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這一次謝九九比裴元更快反應過來,抱起淚眼婆娑坐在床上不肯睡覺的兒子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問小胖子:「是不是不喜歡跟奶娘一起睡,是不是就想睡在爹娘中間。」
虛歲才兩歲的小孩兒半懂不懂,只一邊點頭一邊本能的箍著他娘的肩膀不鬆手。之後阿福就被留在正屋右邊次間裡住下了。
如今滿了兩歲的阿福平時不用奶娘陪著,爹娘在家的時候他就乖乖睡在右次間裡,爹娘要是不在家他就抱著自己的枕頭,往姐姐阿滿的屋裡去,總之他不要外人,就只認爹娘和姐姐。
今天也是一樣,謝九九一出門阿福就賴唧唧的湊到阿滿房中去,這會兒聽阿滿說娘把爹給帶回來,立馬高高興興地從床上爬下來,又抱著枕頭回了正屋那邊睡覺。
兩個崽子的這些小動作,謝九九和裴元一般不過問,只要他們姐弟倆高興,睡哪兒都行。裴元在意的還是明天謝九九是只把倆小破孩兒送出城,還是她帶著孩子們出城住幾天,把自己扔在府里不管。
裴修撰和謝老闆的較量,這些年從來沒停下過。大到第二間飯館到底是雲客來還是狀元樓,小到晚上床幃間的趣兒能不能換個新姿勢,那都能拉扯好些來回。
只可惜裴修撰人前風光,人後卻是實打實的鬥不過謝老闆。第二天一早,裴大人前腳滿臉不高興地出了門,謝老闆後腳便帶著一雙兒女出城踏青玩兒去了。
表嫂帶著阿滿和阿福出城,關繼業確定自家那把表嫂看得比眼珠子還重的表哥沒跟來,當即便拉著阿滿打賭。
關繼業說自家表哥頂多一個人在府里呆三天,三天之後必定追過來。阿滿則說用不著爹爹追來,阿娘頂多在別院住兩天,用不了兩天阿娘就得扔下自己和阿福,回府陪爹爹去。
可惜阿滿和關繼業的賭局,最後以兩人誰也沒贏做了結局。
因為還沒等謝九九帶著兩個孩子在別院待上三天,第二天晚上裴大人就顛顛地追了來,雖然是以嚴學士讓他給關如琅帶話為由,但就連看門的門子都知道,裴大人這是來找他家大娘子的。
為了讓自己這次請了兩天假又屁顛顛的追出城顯得稍微理直氣壯一點,裴元到了別院之後沒往謝九九和孩子們住的那個小院去,而是直接去了關如琅的書房。
「一封信罷了,要是交給關傑不放心,還可以讓曹勇走一趟,幹嘛非要自己過來。」
關如琅的書房裡還是一貫的簡潔乾淨,就連書桌上一小點墨點子也被他用手帕仔仔細細給擦了個乾淨。他坐在書桌後面抬頭看裴元:「若是今晚陛下又要召你入宮,就怕耽誤事?」
「今天留在翰林院值夜的是沈霽,入宮當值的是徐裂雲。」
裴元把嚴學士交代的話和出城前關寧業派人送來的一封信一起交代給關如琅,才找了一張看上去最舒服的椅子坐下。
徐裂雲是比自己在御前更紅的大紅人,徐家滿門忠烈,徐裂雲又棄武從文,這樣的勛貴在陛下眼裡就是知情識趣的旗幟,有他在宮裡頂著,不會出什麼意外。
就算真的徐裂雲也被陛下給罵出來了,也還有沈霽兜底。沈霽作為庶吉士本來很少進宮,但一次意外,翰林院那天就是缺個人進宮,就只能臨時抓了沈霽頂上去。
沈霽的學問肯定不如徐裂雲和裴元,但他有他的好處。
陛下喜歡他的溫和安靜,那種安靜和裴元他們刻意保持的低調不一樣,那是骨子裡的一股氣兒,說不分明但能讓人很舒服。陛下喜歡這種舒服,沈霽這個庶吉士便也成了進宮輪值的翰林官之一。
