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元笙含笑聽著,不知為何聽到旁人口中誇讚李錫琮的言語,心頭竟湧上幾分淡淡的喜悅,一時暢想片刻,方回過神來,點頭道,「看來我說得不錯,你往日裡是留心這個人的。我竟不知你們何時還搭上了話。」

  彩鴛訕訕笑道,「不過日常碰見了,閒話兩句。他自然知道我是服侍您的,好歹也給些薄面罷了。」頓了頓,好似忽然想到什麼,眨眼笑道,「說起來,他倒是偶爾會問起您的事,有一回……」

  還未說完,卻被進來回事之人打斷,只見一個內臣匆匆入來,欠身道,「稟王妃,任側妃才剛吩咐了東院的人,另在府門外搭了一處彩棚,也是一樣的舍粥面舍銀錢。宋長史著人去問,方知是側妃自己的意思,並那些施捨之物俱是她自己單獨置辦,並不走官中。宋長史覺得此事原也無礙,便命臣過來稟明王妃,請您再行定奪。」

  原來這任雲雁生性要強,且做閨閣女子時尚且極愛出風頭的,如今見周元笙做了七日善事,坊間並府內之人皆是交口稱讚,自然不願她獨自專美於前,故而便想出了這個法子。只是這般行事,倒像是公然在自己府邸前和周元笙打起了擂台。

  周元笙聽過只是一笑,知道外頭人並不會在意行善舉的是寧王哪位家眷,左不過都是一個府門之內的人罷了。因此隨口吩咐道,「既如此,便由側妃張羅去罷,告訴宋長史讓他多留心,別出什麼岔子也就是了。」

  內臣不意王妃如此輕描淡寫地就將此事帶過,微微一愣,旋即便頷首稱是,躬身退了出去。這邊廂才剛說完此事,卻又見梁謙滿面憂容的進來,一面嘆氣一面道,「娘娘,適才有不少人跪在門外求府里收下他們,說是情願賣身進來伺候王爺王妃,做個粗使下人也使得,臣和宋長史好說歹說,勸走了一批。眼下還有一家子老小,正是從山東那邊一路逃難過來的,臣見他們著實可憐,且那老人家只求面見王妃,給您磕幾個響頭,臣不忍拂了他們的意,便先帶他們進來安置在外院。這會子請王妃旨,可願意見上一見。」

  周元笙尚未言語,彩鴛已張口道,「您老人家怎麼也糊塗起來,王妃金尊玉貴的人,豈能隨意見那些流民?要是有人存了歹意,有心傷害王妃可如何是好,還不快打發了出去呢。」

  梁謙卻是一副好脾氣的模樣,也自覺此事辦得唐突,便即訥訥點頭,正欲告退,卻聽周元笙問道,「你說是一家子,都有些什麼人?」

  梁謙忙回道,「是一對老夫婦,帶著一個半大的孩子,臣打眼瞧著也不過才七八歲的樣子,瘦得像是根麻杆。還有一個小丫頭,大約是那男孩的姐姐,也不過才十四五歲。臣是見他們老的老,小的小,話說得極是誠懇,方才想起了這個昏招,是臣一時沒考量清楚,請娘娘責罰。」

  周元笙沉吟片刻,點頭道,「那便見見罷,好生領著進來,別胡亂言語嚇唬人家就是。」

  梁謙萬沒想到她會這般安排,連聲道是,一徑去了。不過須臾,便即帶了那四人前來,周元笙一見,果真是老的極老,小的尚小,衣衫雖不至襤褸,也儘是風塵,破舊不堪。那四人又驚又喜,卻是連眼也不敢抬,顫巍巍地跪在地下叩首道,「小人等拜見娘娘,娘娘萬福。」

  周元笙見狀,亦不免惻然,忙命人扶起他們,賜座看茶。方才慢慢問及那幾人家鄉何處,一路北上所遇艱難險阻,目下又在何處安身。那老者一一回答,末了指著還未留頭的小兒,只稱他父母俱都不在了,自己年邁實在怕難以養活,家中只剩下這一根獨苗,若是日後有個好歹,恐將來九泉之下難見他的父母,因此懇請王妃慈悲,將那孩子收下,權且當個使喚小廝也罷,但求賞一處安身立命的所在。

  周元笙連連頷首,卻柔聲勸慰道,「老人家的心意我明白的,只是一則府內並不缺人,二則不怕你們惱,雖是貧苦人家,好歹是清白出身,我看這個小哥兒生得一副機靈聰明的模樣,若是日後好生教養,未始不會有出息,何苦賣到這裡給人為奴為婢。」

  她說著不禁看向那小男孩,見他雖面帶菜色,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卻頗為靈動,此刻怯生生地望著自己,似是對她的話一知半解,便更是不忍,衝著彩鴛遞了個眼色,接著道,「老人家若是不嫌棄,就請收下我的一點心意。依我說,也不必長途跋涉再回故里,不如就地安家,再用所余銀兩置辦一處營生,日後給小哥兒覓一位教習先生,讓他知道讀書上進,方是長久之道。」

  那老者聽了,一時感動萬分,又見彩鴛捧出一隻錦盒,內中約莫有百兩銀子,更是驚得慌忙跪道,連連磕頭,直泣道,「王妃是活菩薩轉世,小人來生定當做牛做馬報答王妃恩情。」又命那孩子給周元笙叩頭。折騰了半日,才被人將將扶起。

  周元笙又叮囑了幾句,問了幾句他家鄉閒話,便吩咐梁謙將人送出,卻不想那跟在一旁默默無話的少女忽然起身跪倒,聲音中帶著幾分嬌怯道,「請娘娘收下民女罷,民女誠心賣身入府,只求報答娘娘恩情。」

  這話說得周元笙一怔,笑勸道,「不是才剛說了,你且和家人好生出去過活,你家中上有尊長,下有幼弟,正該你出力照看,那些報恩不報恩的話休要再提了。」

  豈料那少女緩緩抬首,一雙秀麗的眼眸中滿是淚水,哀哀道,「娘娘不知,民女自家鄉出逃之時已是孤身一人,沿路幾經磨難險些喪命,幸而遇到老伯一家,尚肯收留、勻民女一口飯吃。如今老伯得娘娘救濟,民女如何還好意思再給他一家添麻煩。民女實在是走投無路,懇請娘娘開恩,民女此生願做牛做馬報答您的恩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