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丁大人打算初幾移交?」
「初六如何,初七開始問訓,到初九正好三日,不會耽誤初十的大典。」
「好。」謝字卿的眸色平靜如水,看不出波瀾,丁若愚蹙了蹙眉,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待謝字卿行禮退去,丁若愚皺眉道:「
殿下,謝字卿同宋疏遙素有瓜葛,他豈會主動讓宋疏遙認罪,這其中,定有陰謀。」
賢王笑道:「有陰謀又如何?只要在東都,他就掀不起浪來,既然無傷大雅,為何不把這燙手的山芋扔給他,他若是給東洲客定罪,就得罪了宋世群,這朝中有多少宋相的學生,日後定有他好受。」
丁若愚心事重重,面色卻是喜笑顏開,恭維道:「謝字卿若是不給東洲客定罪,那就師出有名,取他項上人頭,殿下當真英明!」
初六,宋疏遙移交刑部。
牢里的飯食她吃不慣,這幾日在大理寺,瘦了一圈。
刑部看押牢房的差役都認得宋疏遙,特意關照了些,給了好酒好飯,宋疏遙道了一聲多謝,卻是一口也吃不下。
又在刑部大牢待了一日,初七才被從牢里提溜出來,她的手腕和腳腕都上了鐵鏈枷鎖,一路被人帶著往問訓的值房走,剛走到一半忽然來人告知:大理寺的丁大人今日有要案審問,抽不開身來旁聽,東洲客先不審了,帶回去吧。
初八又是同樣的情形,這次是剛出大牢門口,就被叫住,說是丁若愚今日過不來,明日再審。
牢頭再也忍耐不住,罵道:「放他爺的狗屁!上頭總共就給了大人三日期限,這小崽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著,就是怕大人早日審出眉目,想害死大人!」
另一人趕緊噓聲:「快小聲些!你不怕掉腦袋啊,」他壓低聲音,「再說宋娘子還在這呢,你這樣說,宋娘子心裡也不好受。」
宋疏遙一聽便知道怎麼回事了,三日為期,明日就是最後一日,若是不能定她的罪,謝字卿就要先死。
她假裝沒聽見什麼,規矩地回到牢房裡,坐在草蓆之上,靠著牆,閉上眼,忽覺疲憊不堪。
不一會,有清涼的淚水從眼角滑落。
若是認罪,便可能連累族人,若是不認罪,便又連累謝字卿,總是兩難。
緊緊咬著唇,心底又酸又痛,有委屈,有難過。
還有對謝字卿淡淡的想念。
她希望謝字卿能好好的活著,肆意張揚的活著。
可終究還是讓他入了這泥沼中。
自身難保的兩個人,好像誰都保護不了另一個。
半晌,她從草墊底下摸出來一塊粗瓷片,在腕間比劃了兩下,這是她之前藏起來的,磨了兩日,還不夠鋒利。
正沉思著,牢門一響,那牢頭眼疾手快地衝進來,一掌將她手中的瓷片打飛,慌忙道:「宋娘子!大人正在找救您的法子,您可千萬別在這時候想不開!」
宋疏遙無奈地輕笑出聲:「不會。」
她不能悄無聲息地死在這裡,那只會落得個畏罪自盡的結果。
就算要死,她也要死得更有價值。
第86章 清君側一刀便斬得他人頭落地!
