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以前說什麼都想進翰林院,是因為沒見過,就想看看當天子近臣到底是什麼滋味。真的見過了又覺得真沒意思,那些閣老大人們腳底下踩的是雲。」
而裴元是一步一步從泥潭中爬起來的人,即便他早已經逼迫自己把滿身的泥腥都洗乾淨了,但不是一路人這輩子便不是一路人。
「娘,兒子過些日子……」裴元難得在關令儀跟前低頭,「過些日子說不定要出京,去哪裡也不一定。娘,到時候您跟我和九九一起走吧。」
「傻話,老太太還在這裡,娘怎麼能走。」自己兒子的心思關令儀又怎麼會看不出來,或者說兒子和兒媳從剛到京城的快活和自在,到如今的身不由己和心不在焉,關令儀都深深看在眼裡。
「老太太的身子骨,怕是就在今年了。便是老太太走了,我這個當女兒的也該留下來替她老人家守孝三年。等孝期滿了,才好說以後的事。」
關令儀一向把兒子擺在最要緊的位置上,哪怕這幾年一直陪在龐氏身邊也從未變過。頤壽堂住著舒坦,卻絕沒有自己帶著三五個僕人住在外面舒坦,都不說跟著兒子一起住狀元府,便是獨自住在城西那個宅子裡,小日子也悠然得很。
但關令儀不能這麼做,她得留下來。不管是之前裴元和謝九九來京城,還是日後裴元帶著謝九九和阿滿阿福去任上,有她在關家,兒子的路才更加有底氣。
「以後以後,總說以後,以前在岳州的時候就跟我說以後會好,後來您來京城我留在容縣,也說等以後我來京城就好了。如今我來了京城又想要走了,怎麼還說以後。」
裴元很少顯露這般稚氣又任性的一面,尤其是在關令儀面前。看著兒子這幅模樣,關令儀想笑卻又紅了眼眶,因為她心裡清楚,能讓兒子露出這份情態只有一個原因:他打定主意要想法子離開京城了。
「行了,別跟我這兒白耗著了,真想要走的體面這段時間就不能大意,要是離京去的地方太差,那不管你心裡頭怎麼想,我也是不許的。」
「那您放一萬個心,地方太差了九九頭一個不答應。」謝九九能吃苦,但是不能讓她老吃苦,過日子嘛總得有個盼頭才行,「再說還有兩個孩子,您放心,這是我心裡有數。」
「有數就行,有數就趕緊的走吧。」關令儀沒再多問,翰林院請假頂多一天,今兒來了明早天不亮就得回京,不能耽誤了明天的差事。
門房上的小子老早就往謝九九跟前來回稟,說是裴元來了。可他先去了關如琅那兒後又去了關令儀那兒,等見到謝九九的時候,謝九九都已經扔下後院戲樓那邊好些個太太奶奶,回來好一陣了。
「怎麼這麼快就跟來了,外任的事有說法了?」
「沒有,哪有那麼快。在吏部掛了號等著補缺的人多了去了,哪那麼容易。」
翰林院清貴又是天子近臣,可窮也是真的窮得很徹底,即便把一年到頭的各種補貼孝敬都加上,在京城裡要全靠這點俸祿養一家子人,真是不容易。
所以翰林院裡除了家本就是京城的,和一小部分像裴元沈霽這樣身後有靠的,大部分編修、檢討和庶吉士都是在京城租房子住。
翰林院在這方面有補貼,就在翰林院後面有專門兩條胡同,住的都是這些翰林院七八品和還沒有品級的庶吉士。
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獨自在京城圍觀,爹娘妻兒則都被留在老家。身邊或是跟著一兩個僕從,好一點的還能有個通房或者姨娘,近身伺候飲食起居。
這樣的日子一年兩年很容易就過了,但時間長了總不是個辦法。人人都說翰林院是專門出『儲相』的地方,但閣老和大學士出得再多,那也是少數中的少數。
至少裴元見過更多的人,都是一年又一年在翰林院磨光了銳氣鋒芒,成了年輕人口中的老翰林,談不上有什麼前途也不可能在主動出京外放。每日都把自己埋在翰林院那些故紙堆中,不知是否有一天就會和那些典籍書冊徹底交融。
所以還有一批不想這麼稀里糊塗就過了一輩子的翰林官,都會在三年散館前夕,□□尋求機會。
出了京城是難回來,但在任上不光能幹活,荷包多少也能更富裕些。如此一來,那些地方稍微富裕一點的缺,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自己想去?做夢去吧。
「這事得慢慢來急不得,陛下這次出巡還說不好到底想要幹什麼。」
