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此人敢說出來,是因為他知道,先帝一朝時,有胤南小國被攻下後投效章國,進獻一奇物,名為享年丸,那小國使者直言此物吃下可延年益壽,增長生息,先帝自然有心用下,當時亦尋了太醫院院正親自檢驗,內里皆是良藥,並無問題,是以先帝服下,初時確實會面紅肌嫩,只是不久,便口吐黑血。
這是先帝時的一件秘事,當時陛下還是太子,那幕僚曾受寵信跟在身側,先帝近乎半日脈搏全無,太子監國,本已準備國喪,由太子奉旨登基,誰知先帝竟然被救醒了,後來才知,那小國之名憎恨朝他們發兵的章朝皇帝,便以長生之名,蠱惑大章皇帝主動赴死,若非太宮中常備游醫術士,否則必死無疑。
「只是,那東西如今在宮中,恐需太子殿下面見陛下陳情。」
說到這裡,那謀士也是開口地艱難,這只是一個能瞞過北蒙救出公主的法子,可章朝未必想救,而在場誰不知道陛下不寵愛太子與公主,太子若想救永安殿下,是違背聖意的,即便是真說出口,到最後恐會徹底失寵,若是動搖儲君根基,得不償失。
散去幕僚,趙鸞鸞私下問李鷲,是否能暗中從國庫取出東西。
章禧帝心中無父子父女親情,求他不如求己。
李鷲搖頭,即便他再運籌帷幄、暗中謀劃,也不可能沾染國庫。
雖然心中略有預料,但趙鸞鸞臉色並沒有變得太差,「殿下,那便只能明救。」
李鷲有些恨,或者說,他一直恨,只是這些年偽裝地他好像真的什麼不在意了,天家無情,李飴懂得太晚,而他懂得太早,是以他無數次勸說自己放下,畢竟人再裝也是裝不得真的,他殺不了皇帝,章禧帝也不可能現在薨亡,他只有真的登上那個位置,才會有用,只要永安不死,他總能等到將她接回來。
這些年,他好像真的做到了,他將自己的內心營造地不愛不恨,裝地好像真得是個一事無成唯唯諾諾,以章禧帝為先,以父子親情為他的天。
可現在,他真地要等不到永安,受他逼迫蜷縮在一角,那些沉甸甸的東西,一時全部沖了上來。
李鷲褪去那雙柔淡似水的眼眸,看向身邊成熟包容他的那人,似是堵上了一口氣,直白地露出了他的底色。
「阿鸞,求得假死藥事小,如何不被牽扯一身事難。那位自登基而來,便從沒生出過任何先帝一般的征戰之心,如今北蒙內亂,必要派遣使者前往,以示安撫公主之心,此後無論是死是活,都說不得他一個無情無義四字。」
「即便我陳情至深,感動世人,怕唯獨感動不到的便是他。倘若我們當真派人隨同出使,即便救出永安,但若未能讓北蒙信以為真,當今聖上也必不會留永安活口,他太怕打仗了。」
「我知道。」趙鸞鸞何等聰明,很快便猜到了李鷲的意思。當初她選擇李鷲,便是因為他們始終都是一類人,不管李鷲裝的多般像,惦記著那個位置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狼子野心。
這些日子,她嫁給李鷲,眼看高氏雖已覆滅,但李鷲時常手捧兵書,再結合大朝會上一鳴驚人,必是精通兵道。
而今若想讓永安假死,必然是要將這殺人之罪嫁禍他人,那個人最好便是已經死去的呼延勝,一旦抹去蹤跡,定是讓人尋不出破綻。
但是陛下不知道此計是否可行,即便可行,定也不願意冒險,他不會讓一丁點戰火的摩擦產生,加以阻攔是必然的。
她沉眸許久後道,「陛下必定會親自擇人為國信使,國信使一般由文臣擔任,可副使卻通常由武官出任,讓胤哥兒去吧。」
國信使不管是否真的能足夠阻攔成功,他都不能活了。
兩國往來,使者是最容易失命的存在,用死來換取,交戰的契機。
而李鷲需要的就是這個契機,一旦北蒙斬殺使者成為事實,那麼永安公主是真死還是假死,便無關緊要。
這是一出極其難成的戲,所以作戲之人必須是他們最最信任之人。
*
申時,趙長胤一如往常從皇宮下值回來,卻在趙府見到了許久不曾出現的趙鸞鸞。
「阿姐?」
自從他阿姐嫁入東宮,雖太子殿下格外順從阿姐,但是太子終究只是太子,上面還有皇帝,還有監視東宮的百官們虎視眈眈,是以竟是連回一次趙府都成了奢侈,而今趁夜出現,趙長胤又聯想到邊疆傳回的消息,趕忙將趙鸞鸞拉到了書房中去。