初九一早,丁若愚終於來了,宋疏遙被兩個差役押著帶進值房。
值房內好不熱鬧,十名差役列隊站在兩端,角落裡坐著個記錄口供的書吏,各個整裝待發,只等上官問話。
丁若愚靠在椅上,身後站著兩個大理寺的兵,他眼神甚好,見著宋疏遙被帶進來,精神隨之一振,正色道:「帶人犯到中間來。」
刑部的差役自然不願聽他差遣,左看右看站在原地不動,丁若愚並不惱怒,已經到了這一步,他且看謝字卿和刑部的人再張狂又能張狂到幾時。
地中央空著一塊空地,想必是犯人該待的地方,宋疏遙心明眼亮,不等大理寺的人過來推搡她,已自覺地走到那處站好,垂下頭去。
餘光掃到了一襲紫袍,他在案前站著,清冷沉靜,昏黃的燭火,映照的他光風霽月,朗如月明,他身上鮮少有這樣的氣質。
謝字卿也瘦了,身上的官袍寬鬆了些,身姿如松似柏,容顏蒼白若玉,看向她時,眼波似水,目光毫不掩飾地落在她身上。
好些時日不曾相見,就算宋疏遙這幾日就在刑部大牢里住著,兩人也不得私下見面。
宋疏遙察覺到那道目光,下意識避諱,抬眸在謝字卿和丁若愚之間掃了一眼,平靜道:「二位大人。」
她這局棋,已經註定是死局,只是早死晚死,死在何處的區別,在入獄之前,她便已經做好打算,寫好了數篇慷慨陳詞的文章,堪稱「討賢王檄文」,揭露其利慾薰心,不擇手段的真相,這些文章都放在薛冷竹那裡。
薛祭酒在大淵學子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薛冷竹又力保私學,一心為公,若她拿出這些檄文討伐賢王,李庭在士子中的名聲定是一落千丈,久而久之,便是臭名昭著。
既然後事有著落,今日認罪倒也無妨,先救謝字卿於危難,待斬首行刑那日,她再在刑場慷慨悲歌,痛斥賢王罪行,自盡於天下人面前,東洲客的擁躉何其之多,屆時必然引起一場大亂,賢王若是還想趁勢連坐宋世群這等忠臣,那後果,便不堪設想。
宋疏遙暗暗讚賞自己的嚴謹,催促道:「還請兩位大人速速問話。」
丁若愚見她上趕著找死,冷笑一聲,看向謝字卿道:「謝尚書,既然人犯求著定罪,那就快些問吧,免得誤了明日禪音閣落成大典的吉時。」
宋疏遙低眉,原來明日是禪音閣落成大典。
她眼睫微顫,那明日必然也是她的死期。
只有一日時間,就算李庭想搜捕宋世群回來一同斬首,也來不及了。
她心中一陣高興,晃了晃身子,手腳上的鐐銬嘩啦作響。
謝字卿看著宋疏遙,見她面色時陰時晴,還隱隱發笑似的,不禁暗暗搖了搖頭,坐到大案前,撣了撣袍子,開口道:「宋娘子,稍後過堂,我問什麼你便答什麼,堂下有書吏筆錄口供,你但說所知,不必驚惶。」
「是,大人。」
話音落,謝字卿便要提問,丁若愚卻捷足先登道:「既是審問,人犯哪有不跪的道理,」他拜了拜謝字卿,「謝大人應讓宋娘子跪地聽問。」
「丁大人倒是提醒我了,」謝字卿道,「宋娘子還未定罪,她有四品封號,定罪前可不跪堂官,枷鎖也不該上。」
說罷又看向一旁的差役,道:「將宋娘子身上的枷鎖除了。」
丁若愚勃然大怒,不給他面子,就是不給賢王面子,他陰森森對身後的兵士道:「都記著點,今日謝大人是如何審問人犯的,待明日賢王殿下問起,一定要一五一十地上報謝大人的風采。」
兩個兵士聞言陰陽怪氣應道:「是。」
謝字卿聽了這的威脅,非但不怕,還頗為不以為意,見手下兩個差役踟躕著不敢給宋疏遙除去枷鎖,便自己起身上前,接過鑰匙,走到宋疏遙身邊。