裴元拉著謝九九坐在自己腿上,兩人的影子被窗外的陽光映襯著幾乎交融在一起,守在外面廊下的丫鬟透過窗欞一看這架勢,馬上就起身往外走,還順道帶走了在院子裡掃地的婆子。
「我是想這次南巡不能躲太遠,最好能跟著聖駕一起出去。聖上在前面辦事,我們這種不起眼的跟在後面撿漏,說不定就能撈
著個好去處。」
南巡是要花錢的,而且是要花大錢。陛下出巡稍微露出一絲意思,對於底下的官員來說就是山搖地動。裴元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等陛下收拾出一批人來騰出一批位置了,自己再去補這個坑。
「那你一個人去?我和孩子是不是不能跟著?」
「怕是不能,翰林院有哪些人能伴駕還不好說,到時候沿途吃不好睡不好的,哪裡還能帶家眷。」
「行吧,那今兒讓阿滿和阿福住在母親院子裡,別耽誤事了。」
第112章
坐在裴大人腿上沒多會兒,本來就不怎么正經的兩人便徹底正經不起來了。
京城的春天幹得人心煩,謝九九很多時候都會懷念老家的梅雨季。
有一次甚至從柜子里拿出衣裳來的時候,認真回頭跟裴元說了一句:我想家裡一到春天就曬不乾衣裳霉霉的味道了。當時裴元還笑她,說她不是在家抱怨衣裙曬不干生氣的時候了。
此刻兩人汗津津的交疊在一處,感受著窗外黃橙橙的夕陽和隨著風一起吹進屋子裡來乾澀和青草味道,裴元才忍不住把腦袋抵在妻子耳後。
「真不喜歡這股子土腥味兒。」
「別著急,不喜歡就離開。耐心些找個好一點的地方,到時候我還能把雲客來開過去,不怕什麼的。」
今天裴元確實不該來,這個時候哪能一家子全往城外躲。只不過他的心也早就亂了,要是不讓他來看一看謝九九,他這顆心就安穩不下來。
「工部禮部和錦衣衛都忙起來了,幾十年沒回南直隸,現在說要南巡什麼東西都得現準備。」
戶部尚書已經躲了兩天找不著人,眼下人人見了他就是哭窮要銀子,要出遠門人吃馬嚼什麼不得花錢,銀子從哪兒來?
剛開春,各地都是要用錢的時候,播種賑災、邊關糧餉都是這個時候發下去,現在平白無故要南巡,這一筆銀子還說不好要從哪裡擠出來。
有花錢的地方就有人能賺錢,裴元看著哪些或為銀子或為權勢躁動起來的朝堂,只覺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漩渦已經在不聲不響中捲動起來。自己是肉體凡胎,只想躲得遠遠的求一份平安。
「那真可惜了,去年我和老潘商量想要再弄個貨棧,之後一忙這事也沒個下文了。你說當時要是真弄起來了,這會兒我也能跟著賺上一筆啊。」
事後,裴元總喜歡毫無形象可言地趴在謝九九平坦但柔軟地腹上,長發散亂也不管不顧,臉頰緊緊貼著妻子的肚腹,感受她一呼一吸之間的起伏。仿佛只有這樣,他才覺得安心。
這會兒謝九九一邊感慨自己少賺了銀子,一邊抬手在裴元腦袋和後脖頸子上呼嚕毛,把因為心神不寧而幾乎炸毛的裴狀元郎一點點安撫下來。
定了神的裴修撰晚飯都沒吃,就這麼趴在謝九九身上,看著窗外的夕陽一點點消散乾淨,直到夜裡的春雨落下來,他才像是回了神一樣從床上爬起來,穿衣裳鞋襪準備連夜回京。
而早就被裴元壓得腿都麻了的謝九九,則懶洋洋地靠在床邊自己給自己捶腿,「怎麼,裴相公這是連夜都來不及在我這兒過了?」
「等我的去處有個著落了,到時候我便夜夜守著大娘子,哪兒也不去。」裴元轉身在謝九九眼尾輕啄了一口,眉宇間原本壓抑著的鬱結已然散了大半。
謝九九沒有追問他是怎麼想通的,夫妻這麼些年有些話問出來就傻了。再說他今晚想通了,說不定明晚就想不通了,有些事本就是不通的,想與不想不過是個人的執念。
要按謝九九的性子,這事本來就不該想。
本來這麼多狀元也沒有說每一個都能一輩子留在京城留在翰林院,待上幾年升一品,時候到了去六部里轉一圈,歲數到了就入內閣當閣老。
真要是都能這麼順風順水的過一輩子,那當年關令儀就不該流落在岳州,更加不該有裴元這麼個人,翰林院如今也不會有那麼多窮得不得不兩袖清風只剩個清貴的老翰林。
