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站在魏王府門前,李鷲抬頭最後看了一眼這座曾無比輝煌、人來人往的府邸,溫潤的面孔下,是滿是陰霾的心,但終是被他強硬地一掃而空。

  「陳琳,走吧。」

  *

  延禧二十三年,四月十五,會試張榜,顧伯玉中文舉第十,趙長胤中武舉第一。

  四月二十一,章禧帝親臨殿試。

  四月二十五日,殿試放榜,顧伯玉被選為探花,趙長胤被選為武狀元,二人被當場賜官,顧伯玉任七品侍讀學士,作為皇帝的侍從顧問,可以參與討論政事,而趙長胤任六品蘭翎侍衛前鋒校,乃御前侍衛,守衛皇宮。

  一個義子一個幼弟,一文一

  武,皆為皇帝近臣,一時間趙家在京都不可小覷。

  *

  四月二十八,吉神值日之時,諸事皆宜,不避凶忌,太子大婚。

  李鷲於太極殿接受群臣朝賀後,出宮迎親。

  太子娶親,章朝舉國歡慶,太子騎赤紅馬,馬臉裝銅製面罩,插翟羽,胸前系彩帶與鈴鐺,異常華麗矯健。

  迎親隊伍停在趙府門前,百姓圍觀,方才高中狀元的蘭翎侍衛被特許,背著身穿龍鳳霞帔的太子妃,一路小心放到厭翟車上,太子妃喜服的蔽膝上繡著吉祥的圖案,小孩們都好奇地從大人身後探出頭來,被上面閃耀的珠子,吸引了視線。

  整個場面喜氣洋洋,隨即鑼鼓喧天,衛士開路,身著華麗服飾的宮女騎馬在側,一路禮炮轟鳴,直至東華門。

  太子由禮官引導,下馬親迎,二人攜紅綢於奉天殿拜見完章禧帝,進入洞房,禮官撒帳並念撒帳歌,嬤嬤為新人各剪一發合髻後,便是共飲合卺酒。

  待到所有人離開殿中,李鷲側頭看著身旁火紅的身影,眼神中是近乎溢出的得意滿足,與那張原本溫潤到沒有任何稜角的臉,格格不入,可沒有任何人看到。

  他從床邊坐起身,沒有去拿掀蓋頭的喜秤,而是坐在了床前的踏板上,傾身握住了趙鸞鸞掩在紅衣之下的素手,大抵是因為新婚,指甲是比他曾經看過更艷的朱紅,襯得這雙他極為喜愛的手,更白更細。

  他的手一下一下地從她的指節劃到艷麗的丹蔻,慢條斯理,足夠耐心,從今日開始,他想獨占這雙手多久便多久,想獨占這個人多久便多久,是完完全全屬於他的,是他費盡心思求來的,沒一處不好。

  「怎麼不說話?」

  許久沒有聽到李鷲開口,趙鸞鸞有些不習慣,但問時下意識放輕了聲音。

  身份的變化也代表著她真的將李鷲放在了心裡,在意一個人,便會在意他的情緒。

  聽著她柔聲問自己的話,李鷲順著姿勢將頭枕在了她的雙膝上,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費盡心機扮柔弱哄回來的美婦關心自己。

  「阿鸞,我以後都可以這般叫你了嗎?」

  趙鸞鸞感受到握著自己的手緊了緊,像是在忐忑,蓋頭下的紅唇揚起微小弧度,她抬起另一隻手,摸索著位置,輕輕在李鷲的頭上拍了拍,「是,夫婦之間,你如何喚我,都是理所應當的。」

  時隔十四年,被突然摸頭安撫的太子,眼神慢慢變化,他抬起頭,順著蓋頭下的縫隙,看到了那還未落下的唇角,縱容之餘是喜愛。

  原本想暗自多多獨享新婚之夜這一段風光得意的李鷲,改變了主意。

  他借著床邊的力道,躬身站起,也將眼前紅衣似火的人推倒在了寓意夫妻恩愛的鴛鴦被上,蓋頭因為這番動作,向上掀起,露出了那張憂鬱多情的臉,比大紅的衾被都要灼人眼睛。

  李鷲的眼尾發紅,月前便在書上悉心所學的東西此時此刻,像是刻在了他的骨子裡,未及仔細回憶,便已經試驗在了趙鸞鸞的身上。

  被丨親丨地有些懵的趙鸞鸞緩過神來,趁著間隙,別開了臉,提醒道,「頭髮還沒拆。」

  「我親丨地好嗎?」

  提醒不得,反倒被調丨戲的趙鸞鸞,神思渙丨散有些串不起來,「嗯?」

  李鷲又埋頭親丨了親丨她乾淨的脖頸,看著上面幾點浪丨盪的玫紅,才滿足地開口,「我特意學的,想好好服侍我的阿鸞,不想讓你不舒服。」

  趙鸞鸞略微明白了些意思,狐眼看著眼前這個明顯還稚嫩的男人,只覺得二十一歲雖小,但是越小人便越可心。「你做的便沒有不好的。」

  被哄地心滿意足,李鷲也想起了還未拆的頭髮,只是這頭髮拆地慢了些,因為他格外有些喜歡這些珠光寶氣的東西在他金枝玉葉的美婦身上晃著的樣子,不捨得拆地太快。

  待宮人送水進來,整理床鋪的女使,看著地上散亂的珠釵髮飾,神色未變,埋頭收了起來。

  *

  太子大婚後不久,章朝邊疆不穩,北蒙大汗王呼延勝身死,卻未立新王,宗室相爭,其中大汗王之幼弟呼延熟挾持囚禁王后,以王后親耳所聽,大汗王立其幼弟為王,想讓北蒙重臣擁護他為新汗王。