這才看清了她用刑之後黑紫的的手指,和被鐵索撞擊後烏青的手腕,眉心一蹙,問道:「還疼嗎?」
宋疏遙一怔,知道他這是有感而發,可現下正當著丁若愚的面,哪是你儂我儂的時候,甚至兩人就當不認識才最好,當即別過臉去,冷冷道:「謝大人有話問話就是,何須假惺惺。」
「謝大人可別忘了賢王殿下給的差事是什麼,」丁若愚雙拳緊握,起身怒目而視,警告道,「還是謝大人也是東洲客的同黨!」
謝字卿微微一笑,利落地打開宋疏遙腕上的鐵索,說道:「自然不敢忘,只是丁大人屢屢打斷本官的問話,若是今日定不了罪,死得可不止我一個。」
丁若愚前兩日不來,就是要給謝字卿一個下馬威,他本以為謝字卿會去求他,怎料到謝字卿跟沒事人一樣,前兩日過得風平浪靜的,仿佛他也不急著審。
現下又聽他這麼說,丁若愚心中也打了鼓。
他沒少見識過謝字卿的陰謀詭計,今日已是初九了,沒必要在這個節骨眼上把他惹急了,萬一謝字卿狗急跳牆,反倒不好了。
想必,他輕哼了一聲,微一點頭,目光卻看向別處,冷冷道:「下官也是心急大事,謝大人繼續吧。」
說話間,謝字卿已經伏下身去,單膝跪於地上,將宋疏遙腳上的鐵索也打開了。
「……」宋疏遙驚得指尖一麻,去看丁若愚的臉色,果然也是十分的差!
謝字卿起身,拎著兩條鐵索,又走回大案前坐下,不以為意道:「那本官便問了,姓甚名誰,哪裡人士?」
宋疏遙頓了頓,如實答道:「宋疏遙,東都人士,家住天府大街。」
「年紀?」
「……今年十九。」
「謝大人?」丁若愚已經忍了許久,實在沉
不住氣,拖著長音質問道,「謝大人有十分把握今日能將此事審完嗎?為何久久不入正題?」
「問話前理應核查人犯身份,」謝字卿理所應當地挑眉道,「怎麼,大理寺審案時不問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初六如何,初七開始問訓,到初九正好三日,不會耽誤初十的大典。」
「好。」謝字卿的眸色平靜如水,看不出波瀾,丁若愚蹙了蹙眉,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待謝字卿行禮退去,丁若愚皺眉道:「
殿下,謝字卿同宋疏遙素有瓜葛,他豈會主動讓宋疏遙認罪,這其中,定有陰謀。」
賢王笑道:「有陰謀又如何?只要在東都,他就掀不起浪來,既然無傷大雅,為何不把這燙手的山芋扔給他,他若是給東洲客定罪,就得罪了宋世群,這朝中有多少宋相的學生,日後定有他好受。」
丁若愚心事重重,面色卻是喜笑顏開,恭維道:「謝字卿若是不給東洲客定罪,那就師出有名,取他項上人頭,殿下當真英明!」
初六,宋疏遙移交刑部。
牢里的飯食她吃不慣,這幾日在大理寺,瘦了一圈。
刑部看押牢房的差役都認得宋疏遙,特意關照了些,給了好酒好飯,宋疏遙道了一聲多謝,卻是一口也吃不下。
又在刑部大牢待了一日,初七才被從牢里提溜出來,她的手腕和腳腕都上了鐵鏈枷鎖,一路被人帶著往問訓的值房走,剛走到一半忽然來人告知:大理寺的丁大人今日有要案審問,抽不開身來旁聽,東洲客先不審了,帶回去吧。
初八又是同樣的情形,這次是剛出大牢門口,就被叫住,說是丁若愚今日過不來,明日再審。