所以現在裴元猶豫到底是留在京城還是外任,壓根就沒有意義。裴大人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趕緊地打起精神來,拿出當年考試的勁頭再去給自己謀個好位置回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裴元是一步一步從泥潭中爬起來的人,即便他早已經逼迫自己把滿身的泥腥都洗乾淨了,但不是一路人這輩子便不是一路人。
「娘,兒子過些日子……」裴元難得在關令儀跟前低頭,「過些日子說不定要出京,去哪裡也不一定。娘,到時候您跟我和九九一起走吧。」
「傻話,老太太還在這裡,娘怎麼能走。」自己兒子的心思關令儀又怎麼會看不出來,或者說兒子和兒媳從剛到京城的快活和自在,到如今的身不由己和心不在焉,關令儀都深深看在眼裡。
「老太太的身子骨,怕是就在今年了。便是老太太走了,我這個當女兒的也該留下來替她老人家守孝三年。等孝期滿了,才好說以後的事。」
關令儀一向把兒子擺在最要緊的位置上,哪怕這幾年一直陪在龐氏身邊也從未變過。頤壽堂住著舒坦,卻絕沒有自己帶著三五個僕人住在外面舒坦,都不說跟著兒子一起住狀元府,便是獨自住在城西那個宅子裡,小日子也悠然得很。
但關令儀不能這麼做,她得留下來。不管是之前裴元和謝九九來京城,還是日後裴元帶著謝九九和阿滿阿福去任上,有她在關家,兒子的路才更加有底氣。
「以後以後,總說以後,以前在岳州的時候就跟我說以後會好,後來您來京城我留在容縣,也說等以後我來京城就好了。如今我來了京城又想要走了,怎麼還說以後。」
裴元很少顯露這般稚氣又任性的一面,尤其是在關令儀面前。看著兒子這幅模樣,關令儀想笑卻又紅了眼眶,因為她心裡清楚,能讓兒子露出這份情態只有一個原因:他打定主意要想法子離開京城了。
「行了,別跟我這兒白耗著了,真想要走的體面這段時間就不能大意,要是離京去的地方太差,那不管你心裡頭怎麼想,我也是不許的。」
「那您放一萬個心,地方太差了九九頭一個不答應。」謝九九能吃苦,但是不能讓她老吃苦,過日子嘛總得有個盼頭才行,「再說還有兩個孩子,您放心,這是我心裡有數。」
「有數就行,有數就趕緊的走吧。」關令儀沒再多問,翰林院請假頂多一天,今兒來了明早天不亮就得回京,不能耽誤了明天的差事。
門房上的小子老早就往謝九九跟前來回稟,說是裴元來了。可他先去了關如琅那兒後又去了關令儀那兒,等見到謝九九的時候,謝九九都已經扔下後院戲樓那邊好些個太太奶奶,回來好一陣了。
「怎麼這麼快就跟來了,外任的事有說法了?」
「沒有,哪有那麼快。在吏部掛了號等著補缺的人多了去了,哪那麼容易。」
翰林院清貴又是天子近臣,可窮也是真的窮得很徹底,即便把一年到頭的各種補貼孝敬都加上,在京城裡要全靠這點俸祿養一家子人,真是不容易。
所以翰林院裡除了家本就是京城的,和一小部分像裴元沈霽這樣身後有靠的,大部分編修、檢討和庶吉士都是在京城租房子住。
翰林院在這方面有補貼,就在翰林院後面有專門兩條胡同,住的都是這些翰林院七八品和還沒有品級的庶吉士。
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獨自在京城圍觀,爹娘妻兒則都被留在老家。身邊或是跟著一兩個僕從,好一點的還能有個通房或者姨娘,近身伺候飲食起居。
這樣的日子一年兩年很容易就過了,但時間長了總不是個辦法。人人都說翰林院是專門出『儲相』的地方,但閣老和大學士出得再多,那也是少數中的少數。
至少裴元見過更多的人,都是一年又一年在翰林院磨光了銳氣鋒芒,成了年輕人口中的老翰林,談不上有什麼前途也不可能在主動出京外放。每日都把自己埋在翰林院那些故紙堆中,不知是否有一天就會和那些典籍書冊徹底交融。
所以還有一批不想這麼稀里糊塗就過了一輩子的翰林官,都會在三年散館前夕,□□尋求機會。
出了京城是難回來,但在任上不光能幹活,荷包多少也能更富裕些。如此一來,那些地方稍微富裕一點的缺,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自己想去?做夢去吧。
「這事得慢慢來急不得,陛下這次出巡還說不好到底想要幹什麼。」
裴元拉著謝九九坐在自己腿上,兩人的影子被窗外的陽光映襯著幾乎交融在一起,守在外面廊下的丫鬟透過窗欞一看這架勢,馬上就起身往外走,還順道帶走了在院子裡掃地的婆子。