  而王后,大汗王正妻,正是章朝前往和親的永安公主,李荊玉。

  荊山之玉,和氏璧,乃無價之寶,永安公主誕生時,正值順惠皇后與陛下重修於好之時,章禧帝對於這個剛剛出生的女兒,也曾懷以父愛,只是並沒有長久。

  消息傳到京城時,李鷲正陪趙鸞鸞在院中做香牌,聽到之後,甚至連手中的香泥都未擦淨,便想要進宮。

  陳琳不敢攔,還是趙鸞鸞沉聲喚他,「李鷲,你站住。」

  她知道永安公主對於太子的意義非比尋常,同胞兄妹,又為自己孤身和親,愧疚與親情加起來,怕都能溺死他,可現在不是衝動便能改變結果的時候。

  回過頭的李鷲,眼睛已經赤紅,眼角眉梢儘是掩藏不住的狠意,但他還是站住了,同趙鸞鸞說了他的猜測,因為他知道,現在的自己已經失控,而趙鸞鸞是他最親近的人,所有人都會幸災樂禍,冷眼旁觀,唯獨她不會。

  「呼延勝性子不算暴烈,但他幼弟呼延熟,少時曾因其父後宮爾虞我詐丟失於野外,險些葬身熊腹,後又剖熊吃肉飲血,才不至於餓死深林,而呼延勝的母親便是後宮中推手之一,是以胡延勝在時,便想除去他,只是因北蒙政治混亂,黨派割據,一直未能如願,而今胡延勝身死其中未必沒有他的手,如今北蒙繼承之爭,他以永安要挾,可無論他勝他敗,永安都活不了。」

  「他勝,必會以北蒙舊俗為據,讓永安殉葬。他敗,必也要讓胡延勝的正妻陪他一起去死。」

  「所以,若想救永安,必須在新汗王即位前動手。」

  趙鸞鸞聽罷,看向陳琳,「有沒有打聽到,朝中對這件事的看法?」

  陳琳頭更低了些,如實說道,「陛下重文抑武,朝中武將勢弱,官職最高的大將軍乃兗王大父,絕不可能請戰出征,至於其他武將,恐並未有說服陛下的地位,而且往常一旦突發急報,陛下會召肱骨大臣前往政事堂議事,而今遲遲未傳出消息,想必是……」

  並不覺得要如何應對,甚至是覺得,永安公主之死,怕是都不如北蒙新王是誰的消息更要緊。

  第42章 邊疆亂鸞鸞太子80%丨長胤20%

  事情遠比趙鸞鸞想的要麻煩,近年來北蒙時常騷擾邊境,而今正值內亂,皇帝都無戰心,那麼想要救回永安公主,難上加難。

  「胡延勝可有子嗣?」

  陳琳搖搖頭,「胡延勝即位之時,便向陛下請求和親,就是為了穩固邊境,給予北蒙喘息修養的機會,而今即位不過四年,便身死,想必早有人暗中下手,是以無半點子嗣。」

  他是跟在李鷲身邊最親近的人,這些年太子從沒有一刻忘記過永安殿下,送去北蒙的探子不知折了多少,所以他才能直接說出這般推測。

  除此之外,他又細細與趙鸞鸞一一說清,北蒙如今各派相爭的大致局勢,只是兩地到底相隔極遠,怕也只是做了解所用。

  呼延勝雖沒有子嗣,但是這些年,他受制於各派黨系,對於先汗王為他生下的數個弟弟,並沒有全部清算完,呼延熟便是漏網之魚之一,而這人之所以能被留到最後,也是因為他最難處置,身邊能人異士相護,想殺殺不得,想算計也算計不得,如此,呼延熟還當真是這些人中最有可能繼承王位之人。

  加之李荊玉就在他手中,倘若真讓他占上正統之名,登上王位勢在必得,留給他們的時間實在不多了。

  趙鸞鸞與李鷲二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神中看出一些嚴肅緊張之意。

  「陳琳,急召府中幕僚。」趁此段時間冷靜下來的李鷲,沉重發話。

  機要堂

  已然事先得知前

  情的諸多幕僚們坐滿堂中,老的少的,不管還有沒有心力,全被叫了來,李鷲現在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救妹妹的機會。

  「事關緊要,不管付出何等代價,孤只要永安公主活著回來!」

  底下人自然知曉厲害重要,紛紛提出建議,議了許久,唯有一個章禧帝為太子時留下的幕僚,提出假死一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30_b/bjZEh.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