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當了快半年的監國,他自然聽得出長寧長公主的意思......
她這是在提點自己御下之道。
倘若不在後頭料理乾淨朝內的喉舌,前線打仗只會更人心不齊。
如此各懷鬼胎、陽奉陰違之下,怕生出來的,就不是口舌之間的流言蜚語之禍了!
宣珩心下暗暗思忖著,如今藩王離京,朝中正應當好生清理一番。
借著這個由頭髮作一二,也算是順水推舟。
長寧長公主笑了笑:「太孫心中有數便好!前朝的事,本宮是幫不上什麼忙了!前線的事,就更說不上什麼話了。」
「本宮老了,這些日子覺得處理宮務,總有些力不從心,也就只能召燕王妃他們幾個妯娌入宮多替本宮幫襯幫襯......」
她輕嘆一聲:「她們幾個女人家帶著孩子在京城住著也不容易,不過宗室這處,一切還有我照應一兩分......」
長寧長公主抬眸提醒道:「只是封地那邊兒,太孫怕是也要多加照看安撫,派些賞賜下去。」
宣珩眼中閃過一絲微光,頷首依言記下了。
要說燕王......
北疆這幾日,的確有些不安定,他那位四王叔初到封地,怕是有些難以應付。
關鍵是......宣珩皺了皺眉,思忖起長寧長公主的話,回到東宮,提筆落在絹布之上。
.
泉州。
蕭明淵坐在高頭大馬之上,緩緩踏過城門,渾身肅殺之氣烈烈,鮮血幾乎浸透了身上輕甲的每一道縫隙。
身後的一萬精騎排列有序地跟隨其後。
黑夜之中,只能聽到整齊而沉重的馬蹄聲。
他們剛剛經過了一場鏖戰。
此地的五萬圍城大軍盡數被騎兵衝散,敵將的腦袋已經掛在了鮮紅的戰旗之下,餘下近三萬俘虜,也盡數被蕭明淵這個主將下令坑殺。
苦守了兩個多月的泉州守將出城迎他們入了城。
親自安置了兵馬和百姓。
等到招待完了援軍回過神來,才發覺跟在大軍之後的監軍——楚王殿下。
他不是專程跟著蕭明淵前來的,而是被人架在馬背上,一路被「挾持」過來的!
楚王實在是沒想到蕭明淵竟然會如此膽大妄為!
——更沒想到泉州這五萬敵軍,竟然會如此不堪一擊!
他們甚至沒等到陳元這些將領帶著兵馬合圍,就生生被蕭明淵帶兵撕出一條口子來,被殺得丟盔棄甲!
就是五萬頭豬,要殺也得殺好幾天吧?!
楚王神色沉沉地跟著大軍入了城,他到底是王爺,除了蕭明淵之外,沒有人敢刻意怠慢。
不多時便住進了守將騰出來的宅邸之中。
沒過多久,便故作張揚地換了一身衣裳,帶著隨侍的僕從出門。
說是要見識見識地方風土人情,實則卻是一頭扎進了花街柳巷之中。
蕭明淵接到消息之時,常軒正同周副統領在他書房之中。
「這位楚王殿下是怎麼一回事?」常軒抬頭問了一句。
蕭明淵看著手中從敵軍嘴裡撬出來的供詞。
一面漫不經心地開口:「你不必管他,好吃好喝地待著便是了,等時候到了......說不準還能釣出來幾條大魚呢!」
常軒面色一變,他被圍了這幾個月,險些連命都丟了,手底下的兵將來來回回上戰場搏命。
竟然是因為有人背后里耍陰招。
正說話間,外間傳來了傳信兵的消息。
「將軍!京城密件——」
蕭明淵語調突然緩和下來:「拿過來!」
常軒愣了愣:「什麼密信?!」
蕭明淵冷笑一聲:「與你無關。」
常軒嘴角抽了抽:「是皇太孫殿下的吧?!」
當初在北元打仗的時候,這人得了宮裡頭的信就是這副模樣!
如今這麼些年過去了,竟然還是這副德行!
吃獨食算什麼好漢!
「——知道還不快滾!」蕭明淵抬眼。
常軒翻了個白眼兒,帶著周副統領退了出去。
等到眾人散去,蕭明淵才抬手拆開了蠟封的竹筒,取出裡頭的絹帛,逐字逐句看過。
眼裡也不由得閃過一絲笑意。
他的太孫殿下在朝中這些日子極是辛苦,蕭明淵日日留意京中傳來的一封封密信,自然是惦念心疼的。
恨不得馬上打完仗,便飛回京城!