「我是想這次南巡不能躲太遠,最好能跟著聖駕一起出去。聖上在前面辦事,我們這種不起眼的跟在後面撿漏,說不定就能撈
著個好去處。」
南巡是要花錢的,而且是要花大錢。陛下出巡稍微露出一絲意思,對於底下的官員來說就是山搖地動。裴元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等陛下收拾出一批人來騰出一批位置了,自己再去補這個坑。
「那你一個人去?我和孩子是不是不能跟著?」
「怕是不能,翰林院有哪些人能伴駕還不好說,到時候沿途吃不好睡不好的,哪裡還能帶家眷。」
「行吧,那今兒讓阿滿和阿福住在母親院子裡,別耽誤事了。」
第112章
坐在裴大人腿上沒多會兒,本來就不怎么正經的兩人便徹底正經不起來了。
京城的春天幹得人心煩,謝九九很多時候都會懷念老家的梅雨季。
有一次甚至從柜子里拿出衣裳來的時候,認真回頭跟裴元說了一句:我想家裡一到春天就曬不乾衣裳霉霉的味道了。當時裴元還笑她,說她不是在家抱怨衣裙曬不干生氣的時候了。
此刻兩人汗津津的交疊在一處,感受著窗外黃橙橙的夕陽和隨著風一起吹進屋子裡來乾澀和青草味道,裴元才忍不住把腦袋抵在妻子耳後。
「真不喜歡這股子土腥味兒。」
「別著急,不喜歡就離開。耐心些找個好一點的地方,到時候我還能把雲客來開過去,不怕什麼的。」
今天裴元確實不該來,這個時候哪能一家子全往城外躲。只不過他的心也早就亂了,要是不讓他來看一看謝九九,他這顆心就安穩不下來。
「工部禮部和錦衣衛都忙起來了,幾十年沒回南直隸,現在說要南巡什麼東西都得現準備。」
戶部尚書已經躲了兩天找不著人,眼下人人見了他就是哭窮要銀子,要出遠門人吃馬嚼什麼不得花錢,銀子從哪兒來?
剛開春,各地都是要用錢的時候,播種賑災、邊關糧餉都是這個時候發下去,現在平白無故要南巡,這一筆銀子還說不好要從哪裡擠出來。
有花錢的地方就有人能賺錢,裴元看著哪些或為銀子或為權勢躁動起來的朝堂,只覺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漩渦已經在不聲不響中捲動起來。自己是肉體凡胎,只想躲得遠遠的求一份平安。
「那真可惜了,去年我和老潘商量想要再弄個貨棧,之後一忙這事也沒個下文了。你說當時要是真弄起來了,這會兒我也能跟著賺上一筆啊。」
事後,裴元總喜歡毫無形象可言地趴在謝九九平坦但柔軟地腹上,長發散亂也不管不顧,臉頰緊緊貼著妻子的肚腹,感受她一呼一吸之間的起伏。仿佛只有這樣,他才覺得安心。
這會兒謝九九一邊感慨自己少賺了銀子,一邊抬手在裴元腦袋和後脖頸子上呼嚕毛,把因為心神不寧而幾乎炸毛的裴狀元郎一點點安撫下來。
定了神的裴修撰晚飯都沒吃,就這麼趴在謝九九身上,看著窗外的夕陽一點點消散乾淨,直到夜裡的春雨落下來,他才像是回了神一樣從床上爬起來,穿衣裳鞋襪準備連夜回京。
而早就被裴元壓得腿都麻了的謝九九,則懶洋洋地靠在床邊自己給自己捶腿,「怎麼,裴相公這是連夜都來不及在我這兒過了?」
「等我的去處有個著落了,到時候我便夜夜守著大娘子,哪兒也不去。」裴元轉身在謝九九眼尾輕啄了一口,眉宇間原本壓抑著的鬱結已然散了大半。
謝九九沒有追問他是怎麼想通的,夫妻這麼些年有些話問出來就傻了。再說他今晚想通了,說不定明晚就想不通了,有些事本就是不通的,想與不想不過是個人的執念。
要按謝九九的性子,這事本來就不該想。
本來這麼多狀元也沒有說每一個都能一輩子留在京城留在翰林院,待上幾年升一品,時候到了去六部里轉一圈,歲數到了就入內閣當閣老。
真要是都能這麼順風順水的過一輩子,那當年關令儀就不該流落在岳州,更加不該有裴元這麼個人,翰林院如今也不會有那麼多窮得不得不兩袖清風只剩個清貴的老翰林。
所以現在裴元猶豫到底是留在京城還是外任,壓根就沒有意義。裴大人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趕緊地打起精神來,拿出當年考試的勁頭再去給自己謀個好位置回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