請諸君速回家去,切莫枉送性命!」
語畢,騎馬到薛冷竹面前,兩人對視,已是熱淚盈眶,一伸手,薛冷竹心領神會,拉住她的手翻身上馬,坐在宋疏遙身後。
宋疏遙轉身對嚴文淵道:「將軍,待將冷竹送回府上,我可否同你們一起入宮。」
嚴文淵道:「宋娘子還是先去一趟宣王府吧,那裡還有人在等娘子。」
風雪欲濃,禁軍默默疏散著一眾學子,正是子時末了,一陣鐘聲從皇宮深處傳來,眾人的面色立即冷如寒冰。
「陛下駕崩了。」
靜謐的雪夜裡,鐘聲悠揚,可喪樂,實在不算好聽。
像一把刀,硬生生捅進朝臣的心臟。
事發突然,禮部和欽天監眾臣連夜便被召進宮中,商討李岳川下葬一事,一夜未眠。
此事本該由張皇后主導,可自先太子自刎後,張氏失權,李庭全權接手,昨夜張皇后更是接到旨意,已被幽禁寢宮。
李庭穿了孝服,一身素白,正不慌不忙地坐在案前看著那份立太子詔書,柳司馬進來道:「殿下,清政殿外聚集了一眾朝臣,今日可要早朝。」
還不到卯時,天色依舊陰黑,這些朝臣昨夜聽聞喪鐘,匆匆準備著,早早就入了宮,一直在殿前圍著,此刻一個個都成了雪人。
李庭抬起眼皮,雙目有些泛紅,幽幽道:「讓朝臣直接去禪音寺候著吧。」
今日是禪音閣落成大典,是先帝喪期,亦是他登基之日。
柳司馬應聲:「是。」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內侍打外邊來,上前匆匆行了一禮,道:「司馬大人,殿下,還是沒找到丁大人,丁大人的夫人說他昨日不曾回府上。」
柳司馬臉色一暗:「那便怪了……」
李庭眼尾一挑,須臾才冷嗤一聲:「活人豈能人間蒸發,除非是已經死了。」
柳司馬聞言顏色大變:「殿下的意思是?」
李庭神色冷凝,起身道:「將本王的甲冑拿來,宮門落鎖,不放任何人進出。」
殿外黑雲壓城,李庭望了望天色,已經嗅到了腥風血雨的味道。
第89章 天命還請殿下速速登基
李庭到禪音閣時,天還未亮,朝臣一人端著個手爐,在殿中央站了兩排,見內侍擁著一身孝衣的李庭進來,三三兩兩邁上前去,拜道:「殿下,殿下!」
老臣中已有哭聲,先開口的是太常寺卿李大人,他擦了把臉,老淚縱橫道:「陛下臥病數月,臣等日日盼著入宮請安,哪怕遠遠瞧一眼聖顏,這怎就……怎就忽然崩逝,棄臣等而去啊!」
按道理,李大人本該昨夜入宮議事,可李庭念他年邁,老眼昏花,沒驚動他,今晨聽聞噩耗,他已暈厥兩次,現下見著李庭,更是哭得哽咽,聲音支離破碎。
旁人聞之亦是動容,戶部王尚書道:「自聖上抱恙,臣等日夜盼著聖駕康復,豈料上次聖上臨朝,竟成永訣!三十載君臣相伴,三十載春秋不返啊……」
語畢,禪音閣內響起此起彼伏的陣陣哭聲。
李庭抬袖拭淚,寬慰道:「諸位大人切莫傷懷,父皇久病難愈,今得解脫亦是天命。」
李大人面容滄桑,緩緩點了幾下頭,臉色一白,又要暈過去,眾人趕緊將他扶住了。
柳司馬見狀眼珠一轉,當著眾人對李庭揖禮道:「殿下,聖上新喪,舉國縞素,人心惶惶,滿朝文武肝腸寸斷,皆盼殿下主持大局,還請速速宣讀傳位詔書,早日登基穩固朝綱,遲恐生變啊!」
「什麼傳位詔書,陛下有留下詔書?」柳司馬話音未落,司空大人張然平便捋著白須上前一步,眼角眉梢儘是質疑之色。
人群中也有議論之聲:「不知是讓哪位皇子承繼大統?」
任他們議論片刻,李庭仿佛才在悲痛中回神,垂眸恭敬道:「父皇離世之前,確有遺詔。」
張然平眉尖一挑:「聖上龍馭賓天之時,我等皆不在場,中書令宋大人又已致仕,這遺詔不經中書省,怕是不足為信。」
柳司馬深深揖禮:「聖上去的匆忙,昨夜立詔時顧不得傳喚中書侍郎入宮,便讓微臣代為擬旨,」說罷,他又拔高聲調,「不過司空大人是先太子李恆的外祖,此時質疑聖上遺詔也是情有可原。」
「荒唐!」張然平憤然拂袖,「老朽生平所做之事皆為大淵,何曾有過私心!」
「不可對司空大人不敬。」李庭抬手按了按,似乎想將這些疑惑、嘲諷、恭敬、諂媚之聲全都壓下去。
一直未開口的御史大夫齊大人終於開了口:「殿下,不知聖上遺詔中是立哪位皇嗣為新帝?」
李庭神色黯然,命人送上聖旨,對眾人道:「還請諸位忠賢一觀先帝遺詔。」
兩個內侍將聖旨一展,於眾人面前拉開,上面手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自承大統,夙興夜寐,然天命有歸,抱恙彌久,幸長子李庭,仁孝端方,德才兼備,堪當社稷之重,故朕崩逝之後,著賢王李庭繼承大統,總攝國事,以安朝野,欽此!
見眾人讀完聖旨,柳司馬立即伏地叩拜道:「既有先王遺詔,還請殿下速速登基,爾等群臣定當竭力輔佐新君,共保江山永固,四海安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