陛下決定了要南巡,如今東宮要做的不是讓太子跟著一起往南直隸去,而是需要想法子讓陛下把其他皇子帶上。一個空了的京城,比留下幾個年長皇子給太子添堵下蛆要強得多。
關如琅還在詹事府任職,嚴學士讓裴元帶的話,就是讓趕緊想辦法,怎麼能讓陛下主動把太子之外的幾個皇子全帶上一起出京南巡。
而站關寧業讓裴元帶來的信里寫的則是,讓他叔叔和親爹這次不要摻和這件事,南巡誰能去誰該留陛下心裡自有定奪,說多錯多,要千萬小心。
關如琅是鐵桿的太子黨,要是為了太子和東宮,他該聽嚴學士的積極想辦法。
但關寧業去年已經成了北鎮撫司的鎮撫使,沒了前面那個副壓著,他如今才是實打實的天子近臣。侄兒送來的信明擺著就是要關如琅明哲保身,這多少讓他有些為難。
「話和信你都帶來了,這事你怎麼看。」
「舅舅,有些事我們怎麼看怎麼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心裡是怎麼想的。」
裴元皺眉,這幾年他一直在儘量維持自己不要攪和到這一灘渾水中去,有時候旁觀者清,關家已經徹底陷在這個旋渦中拔不出來了,往後要麼從龍之功一飛沖天,要麼還得如同當年那般,摔個一敗塗地。
這話用不著裴元說,關如璋關如琅兄弟二人心中也大概清楚。但現在,明擺著陛下是扔了魚餌出來,蹦躂得越歡日後倒霉得越狠。
「舅舅,表哥在御前如履薄冰,不比太子在東宮容易。咱們眼下,總得先保得住自身才是。」
第111章
111章你一個人去?我一個人……
一個人或是一個家族,總是難免在吃過虧的地方再一次絆倒。就好比關家,骨子裡忠君和事君已經成了本能。
唯一的區別可能只在於當年老爺子能為了陛下把全家都豁出去,如今關如璋和關如琅兩兄弟雖然一個在工部主事,一個在詹事府侍奉儲君,看似沒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落在裴元眼中其實壓根沒區別。
關家沒有壞人,但除了一直在任上沒回京的關平業,和被迫從正道『走偏了』入了錦衣衛的關寧業,都已經習慣了被養在罐子裡,哪怕心中有大才,整天琢磨的也只是如何侍奉君主,怎麼扶持東宮順利繼位登基。
這樣的人好不好,裴元說不上來。他明白朝廷不能沒有他們維持,但在翰林院的時間越長,裴元就越發肯定自己並不想做這樣的肱股之臣。
所以沒有再等關如琅跟自己掰扯東宮的事,裴元便找了個藉口躲出來,有些事旁人說再多也沒有用,關寧業這封信也不過白費工夫,自己又何必再多費口舌。
從關如琅的書房出來,裴元又往關令儀的院子裡繞了一趟。自從那年裴元親自把關令儀送上回京城的船,母子兩個單獨相處的時候就少之又少。
一來當初裴元把母親送上船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裡打定了主意,他希望關令儀後半生都能徹底擺脫了裴家,就舒舒服服地做關家的女兒。二來自己有了妻兒,有什麼事總是謝九九和關令儀先商量,自己這個做兒子的倒是往後退了一步。
「我還說你這次怎麼這麼大方,繼業一下帖子,九九就帶著兩個孩子來了。感情咱們裴大人早打定了主意,就想著跟過來是不是?」
去年冬天龐氏大病了一場,雖撐過來了,但幾個上門來診脈的太醫都說,老太太的壽數怕是要到頭了。