趙鸞鸞也沒客氣,直接坐在了書案之後,為避人耳目,她今日穿著格外低調,但是也襯的她整個人更加威勢逼人。
別看趙長胤如今貴為皇帝面前的寵臣,太子的嫡親妻弟,但是他最服的,還是她阿姐。
「阿姐,你與太子姐夫可是想到辦法了?」
眼看趙長胤十分積極,趙鸞鸞的神色卻並未變得輕鬆,她不是原主,可趙長胤卻是她來到這後,一步一步跟著她的腳印共同走過來的,是她的親弟弟。
她答應李鷲爽快,是因為事情必須要做,但這不代表,她當真捨得。
她也是捨不得的。
太子捨不得永安,她亦捨不得趙長胤。
許是她眸子裡的晦澀太深,趙長胤隱隱約約猜到了些什麼,但是他還是說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阿姐,直到今日,我一直深深地信著阿姐你,我知道,阿姐要的,是趙氏百年昌盛,是權勢在握,護著我與侄女兒,你讓我做的,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做,不是因為我只會聽阿姐的話,而是我想聽,也是因為只有阿姐會為我博取機會。」
「所以,這一次,我依舊信阿姐,至於如何真得讓這機會助趙氏一飛沖天,我不會讓阿姐失望。」
眼睜睜地看著眼前才不過十六歲的少年,信誓旦旦地說著信她,趙鸞鸞強硬地抬手揮去眼中不合時宜的柔軟,重新恢復了那無時無刻不勝券在握的姿態,正色剖析著這即將到來的風雨中所有的利弊和可用手段。
到最後,她說道,「我遠在京城,必然是幫不上你許多,但有一點你要切忌,斬殺使者的時機要准,不要讓陛下疑心到太子頭上,是北蒙意圖以國內亂象迷惑章朝,也必須是這樣。」
趙鸞鸞的眼神緊緊盯著趙長胤的眼睛,確認他真地聽了進去,才放心離去。
走出趙府門的那一刻,由太子與趙鸞鸞主導的一場暴雨,狂卷而來,改變了京城乃至整個章朝的國運。
*
延禧二十三年,六月
章禧帝命徽猷閣直學士紀角,假禮部尚書銜,為國信使,蘭翎侍衛前鋒校趙長胤為副使,出使北蒙,以慶章朝與北蒙四年國誼,以彰兩國世代交好意願。
同年,八月
呼延熟登上汗王之位,永安公主被逼殉葬身死,呼延熟為泄北蒙在呼延勝手下被章朝欺壓數年之仇,斬殺使者紀角泄憤,並屯兵十萬於兩國邊疆格達木,戰爭一觸即發,章朝舉國慌亂。
章禧帝急召太子入宮密談,至於所談為何,無人得知。
只知道之後,章禧帝又連召數位肱骨大臣前往政事堂議事。
*
東宮之內,一切風平浪靜。
趙鸞鸞正坐在炕桌前,與李鷲相對飲茶,茶水深沉如同血色,就好像是章朝即將面臨的腥風血雨,而他們,卻能在這場必將打響的戰爭中,穩坐釣魚台。
正是幾日前,身在北蒙的趙長胤傳回密信。
永安公主確為呼延熟所脅,但事情遠沒有那麼糟糕,先汗王對於這位別國而來的髮妻,算不上寵愛,卻也相敬如賓,呼延勝是真心想與章朝修十年之好,但北蒙其他人卻不這麼想,是以邊疆不少暗中摩擦。
這些年,永安公主為維護邊境安穩(實則是維護太子尊位),不少為胡延勝做事,竟也在章禧帝未發覺時,將國內派去的探子,盡數收歸手中。
所以而今,章朝得知的消息,半真半假,卻正和東宮的心意。
第43章 永安歸鸞鸞太子30%丨永安70%
「陛下還是有些疑心我。」
李鷲飲下熱茶,並不避諱地對趙鸞鸞說道。他去皇宮陳情想救永安,二人促膝長談,見他救妹妹心切,章禧帝終究是捨不得與自己的太子離心,讓心腹內侍開國庫娶了那假死藥。
直到如今,章禧帝那日的眉眼神情,李鷲都歷歷在目。他表現得慈父一般,勸慰他妹妹不會有事,卻又在時時提醒,兩國邦交為重,章國無法插手北蒙內政,他是太子,切不可兒女情長。
這其實已經是在明說,讓他救永安,是作為皇帝的他,給出的最大的容忍,永安死了,他作為哥哥,既已經努力救了,也可不必太過愧疚。
這等掩耳盜鈴之說,也只有在他這個父親口中說出來,才這般理直氣壯。