不過如今瞧見宣珩這一封信,蕭明淵隱隱安心了幾分。
絹帛之上除了自家小殿下的噓寒問暖之外,提了幾句北疆的事情來……還詢問他在北地有沒有信得過的耳目。
自家小皇孫總算是警醒了幾分,竟然知道問這些了……
蕭明淵眉眼舒展,眼中全是對自己小殿下長進了還知道長心眼兒了的得意和心滿意足!
楚王暗地裡做的那些事,暫且沒留下把柄,但是蕭明淵一早便有幾分察覺,自然早有準備。
若非要拿捏住真憑實據,哪裡容得下他活到今天!
不過如今泉州敵軍已滅,想必他也坐不住了……
蕭明淵思忖著,鋪了紙,提筆細細寫了小半個時辰的回信,才心滿意足地折好了叫人送出去……
第162章
二月二十七, 先鋒大軍蕭副元帥來報,泉州大捷,敵將於陣前梟首落馬, 數萬俘虜盡坑。
三月初四, 主帥陳元帶著三萬大軍南下,漳州之圍解困。
三月十五,敗軍意圖南逃安南, 定遠侯帶兵奇襲攔截,五萬餘眾盡數全殲。
安南和隔壁崖州安順郡王封地上的守備軍還沒露面。
立刻便被煞氣凜凜的定遠侯, 和滿山的屍山血、殘盔棄甲嚇得縮在封地之中, 不敢有一絲一毫的異動!
殘兵潰退得出乎意料的迅速!
暹羅和呂宋國國王眼見聯軍大敗, 嚇得當天便急急地派了使臣, 攜帶受降國書, 戰戰兢兢地前來俯首稱臣。
其餘小國見同盟受降, 自然也接二連三地服了軟。
唯有離得稍微遠些的番邦蠻夷,按捺著膽戰心驚, 等著觀望景朝官員的反應。
他們本就出力不多, 離大景也並不算近,不過是借著時機派人前來順手打秋風罷了, 同蟊賊寇匪無異, 自然有幾分不知者無畏之意。
姍姍來遲的陳元, 看著書案前堆成一堆兒小山似的文書, 簡直頭疼得厲害。
「我的祖宗誒, 這還沒怎麼開始,你就一個人把仗都打完了。」
「眼下這麼多的使臣也關在軍營裡頭不放,到底要怎麼處置,你倒是給個章程啊?!」
他這個大老粗除了打仗, 哪裡知道怎麼去跟外族人受降談判啊!
這不是要他的老命麼?!
蕭明淵抬起鳳眸,輕掃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監軍楚王殿下。
不緊不慢地淡聲開口:「殿下在此,哪裡輪得到旁人拿主意,殿下以為應當如何?」
楚王神色一愣,隨即面色陰沉了一瞬。
他這些天在軍營之中本就插不上嘴!
別說是拿什麼主意,就連身上監軍一職都形同虛設!
如今被蕭明淵這般突然架起來一問,楚王心下便更覺得這是有些人在刻意羞辱!
只是人在屋檐下……
楚王閉了閉眼,面上隱忍地擠出一絲笑意,故作和善地開口:「本王看……倒不如受了他們的降書,一來彰顯我大景天朝上國的威嚴與寬宏氣度。」
「二來……南征路遠,再興兵事,怕也有損我中原禮儀之邦的德名……」
不等楚王說完,一旁的陳元便有些聽不下去了!
「王爺這話說得是什麼意思!」
陳元皺了皺眉不滿道:「仗是咱們手底下的將士們用血汗豁出去命打贏的!俺老陳是個粗人,不懂什麼禮儀和寬宏!」
「本帥只知道,大景江山是當年咱們皇帝陛下帶著祖輩父兄一寸一寸打下來的!這些地方,都埋著將士同袍們的白骨!」
「誰要是敢叩邊犯境,那就是想踩在祖輩同袍的墳頭,踐踏著他們的屍骨,擾我大景百姓安生!」
「這樣的畜生,就算是碎屍萬段都不為過——拿著一張廢紙想要翻篇兒,只怕是有些太過簡單了吧?!」
楚王面色一僵,隨即變得無比難看!
他這些日子,已經足夠低三下氣了!
封地封地回不得!
監軍的身份在這軍營裡頭,就像是個屁!
辛辛苦苦拉攏的聯軍盟友……
呵呵!那些被三兩下打的七零八碎的雜牌軍便不必說了!
就連安南郡王和安順郡王這兩個蠢貨都在裝縮頭烏龜!
他堂堂一位親王,如今倒要在這些地方受破爛閒氣——
楚王咬牙切齒壓著火:「既然你聽不慣本王的話,何必要來問本王!」
一旁的蕭明淵笑了笑:「還請王爺息怒,元帥大人並無別的意思。」
「只是軍中將士久不見建功立業的機會,如今這個時候,正該藉此機會乘勝追擊,震懾宵小以揚我大景之雄威才是,哪兒能在眼下軟腳蝦似的與那些蠻夷談經論理?!」
她這是在提點自己御下之道。
倘若不在後頭料理乾淨朝內的喉舌,前線打仗只會更人心不齊。
如此各懷鬼胎、陽奉陰違之下,怕生出來的,就不是口舌之間的流言蜚語之禍了!