這次出城踏春避塵,一是為了讓關繼業換換心情,二是為了不直面朝廷上的紛爭,便是要插手,也需得像現在這樣托人從中帶話。這一來一回不光是浪費了時間,也給了各自一點兒考慮琢磨的時間。
還是那句話,事緩則圓。今日關如琅若在家,這會兒他和嚴學士肯定已經坐在東宮太子跟前,一同商量怎麼才能讓陛下把其他皇子都帶出京城。而眼下,關如琅還在猶豫該怎麼回嚴學士的口信。
從龍之功,多的是人想要。關家底子厚,想忠君之事又想保存自身還想在往後幾十年,繼續保住全家滿門的榮華富貴,這會兒自然猶豫兩難。
但朝廷中還多的是光著腳沒穿鞋的,關如琅這會兒慢一步,說不定就有人見縫插針往裡插一腳。有人插上這一覺,關家就能少往下陷一點,眼下這種時局談不上
關如琅在詹事府很重要,但再重要也不能讓太子手裡無人可用。誰也說不好耽誤這來回傳遞消息的兩天,京城的局勢又會如何。
這是關如琅和關如璋兄弟兩個故意給自己設下的障礙,多了這麼一道溝,或許能讓人的腦子更清醒一些。
因此,在老太太把關如琅叫去頤壽堂罵過一頓之後,隔天跟著出城的人里就多了個老太太。
理由是現成的,龐氏的身體比楊家老太太還要差,京城春日多沙塵,老太太去別院避沙踏青,兩個當兒子的跟過去侍奉,比之前找的那些藉口更加理直氣壯。
「娘,外頭那些人不明白拿這個事說著玩兒也就罷了,怎麼您也跟著瞎起鬨。兒子這幾年在翰林院待得憋屈,這事除了九九便數您最清楚。」
「清楚,怎麼不清楚。我的兒子心懷大志,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除了出人頭地,還想替老百姓做些實事,對不對。」
這樣的話裴元從未說過,但謝九九和關令儀都知道。裴元這人知世故也能世故,但他打心眼裡並不願意把這一輩子都陷在這潭泥濘沼澤里,耗光了心氣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虛歲才兩歲的小孩兒半懂不懂,只一邊點頭一邊本能的箍著他娘的肩膀不鬆手。之後阿福就被留在正屋右邊次間裡住下了。
如今滿了兩歲的阿福平時不用奶娘陪著,爹娘在家的時候他就乖乖睡在右次間裡,爹娘要是不在家他就抱著自己的枕頭,往姐姐阿滿的屋裡去,總之他不要外人,就只認爹娘和姐姐。
今天也是一樣,謝九九一出門阿福就賴唧唧的湊到阿滿房中去,這會兒聽阿滿說娘把爹給帶回來,立馬高高興興地從床上爬下來,又抱著枕頭回了正屋那邊睡覺。
兩個崽子的這些小動作,謝九九和裴元一般不過問,只要他們姐弟倆高興,睡哪兒都行。裴元在意的還是明天謝九九是只把倆小破孩兒送出城,還是她帶著孩子們出城住幾天,把自己扔在府里不管。
裴修撰和謝老闆的較量,這些年從來沒停下過。大到第二間飯館到底是雲客來還是狀元樓,小到晚上床幃間的趣兒能不能換個新姿勢,那都能拉扯好些來回。
只可惜裴修撰人前風光,人後卻是實打實的鬥不過謝老闆。第二天一早,裴大人前腳滿臉不高興地出了門,謝老闆後腳便帶著一雙兒女出城踏青玩兒去了。
表嫂帶著阿滿和阿福出城,關繼業確定自家那把表嫂看得比眼珠子還重的表哥沒跟來,當即便拉著阿滿打賭。
關繼業說自家表哥頂多一個人在府里呆三天,三天之後必定追過來。阿滿則說用不著爹爹追來,阿娘頂多在別院住兩天,用不了兩天阿娘就得扔下自己和阿福,回府陪爹爹去。
可惜阿滿和關繼業的賭局,最後以兩人誰也沒贏做了結局。