所以,李鷲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如今,如他所願,永安公主身死消息傳來,偏偏他又疑心是假死,是以而疑心他,不過再是懷疑又如何,沒有證據的事情,也不過是將他秘密召入皇宮,申飭一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30_b/bjZEh.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是先帝時的一件秘事,當時陛下還是太子,那幕僚曾受寵信跟在身側,先帝近乎半日脈搏全無,太子監國,本已準備國喪,由太子奉旨登基,誰知先帝竟然被救醒了,後來才知,那小國之名憎恨朝他們發兵的章朝皇帝,便以長生之名,蠱惑大章皇帝主動赴死,若非太宮中常備游醫術士,否則必死無疑。
「只是,那東西如今在宮中,恐需太子殿下面見陛下陳情。」
說到這裡,那謀士也是開口地艱難,這只是一個能瞞過北蒙救出公主的法子,可章朝未必想救,而在場誰不知道陛下不寵愛太子與公主,太子若想救永安殿下,是違背聖意的,即便是真說出口,到最後恐會徹底失寵,若是動搖儲君根基,得不償失。
散去幕僚,趙鸞鸞私下問李鷲,是否能暗中從國庫取出東西。
章禧帝心中無父子父女親情,求他不如求己。
李鷲搖頭,即便他再運籌帷幄、暗中謀劃,也不可能沾染國庫。
雖然心中略有預料,但趙鸞鸞臉色並沒有變得太差,「殿下,那便只能明救。」
李鷲有些恨,或者說,他一直恨,只是這些年偽裝地他好像真的什麼不在意了,天家無情,李飴懂得太晚,而他懂得太早,是以他無數次勸說自己放下,畢竟人再裝也是裝不得真的,他殺不了皇帝,章禧帝也不可能現在薨亡,他只有真的登上那個位置,才會有用,只要永安不死,他總能等到將她接回來。
這些年,他好像真的做到了,他將自己的內心營造地不愛不恨,裝地好像真得是個一事無成唯唯諾諾,以章禧帝為先,以父子親情為他的天。
可現在,他真地要等不到永安,受他逼迫蜷縮在一角,那些沉甸甸的東西,一時全部沖了上來。
李鷲褪去那雙柔淡似水的眼眸,看向身邊成熟包容他的那人,似是堵上了一口氣,直白地露出了他的底色。
「阿鸞,求得假死藥事小,如何不被牽扯一身事難。那位自登基而來,便從沒生出過任何先帝一般的征戰之心,如今北蒙內亂,必要派遣使者前往,以示安撫公主之心,此後無論是死是活,都說不得他一個無情無義四字。」
「即便我陳情至深,感動世人,怕唯獨感動不到的便是他。倘若我們當真派人隨同出使,即便救出永安,但若未能讓北蒙信以為真,當今聖上也必不會留永安活口,他太怕打仗了。」
「我知道。」趙鸞鸞何等聰明,很快便猜到了李鷲的意思。當初她選擇李鷲,便是因為他們始終都是一類人,不管李鷲裝的多般像,惦記著那個位置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狼子野心。
這些日子,她嫁給李鷲,眼看高氏雖已覆滅,但李鷲時常手捧兵書,再結合大朝會上一鳴驚人,必是精通兵道。
而今若想讓永安假死,必然是要將這殺人之罪嫁禍他人,那個人最好便是已經死去的呼延勝,一旦抹去蹤跡,定是讓人尋不出破綻。
但是陛下不知道此計是否可行,即便可行,定也不願意冒險,他不會讓一丁點戰火的摩擦產生,加以阻攔是必然的。
她沉眸許久後道,「陛下必定會親自擇人為國信使,國信使一般由文臣擔任,可副使卻通常由武官出任,讓胤哥兒去吧。」
國信使不管是否真的能足夠阻攔成功,他都不能活了。
兩國往來,使者是最容易失命的存在,用死來換取,交戰的契機。
而李鷲需要的就是這個契機,一旦北蒙斬殺使者成為事實,那麼永安公主是真死還是假死,便無關緊要。
這是一出極其難成的戲,所以作戲之人必須是他們最最信任之人。
*
申時,趙長胤一如往常從皇宮下值回來,卻在趙府見到了許久不曾出現的趙鸞鸞。
「阿姐?」
自從他阿姐嫁入東宮,雖太子殿下格外順從阿姐,但是太子終究只是太子,上面還有皇帝,還有監視東宮的百官們虎視眈眈,是以竟是連回一次趙府都成了奢侈,而今趁夜出現,趙長胤又聯想到邊疆傳回的消息,趕忙將趙鸞鸞拉到了書房中去。
趙鸞鸞也沒客氣,直接坐在了書案之後,為避人耳目,她今日穿著格外低調,但是也襯的她整個人更加威勢逼人。
別看趙長胤如今貴為皇帝面前的寵臣,太子的嫡親妻弟,但是他最服的,還是她阿姐。
「阿姐,你與太子姐夫可是想到辦法了?」