宣珩心下暗暗思忖著,如今藩王離京,朝中正應當好生清理一番。
借著這個由頭髮作一二,也算是順水推舟。
長寧長公主笑了笑:「太孫心中有數便好!前朝的事,本宮是幫不上什麼忙了!前線的事,就更說不上什麼話了。」
「本宮老了,這些日子覺得處理宮務,總有些力不從心,也就只能召燕王妃他們幾個妯娌入宮多替本宮幫襯幫襯......」
她輕嘆一聲:「她們幾個女人家帶著孩子在京城住著也不容易,不過宗室這處,一切還有我照應一兩分......」
長寧長公主抬眸提醒道:「只是封地那邊兒,太孫怕是也要多加照看安撫,派些賞賜下去。」
宣珩眼中閃過一絲微光,頷首依言記下了。
要說燕王......
北疆這幾日,的確有些不安定,他那位四王叔初到封地,怕是有些難以應付。
關鍵是......宣珩皺了皺眉,思忖起長寧長公主的話,回到東宮,提筆落在絹布之上。
.
泉州。
蕭明淵坐在高頭大馬之上,緩緩踏過城門,渾身肅殺之氣烈烈,鮮血幾乎浸透了身上輕甲的每一道縫隙。
身後的一萬精騎排列有序地跟隨其後。
黑夜之中,只能聽到整齊而沉重的馬蹄聲。
他們剛剛經過了一場鏖戰。
此地的五萬圍城大軍盡數被騎兵衝散,敵將的腦袋已經掛在了鮮紅的戰旗之下,餘下近三萬俘虜,也盡數被蕭明淵這個主將下令坑殺。
苦守了兩個多月的泉州守將出城迎他們入了城。
親自安置了兵馬和百姓。
等到招待完了援軍回過神來,才發覺跟在大軍之後的監軍——楚王殿下。
他不是專程跟著蕭明淵前來的,而是被人架在馬背上,一路被「挾持」過來的!
楚王實在是沒想到蕭明淵竟然會如此膽大妄為!
——更沒想到泉州這五萬敵軍,竟然會如此不堪一擊!
他們甚至沒等到陳元這些將領帶著兵馬合圍,就生生被蕭明淵帶兵撕出一條口子來,被殺得丟盔棄甲!
就是五萬頭豬,要殺也得殺好幾天吧?!
楚王神色沉沉地跟著大軍入了城,他到底是王爺,除了蕭明淵之外,沒有人敢刻意怠慢。
不多時便住進了守將騰出來的宅邸之中。
沒過多久,便故作張揚地換了一身衣裳,帶著隨侍的僕從出門。
說是要見識見識地方風土人情,實則卻是一頭扎進了花街柳巷之中。
蕭明淵接到消息之時,常軒正同周副統領在他書房之中。
「這位楚王殿下是怎麼一回事?」常軒抬頭問了一句。
蕭明淵看著手中從敵軍嘴裡撬出來的供詞。
一面漫不經心地開口:「你不必管他,好吃好喝地待著便是了,等時候到了......說不準還能釣出來幾條大魚呢!」
常軒面色一變,他被圍了這幾個月,險些連命都丟了,手底下的兵將來來回回上戰場搏命。
竟然是因為有人背后里耍陰招。
正說話間,外間傳來了傳信兵的消息。
「將軍!京城密件——」
蕭明淵語調突然緩和下來:「拿過來!」
常軒愣了愣:「什麼密信?!」
蕭明淵冷笑一聲:「與你無關。」
常軒嘴角抽了抽:「是皇太孫殿下的吧?!」
當初在北元打仗的時候,這人得了宮裡頭的信就是這副模樣!
如今這麼些年過去了,竟然還是這副德行!
吃獨食算什麼好漢!
「——知道還不快滾!」蕭明淵抬眼。
常軒翻了個白眼兒,帶著周副統領退了出去。
等到眾人散去,蕭明淵才抬手拆開了蠟封的竹筒,取出裡頭的絹帛,逐字逐句看過。
眼裡也不由得閃過一絲笑意。
他的太孫殿下在朝中這些日子極是辛苦,蕭明淵日日留意京中傳來的一封封密信,自然是惦念心疼的。
恨不得馬上打完仗,便飛回京城!
不過如今瞧見宣珩這一封信,蕭明淵隱隱安心了幾分。
絹帛之上除了自家小殿下的噓寒問暖之外,提了幾句北疆的事情來……還詢問他在北地有沒有信得過的耳目。
自家小皇孫總算是警醒了幾分,竟然知道問這些了……
蕭明淵眉眼舒展,眼中全是對自己小殿下長進了還知道長心眼兒了的得意和心滿意足!