因為還沒等謝九九帶著兩個孩子在別院待上三天,第二天晚上裴大人就顛顛地追了來,雖然是以嚴學士讓他給關如琅帶話為由,但就連看門的門子都知道,裴大人這是來找他家大娘子的。
為了讓自己這次請了兩天假又屁顛顛的追出城顯得稍微理直氣壯一點,裴元到了別院之後沒往謝九九和孩子們住的那個小院去,而是直接去了關如琅的書房。
「一封信罷了,要是交給關傑不放心,還可以讓曹勇走一趟,幹嘛非要自己過來。」
關如琅的書房裡還是一貫的簡潔乾淨,就連書桌上一小點墨點子也被他用手帕仔仔細細給擦了個乾淨。他坐在書桌後面抬頭看裴元:「若是今晚陛下又要召你入宮,就怕耽誤事?」
「今天留在翰林院值夜的是沈霽,入宮當值的是徐裂雲。」
裴元把嚴學士交代的話和出城前關寧業派人送來的一封信一起交代給關如琅,才找了一張看上去最舒服的椅子坐下。
徐裂雲是比自己在御前更紅的大紅人,徐家滿門忠烈,徐裂雲又棄武從文,這樣的勛貴在陛下眼裡就是知情識趣的旗幟,有他在宮裡頂著,不會出什麼意外。
就算真的徐裂雲也被陛下給罵出來了,也還有沈霽兜底。沈霽作為庶吉士本來很少進宮,但一次意外,翰林院那天就是缺個人進宮,就只能臨時抓了沈霽頂上去。
沈霽的學問肯定不如徐裂雲和裴元,但他有他的好處。
陛下喜歡他的溫和安靜,那種安靜和裴元他們刻意保持的低調不一樣,那是骨子裡的一股氣兒,說不分明但能讓人很舒服。陛下喜歡這種舒服,沈霽這個庶吉士便也成了進宮輪值的翰林官之一。
陛下決定了要南巡,如今東宮要做的不是讓太子跟著一起往南直隸去,而是需要想法子讓陛下把其他皇子帶上。一個空了的京城,比留下幾個年長皇子給太子添堵下蛆要強得多。
關如琅還在詹事府任職,嚴學士讓裴元帶的話,就是讓趕緊想辦法,怎麼能讓陛下主動把太子之外的幾個皇子全帶上一起出京南巡。
而站關寧業讓裴元帶來的信里寫的則是,讓他叔叔和親爹這次不要摻和這件事,南巡誰能去誰該留陛下心裡自有定奪,說多錯多,要千萬小心。
關如琅是鐵桿的太子黨,要是為了太子和東宮,他該聽嚴學士的積極想辦法。
但關寧業去年已經成了北鎮撫司的鎮撫使,沒了前面那個副壓著,他如今才是實打實的天子近臣。侄兒送來的信明擺著就是要關如琅明哲保身,這多少讓他有些為難。
「話和信你都帶來了,這事你怎麼看。」
「舅舅,有些事我們怎麼看怎麼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心裡是怎麼想的。」
裴元皺眉,這幾年他一直在儘量維持自己不要攪和到這一灘渾水中去,有時候旁觀者清,關家已經徹底陷在這個旋渦中拔不出來了,往後要麼從龍之功一飛沖天,要麼還得如同當年那般,摔個一敗塗地。
這話用不著裴元說,關如璋關如琅兄弟二人心中也大概清楚。但現在,明擺著陛下是扔了魚餌出來,蹦躂得越歡日後倒霉得越狠。
「舅舅,表哥在御前如履薄冰,不比太子在東宮容易。咱們眼下,總得先保得住自身才是。」
第111章
111章你一個人去?我一個人……
一個人或是一個家族,總是難免在吃過虧的地方再一次絆倒。就好比關家,骨子裡忠君和事君已經成了本能。
唯一的區別可能只在於當年老爺子能為了陛下把全家都豁出去,如今關如璋和關如琅兩兄弟雖然一個在工部主事,一個在詹事府侍奉儲君,看似沒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落在裴元眼中其實壓根沒區別。
