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陣極度尷尬的沉默過後,李錫珩鼓足勇氣,連連擺首道,「母親不必多慮,兒子亦不覺得辛苦。這本是為人臣,為人子該盡之職!母親,兒子還年輕,尚且有耐心等待!」

  他說完,終是長長的吐出一口氣,身子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直直向椅背中跌落下去,只是一雙手仍是被皇后牢牢攥住,半點掙脫不得。

  他看不見此刻皇后眼裡流轉的複雜神色,那其間有慍怒、有愛憐、有憤懣、有氣苦,還有最終掩蓋掉一切的茫茫失落。這是她的兒子,今生唯一的兒子,可惜卻並不像她——沒有一絲一毫的果決,也缺乏對那個位子如同她懷有的那般,不可遏制的強烈渴求。

  皇后呆呆地望著太子許久,方展露笑顏,拍著他的手,道,「我只是問問,你不必驚怕。你既不願,母親還有什麼可強求的。」她驀地端然一笑,「珩兒,你要知道,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都是盼望著你往後能順遂如意。」

  天下間的母親大抵皆是如此罷,可惜愛這種事,有時候是成全,有時候卻是負累。這一對世間至尊至貴的母子,此刻卻也都不知道,若是彼此心意相悖,又該當如何才能兩全?

  ☆、第63章 昔日伉儷

  晚風習習,吹皺一池碧水。繞過正殿院門,風中傳送出鶯鶯笑語,柔媚動人。細聽之下還夾帶著男子低徊的調笑呻、吟。廊下華燈初上,將紗窗上一對交頸纏綿的身影淺淺映襯。若單看那對影子,絕看不出他們之間相差了近二十年的歲月光陰,直讓人以為那是一對風華相當的年輕璧人。

  廊下侍立的眾人皆是一副習以為常穩如泥胎石塑的表情,直到司利監秉筆孫懷勖看到緩緩行來的皇后周氏,才略略換上了些含笑的神情。

  周皇后身著正紅色宮裝,宛如一朵冉冉行來的紅雲,輕盈而華貴。及至近前,才令孫懷勖不得不回過神來,垂下雙目,躬身問安道,「給娘娘請安,皇上這會子……」

  皇后輕輕笑著打斷道,「孫秉筆且去通傳罷,皇上若是沒空,我就不去打攪了。」

  孫懷勖連忙應是,抬起眼時與對面之人飛速的目光交接,其後唇角勾起一記不言自明的會心笑意。少頃他再出來之時,已含笑對皇后言道,「皇上請娘娘進去。」一面引路,一面低聲道,「麗貴人方才有些頭暈噁心,皇上才命了太醫前來為其診脈,尚不知結果如何。」

  正說著,內殿中走出一位身著淺綠色博古卉衣裙的妙齡女子,臉上猶掛著嫵媚的笑容,見到那六宮之主尚且來不及收回,便匆匆行禮道,「妾身見過皇后,皇后萬福金安。」

  正值青春年華之人配上如此青春寫意的顏色,任誰瞧了都會覺得像是春日嫩柳,婷婷裊娜。皇后淡淡命其平身,便即轉首不再回顧,卻將一抹深深的嫌惡掩藏在眼底不為人見的角落。

  皇帝只著燕居道袍,懶懶靠在軟榻之上,對近前行禮的妻子笑道,「免禮罷,皇后此時來找朕,是有什麼事麼?」

  皇后頓了頓,亦笑道,「臣妾許久不見皇上,所以才不召自來。」這話說得半真半假,帶著微不可察的淡淡酸意。皇帝也不過笑得一笑,便道,「近日疏忽冷落了皇后,是朕的不是。梓潼坐罷。」

  「臣妾自然不敢怨怪皇上。今日求見,是為太子敬獻了一盅天香湯,最是明目去火不說,兼有養生調理之效。」皇后娓娓道,「聽說是太子妃特意為皇上烹製的,難得媳婦有這般孝心,臣妾便借獻佛,請皇上賞臉一用罷。」

  皇帝點頭笑道,「難為太子了,儲君原以養德為本,他懷具仁孝之意,朕心甚慰。」見皇后欲命人將那天香湯呈上,忽然擺手笑道,「先擱著罷,留待晚些時候再用。」

  皇后不以為意,點頭道是。皇帝因指著御案上一碟木樨軟糕,笑道,「這是麗貴人親手做的,她們吳中人慣會做些精緻物,倒也甚合朕的脾胃。朕才用過這個,這會子便沒什麼胃口了。」

  話鋒一轉,方問道,「太子如今也有些畏手畏腳起來,既有心孝敬朕,何用請了皇后前來,自己卻不露面。朕聽聞他最近頗為閒適,在端本宮中和太子妃作畫臨帖,日子過得好不愜意。」

  皇后垂目笑道,「皇上這是嗔怪太子不務正業了?才剛又說養德,他們小夫妻新婚燕爾,難得情誼甚篤,一時耳鬢廝磨也是人之常情,皇上還是別苛責他們了。」

  「朕沒有這個意思。」皇帝擺手一笑,「朕倒是想早些抱上皇孫,得享天倫。」

  皇后抿嘴笑道,「不過才新婚,皇上就這般著急了。太子還年輕呢,且不說他,皇上如今春秋正盛,早早的想什麼皇孫的事,倒把自己說老了。」

  皇帝輕笑一聲,頗有些滿意皇后此番言語,因著這般盛讚,倒不免著意看了看面前的髮妻,但見她一身盛裝,精緻眉目間以金箔貼就鈿,一雙鳳目神采熠熠,不由誇讚道,「皇后今日的妝容頗為精巧富麗,襯得你也年輕了許多。」

  皇后掩口一笑,美目中流動著似喜似嗔之態,應道,「皇上取笑臣妾了,其實您是想提醒臣妾年紀大了,原本不適合這般濃艷的妝扮,很有幾分東施效顰的味道罷?」

  她說著,默默看著面前之人臉上漸漸生出滿意的笑,那張原本開始衰老的清俊臉孔因著藥物的緣故,竟也掙出幾分回春的亮麗容光。那樣的笑容落在她眼裡,滋生出心底愈發刻毒的怨憤,可她心裡亦知道,面前的人神采之所以如此飛揚,其實便如同將死之人的迴光返照一樣,皆是盛極必衰的徵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