牢頭再也忍耐不住,罵道:「放他爺的狗屁!上頭總共就給了大人三日期限,這小崽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著,就是怕大人早日審出眉目,想害死大人!」
另一人趕緊噓聲:「快小聲些!你不怕掉腦袋啊,」他壓低聲音,「再說宋娘子還在這呢,你這樣說,宋娘子心裡也不好受。」
宋疏遙一聽便知道怎麼回事了,三日為期,明日就是最後一日,若是不能定她的罪,謝字卿就要先死。
她假裝沒聽見什麼,規矩地回到牢房裡,坐在草蓆之上,靠著牆,閉上眼,忽覺疲憊不堪。
不一會,有清涼的淚水從眼角滑落。
若是認罪,便可能連累族人,若是不認罪,便又連累謝字卿,總是兩難。
緊緊咬著唇,心底又酸又痛,有委屈,有難過。
還有對謝字卿淡淡的想念。
她希望謝字卿能好好的活著,肆意張揚的活著。
可終究還是讓他入了這泥沼中。
自身難保的兩個人,好像誰都保護不了另一個。
半晌,她從草墊底下摸出來一塊粗瓷片,在腕間比劃了兩下,這是她之前藏起來的,磨了兩日,還不夠鋒利。
正沉思著,牢門一響,那牢頭眼疾手快地衝進來,一掌將她手中的瓷片打飛,慌忙道:「宋娘子!大人正在找救您的法子,您可千萬別在這時候想不開!」
宋疏遙無奈地輕笑出聲:「不會。」
她不能悄無聲息地死在這裡,那只會落得個畏罪自盡的結果。
就算要死,她也要死得更有價值。
第86章 清君側一刀便斬得他人頭落地!
初九一早,丁若愚終於來了,宋疏遙被兩個差役押著帶進值房。
值房內好不熱鬧,十名差役列隊站在兩端,角落裡坐著個記錄口供的書吏,各個整裝待發,只等上官問話。
丁若愚靠在椅上,身後站著兩個大理寺的兵,他眼神甚好,見著宋疏遙被帶進來,精神隨之一振,正色道:「帶人犯到中間來。」
刑部的差役自然不願聽他差遣,左看右看站在原地不動,丁若愚並不惱怒,已經到了這一步,他且看謝字卿和刑部的人再張狂又能張狂到幾時。
地中央空著一塊空地,想必是犯人該待的地方,宋疏遙心明眼亮,不等大理寺的人過來推搡她,已自覺地走到那處站好,垂下頭去。
餘光掃到了一襲紫袍,他在案前站著,清冷沉靜,昏黃的燭火,映照的他光風霽月,朗如月明,他身上鮮少有這樣的氣質。
謝字卿也瘦了,身上的官袍寬鬆了些,身姿如松似柏,容顏蒼白若玉,看向她時,眼波似水,目光毫不掩飾地落在她身上。
好些時日不曾相見,就算宋疏遙這幾日就在刑部大牢里住著,兩人也不得私下見面。
宋疏遙察覺到那道目光,下意識避諱,抬眸在謝字卿和丁若愚之間掃了一眼,平靜道:「二位大人。」
她這局棋,已經註定是死局,只是早死晚死,死在何處的區別,在入獄之前,她便已經做好打算,寫好了數篇慷慨陳詞的文章,堪稱「討賢王檄文」,揭露其利慾薰心,不擇手段的真相,這些文章都放在薛冷竹那裡。
薛祭酒在大淵學子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薛冷竹又力保私學,一心為公,若她拿出這些檄文討伐賢王,李庭在士子中的名聲定是一落千丈,久而久之,便是臭名昭著。
既然後事有著落,今日認罪倒也無妨,先救謝字卿於危難,待斬首行刑那日,她再在刑場慷慨悲歌,痛斥賢王罪行,自盡於天下人面前,東洲客的擁躉何其之多,屆時必然引起一場大亂,賢王若是還想趁勢連坐宋世群這等忠臣,那後果,便不堪設想。