關家沒有壞人,但除了一直在任上沒回京的關平業,和被迫從正道『走偏了』入了錦衣衛的關寧業,都已經習慣了被養在罐子裡,哪怕心中有大才,整天琢磨的也只是如何侍奉君主,怎麼扶持東宮順利繼位登基。
這樣的人好不好,裴元說不上來。他明白朝廷不能沒有他們維持,但在翰林院的時間越長,裴元就越發肯定自己並不想做這樣的肱股之臣。
所以沒有再等關如琅跟自己掰扯東宮的事,裴元便找了個藉口躲出來,有些事旁人說再多也沒有用,關寧業這封信也不過白費工夫,自己又何必再多費口舌。
從關如琅的書房出來,裴元又往關令儀的院子裡繞了一趟。自從那年裴元親自把關令儀送上回京城的船,母子兩個單獨相處的時候就少之又少。
一來當初裴元把母親送上船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裡打定了主意,他希望關令儀後半生都能徹底擺脫了裴家,就舒舒服服地做關家的女兒。二來自己有了妻兒,有什麼事總是謝九九和關令儀先商量,自己這個做兒子的倒是往後退了一步。
「我還說你這次怎麼這麼大方,繼業一下帖子,九九就帶著兩個孩子來了。感情咱們裴大人早打定了主意,就想著跟過來是不是?」
去年冬天龐氏大病了一場,雖撐過來了,但幾個上門來診脈的太醫都說,老太太的壽數怕是要到頭了。
這次出城踏春避塵,一是為了讓關繼業換換心情,二是為了不直面朝廷上的紛爭,便是要插手,也需得像現在這樣托人從中帶話。這一來一回不光是浪費了時間,也給了各自一點兒考慮琢磨的時間。
還是那句話,事緩則圓。今日關如琅若在家,這會兒他和嚴學士肯定已經坐在東宮太子跟前,一同商量怎麼才能讓陛下把其他皇子都帶出京城。而眼下,關如琅還在猶豫該怎麼回嚴學士的口信。
從龍之功,多的是人想要。關家底子厚,想忠君之事又想保存自身還想在往後幾十年,繼續保住全家滿門的榮華富貴,這會兒自然猶豫兩難。
但朝廷中還多的是光著腳沒穿鞋的,關如琅這會兒慢一步,說不定就有人見縫插針往裡插一腳。有人插上這一覺,關家就能少往下陷一點,眼下這種時局談不上
關如琅在詹事府很重要,但再重要也不能讓太子手裡無人可用。誰也說不好耽誤這來回傳遞消息的兩天,京城的局勢又會如何。
這是關如琅和關如璋兄弟兩個故意給自己設下的障礙,多了這麼一道溝,或許能讓人的腦子更清醒一些。
因此,在老太太把關如琅叫去頤壽堂罵過一頓之後,隔天跟著出城的人里就多了個老太太。
理由是現成的,龐氏的身體比楊家老太太還要差,京城春日多沙塵,老太太去別院避沙踏青,兩個當兒子的跟過去侍奉,比之前找的那些藉口更加理直氣壯。
「娘,外頭那些人不明白拿這個事說著玩兒也就罷了,怎麼您也跟著瞎起鬨。兒子這幾年在翰林院待得憋屈,這事除了九九便數您最清楚。」
「清楚,怎麼不清楚。我的兒子心懷大志,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除了出人頭地,還想替老百姓做些實事,對不對。」
這樣的話裴元從未說過,但謝九九和關令儀都知道。裴元這人知世故也能世故,但他打心眼裡並不願意把這一輩子都陷在這潭泥濘沼澤里,耗光了心氣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