楚王暗地裡做的那些事,暫且沒留下把柄,但是蕭明淵一早便有幾分察覺,自然早有準備。
若非要拿捏住真憑實據,哪裡容得下他活到今天!
不過如今泉州敵軍已滅,想必他也坐不住了……
蕭明淵思忖著,鋪了紙,提筆細細寫了小半個時辰的回信,才心滿意足地折好了叫人送出去……
第162章
二月二十七, 先鋒大軍蕭副元帥來報,泉州大捷,敵將於陣前梟首落馬, 數萬俘虜盡坑。
三月初四, 主帥陳元帶著三萬大軍南下,漳州之圍解困。
三月十五,敗軍意圖南逃安南, 定遠侯帶兵奇襲攔截,五萬餘眾盡數全殲。
安南和隔壁崖州安順郡王封地上的守備軍還沒露面。
立刻便被煞氣凜凜的定遠侯, 和滿山的屍山血、殘盔棄甲嚇得縮在封地之中, 不敢有一絲一毫的異動!
殘兵潰退得出乎意料的迅速!
暹羅和呂宋國國王眼見聯軍大敗, 嚇得當天便急急地派了使臣, 攜帶受降國書, 戰戰兢兢地前來俯首稱臣。
其餘小國見同盟受降, 自然也接二連三地服了軟。
唯有離得稍微遠些的番邦蠻夷,按捺著膽戰心驚, 等著觀望景朝官員的反應。
他們本就出力不多, 離大景也並不算近,不過是借著時機派人前來順手打秋風罷了, 同蟊賊寇匪無異, 自然有幾分不知者無畏之意。
姍姍來遲的陳元, 看著書案前堆成一堆兒小山似的文書, 簡直頭疼得厲害。
「我的祖宗誒, 這還沒怎麼開始,你就一個人把仗都打完了。」
「眼下這麼多的使臣也關在軍營裡頭不放,到底要怎麼處置,你倒是給個章程啊?!」
他這個大老粗除了打仗, 哪裡知道怎麼去跟外族人受降談判啊!
這不是要他的老命麼?!
蕭明淵抬起鳳眸,輕掃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監軍楚王殿下。
不緊不慢地淡聲開口:「殿下在此,哪裡輪得到旁人拿主意,殿下以為應當如何?」
楚王神色一愣,隨即面色陰沉了一瞬。
他這些天在軍營之中本就插不上嘴!
別說是拿什麼主意,就連身上監軍一職都形同虛設!
如今被蕭明淵這般突然架起來一問,楚王心下便更覺得這是有些人在刻意羞辱!
只是人在屋檐下……
楚王閉了閉眼,面上隱忍地擠出一絲笑意,故作和善地開口:「本王看……倒不如受了他們的降書,一來彰顯我大景天朝上國的威嚴與寬宏氣度。」
「二來……南征路遠,再興兵事,怕也有損我中原禮儀之邦的德名……」
不等楚王說完,一旁的陳元便有些聽不下去了!
「王爺這話說得是什麼意思!」
陳元皺了皺眉不滿道:「仗是咱們手底下的將士們用血汗豁出去命打贏的!俺老陳是個粗人,不懂什麼禮儀和寬宏!」
「本帥只知道,大景江山是當年咱們皇帝陛下帶著祖輩父兄一寸一寸打下來的!這些地方,都埋著將士同袍們的白骨!」
「誰要是敢叩邊犯境,那就是想踩在祖輩同袍的墳頭,踐踏著他們的屍骨,擾我大景百姓安生!」
「這樣的畜生,就算是碎屍萬段都不為過——拿著一張廢紙想要翻篇兒,只怕是有些太過簡單了吧?!」
楚王面色一僵,隨即變得無比難看!
他這些日子,已經足夠低三下氣了!
封地封地回不得!
監軍的身份在這軍營裡頭,就像是個屁!
辛辛苦苦拉攏的聯軍盟友……
呵呵!那些被三兩下打的七零八碎的雜牌軍便不必說了!
就連安南郡王和安順郡王這兩個蠢貨都在裝縮頭烏龜!
他堂堂一位親王,如今倒要在這些地方受破爛閒氣——
楚王咬牙切齒壓著火:「既然你聽不慣本王的話,何必要來問本王!」
一旁的蕭明淵笑了笑:「還請王爺息怒,元帥大人並無別的意思。」
「只是軍中將士久不見建功立業的機會,如今這個時候,正該藉此機會乘勝追擊,震懾宵小以揚我大景之雄威才是,哪兒能在眼下軟腳蝦似的與那些蠻夷談經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