眼看趙長胤十分積極,趙鸞鸞的神色卻並未變得輕鬆,她不是原主,可趙長胤卻是她來到這後,一步一步跟著她的腳印共同走過來的,是她的親弟弟。
她答應李鷲爽快,是因為事情必須要做,但這不代表,她當真捨得。
她也是捨不得的。
太子捨不得永安,她亦捨不得趙長胤。
許是她眸子裡的晦澀太深,趙長胤隱隱約約猜到了些什麼,但是他還是說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阿姐,直到今日,我一直深深地信著阿姐你,我知道,阿姐要的,是趙氏百年昌盛,是權勢在握,護著我與侄女兒,你讓我做的,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做,不是因為我只會聽阿姐的話,而是我想聽,也是因為只有阿姐會為我博取機會。」
「所以,這一次,我依舊信阿姐,至於如何真得讓這機會助趙氏一飛沖天,我不會讓阿姐失望。」
眼睜睜地看著眼前才不過十六歲的少年,信誓旦旦地說著信她,趙鸞鸞強硬地抬手揮去眼中不合時宜的柔軟,重新恢復了那無時無刻不勝券在握的姿態,正色剖析著這即將到來的風雨中所有的利弊和可用手段。
到最後,她說道,「我遠在京城,必然是幫不上你許多,但有一點你要切忌,斬殺使者的時機要准,不要讓陛下疑心到太子頭上,是北蒙意圖以國內亂象迷惑章朝,也必須是這樣。」
趙鸞鸞的眼神緊緊盯著趙長胤的眼睛,確認他真地聽了進去,才放心離去。
走出趙府門的那一刻,由太子與趙鸞鸞主導的一場暴雨,狂卷而來,改變了京城乃至整個章朝的國運。
*
延禧二十三年,六月
章禧帝命徽猷閣直學士紀角,假禮部尚書銜,為國信使,蘭翎侍衛前鋒校趙長胤為副使,出使北蒙,以慶章朝與北蒙四年國誼,以彰兩國世代交好意願。
同年,八月
呼延熟登上汗王之位,永安公主被逼殉葬身死,呼延熟為泄北蒙在呼延勝手下被章朝欺壓數年之仇,斬殺使者紀角泄憤,並屯兵十萬於兩國邊疆格達木,戰爭一觸即發,章朝舉國慌亂。
章禧帝急召太子入宮密談,至於所談為何,無人得知。
只知道之後,章禧帝又連召數位肱骨大臣前往政事堂議事。
*
東宮之內,一切風平浪靜。
趙鸞鸞正坐在炕桌前,與李鷲相對飲茶,茶水深沉如同血色,就好像是章朝即將面臨的腥風血雨,而他們,卻能在這場必將打響的戰爭中,穩坐釣魚台。
正是幾日前,身在北蒙的趙長胤傳回密信。
永安公主確為呼延熟所脅,但事情遠沒有那麼糟糕,先汗王對於這位別國而來的髮妻,算不上寵愛,卻也相敬如賓,呼延勝是真心想與章朝修十年之好,但北蒙其他人卻不這麼想,是以邊疆不少暗中摩擦。
這些年,永安公主為維護邊境安穩(實則是維護太子尊位),不少為胡延勝做事,竟也在章禧帝未發覺時,將國內派去的探子,盡數收歸手中。
所以而今,章朝得知的消息,半真半假,卻正和東宮的心意。
第43章 永安歸鸞鸞太子30%丨永安70%
「陛下還是有些疑心我。」
李鷲飲下熱茶,並不避諱地對趙鸞鸞說道。他去皇宮陳情想救永安,二人促膝長談,見他救妹妹心切,章禧帝終究是捨不得與自己的太子離心,讓心腹內侍開國庫娶了那假死藥。
直到如今,章禧帝那日的眉眼神情,李鷲都歷歷在目。他表現得慈父一般,勸慰他妹妹不會有事,卻又在時時提醒,兩國邦交為重,章國無法插手北蒙內政,他是太子,切不可兒女情長。
這其實已經是在明說,讓他救永安,是作為皇帝的他,給出的最大的容忍,永安死了,他作為哥哥,既已經努力救了,也可不必太過愧疚。
這等掩耳盜鈴之說,也只有在他這個父親口中說出來,才這般理直氣壯。
所以,李鷲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如今,如他所願,永安公主身死消息傳來,偏偏他又疑心是假死,是以而疑心他,不過再是懷疑又如何,沒有證據的事情,也不過是將他秘密召入皇宮,申飭一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30_b/bjZEh.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