宋疏遙暗暗讚賞自己的嚴謹,催促道:「還請兩位大人速速問話。」
丁若愚見她上趕著找死,冷笑一聲,看向謝字卿道:「謝尚書,既然人犯求著定罪,那就快些問吧,免得誤了明日禪音閣落成大典的吉時。」
宋疏遙低眉,原來明日是禪音閣落成大典。
她眼睫微顫,那明日必然也是她的死期。
只有一日時間,就算李庭想搜捕宋世群回來一同斬首,也來不及了。
她心中一陣高興,晃了晃身子,手腳上的鐐銬嘩啦作響。
謝字卿看著宋疏遙,見她面色時陰時晴,還隱隱發笑似的,不禁暗暗搖了搖頭,坐到大案前,撣了撣袍子,開口道:「宋娘子,稍後過堂,我問什麼你便答什麼,堂下有書吏筆錄口供,你但說所知,不必驚惶。」
「是,大人。」
話音落,謝字卿便要提問,丁若愚卻捷足先登道:「既是審問,人犯哪有不跪的道理,」他拜了拜謝字卿,「謝大人應讓宋娘子跪地聽問。」
「丁大人倒是提醒我了,」謝字卿道,「宋娘子還未定罪,她有四品封號,定罪前可不跪堂官,枷鎖也不該上。」
說罷又看向一旁的差役,道:「將宋娘子身上的枷鎖除了。」
丁若愚勃然大怒,不給他面子,就是不給賢王面子,他陰森森對身後的兵士道:「都記著點,今日謝大人是如何審問人犯的,待明日賢王殿下問起,一定要一五一十地上報謝大人的風采。」
兩個兵士聞言陰陽怪氣應道:「是。」
謝字卿聽了這的威脅,非但不怕,還頗為不以為意,見手下兩個差役踟躕著不敢給宋疏遙除去枷鎖,便自己起身上前,接過鑰匙,走到宋疏遙身邊。
這才看清了她用刑之後黑紫的的手指,和被鐵索撞擊後烏青的手腕,眉心一蹙,問道:「還疼嗎?」
宋疏遙一怔,知道他這是有感而發,可現下正當著丁若愚的面,哪是你儂我儂的時候,甚至兩人就當不認識才最好,當即別過臉去,冷冷道:「謝大人有話問話就是,何須假惺惺。」
「謝大人可別忘了賢王殿下給的差事是什麼,」丁若愚雙拳緊握,起身怒目而視,警告道,「還是謝大人也是東洲客的同黨!」
謝字卿微微一笑,利落地打開宋疏遙腕上的鐵索,說道:「自然不敢忘,只是丁大人屢屢打斷本官的問話,若是今日定不了罪,死得可不止我一個。」
丁若愚前兩日不來,就是要給謝字卿一個下馬威,他本以為謝字卿會去求他,怎料到謝字卿跟沒事人一樣,前兩日過得風平浪靜的,仿佛他也不急著審。
現下又聽他這麼說,丁若愚心中也打了鼓。
他沒少見識過謝字卿的陰謀詭計,今日已是初九了,沒必要在這個節骨眼上把他惹急了,萬一謝字卿狗急跳牆,反倒不好了。
想必,他輕哼了一聲,微一點頭,目光卻看向別處,冷冷道:「下官也是心急大事,謝大人繼續吧。」
說話間,謝字卿已經伏下身去,單膝跪於地上,將宋疏遙腳上的鐵索也打開了。
「……」宋疏遙驚得指尖一麻,去看丁若愚的臉色,果然也是十分的差!
謝字卿起身,拎著兩條鐵索,又走回大案前坐下,不以為意道:「那本官便問了,姓甚名誰,哪裡人士?」
宋疏遙頓了頓,如實答道:「宋疏遙,東都人士,家住天府大街。」
「年紀?」
「……今年十九。」
「謝大人?」丁若愚已經忍了許久,實在沉
不住氣,拖著長音質問道,「謝大人有十分把握今日能將此事審完嗎?為何久久不入正題?」
「問話前理應核查人犯身份,」謝字卿理所應當地挑眉道,「怎麼,大理寺審案時不問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