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靜靜地站著,不再說話。對面的人也便靜靜地站著,臉上現出恬淡的柔和。幾縷秋陽疏疏淡淡的灑落在他身上,明淨,溫暖,將他二人的身影曳在長長的甬道間。周仲瑩忽然在想,也許這個尋常午後的靜默相對,會成為她記憶里最明媚的一幀畫卷,窮極一生,她都不會再忘懷。

  可惜身後的腳步聲漸近,內臣尖細的嗓音傳來,「殿下怎麼還在這裡,娘娘已催了兩次了,請殿下快些移步前往柔儀殿。」

  李錫珩睨了內臣一眼,點了點頭,又換上了素日凌厲淡漠的模樣。見周仲瑩已退避至一旁,微不可察地嘆息一聲,終是隨那內臣一道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夥伴們周末愉快,學生黨們考試周加油,^_^

  ☆、苦心孤詣

  太子李錫珩被匆匆傳入柔儀殿,只當母親有緊要事要吩咐,正欲行禮,卻聽皇后不急不緩地道,「免了,你坐著罷。」又見他只著常服,不免嗔道,「如今秋涼了,也不知多加件披風。跟你的人愈發不盡心了,正該打發出去一批。」

  李錫珩剛落座,聽了這話,忙賠笑道,「不怪他們,是兒子不聽勸。母親這麼說,兒子往後上心些就是了。」頓了頓,似漫不經心地言道,「母親不是才打發了慧錦,再要開銷他們,兒子身邊就真無人可用了。」

  皇后瞥著他,閒閒笑道,「不過一個宮人罷了,也值當你跟我繞彎子說話?我為什麼打發了她,你心裡清楚。」

  李錫珩點頭道,「是,兒子明白。若說她素日裡也算個伶俐的,只是伶俐太過,宮闈中人本不該傳那些外頭的閒言碎語,何況事關舅舅家,怨不得母親生氣。」

  「這話是了,人人都清楚的道理,偏那麼個伶俐人倒犯起糊塗來。」皇后意味深長地一笑,「正是不知她仗的何人的勢。」

  這話便是有意說給他聽了,好似他故意命身邊人散播不利於周元笙的傳聞一般,李錫珩心中大感不快,索性裝聽不出來,也不接話。

  半晌,皇后飲了一口玫瑰露,道,「昨兒我才命人新調的,你也嘗嘗,勝在新鮮。」李錫珩正覺有幾分尷尬,也便順手拿起琥珀盞抿了兩下,卻聽皇后道,「才剛過來的時候,碰見周家三丫頭了?」

  李錫珩放下杯盞,笑道,「什麼都瞞不過母親。兒子是湊巧碰見瑩妹妹,說了幾句閒話,才略微耽擱了一刻。」

  皇后頷首,笑道,「表兄妹之間原該如此,你們和氣,我瞧著也高興。」忽然轉口道,「中秋過後,皇上要預備擇選太子妃。在此之前,我想問問你,心裡可有屬意之人?」

  李錫珩聽皇后語氣平常,思忖一道,方回答,「論理,這些事不該兒子過問,更不該兒子插嘴,全憑父皇母后做主才是正理......」未及他說完,皇后已揚起手止道,「你如今大了,說話行事愈發小心謹慎,只是這樣的話拿去說給你父皇聽,他只怕還覺得寬慰。母子之間,也非要打這樣官腔不成?我今日就想聽聽你心裡話。」

  李錫珩垂目笑了笑,抬首道,「母親這樣說,兒子就敢放開直言了。兒子覺得那四位姑娘里,最為合適者,莫過於舅舅的三姑娘,周仲瑩。」

  「瑩丫頭?」皇后亦笑問道,「她還小呢,過了年不過才十三,等到她十五,可還有幾年光景。你且說說,她為什麼是最合適的?」

  李錫珩此刻不慌不忙,徐徐飲了幾口玫瑰露,才含笑道,「儲妃人選,定是要從舅舅家擇出,這個兒子省得。和周大小姐相比,瑩表妹年紀尚小,這原是不利之處,可當此時節,卻正是給咱們營造了一個最為合適的理由。」

  他故意停住話,望了望皇后不解的神色,再開口道,「母親近來最為憂心之事,不過是老六贏下甘州一役,在西北布局了他的親信。此番歸京,暗地裡的動作也沒停,只怕這般遷延下去,京里幾處大營並御前皆會讓他尋到機會安插/進人。可他尚未成親,又不得立時攆他去藩地。祖宗規矩,指婚也須長幼有序,兒子一天不冊妃,他便有藉口滯留京師。他在此地一天,終是麻煩。若是兒子只得父皇賜下太子妃,待得儲妃及笄之後才大婚,屆時老六就沒了口實,且可以叫他吃個啞巴虧卻全沒奈何。由此早早地打發了他,兒子便可以著手,好好清理他留下的那些礙眼之人。」

  皇后一面輕輕點頭,一面沉吟道,「你說的固然有理。只是儲君大婚,從籌備到成禮,雖耗費時候,卻也是有數的,要儘快攆了六哥兒出去,也並不急在這一時。何況眼下還有不必叫你等那麼久的人,元笙和你歲數更為相當。論相貌、性情,她並不比瑩丫頭差,何必捨近求遠?」

  李錫珩微微一笑,道,「笙表妹自然是好的。只是兒子尚存了成人之美的心思。」皇后怔忡片刻,問道,「這話兒怎麼說?」李錫珩道,「她自幼長在祖姑母家中,據悉和新科探花郎薛崢也算得青梅竹馬,究竟是不是兩小無猜,兒子倒也無從知曉。只是兒子近日才剛將薛崢籠絡住,若再送他一份人情,豈不是錦上添花,又或者是,雪中送炭。」

  皇后淡淡笑道,「原來是為這個,左不過是沒影兒的事,也做不得數。薛崢是個聰明人,斷不會為一個女子亂了既定分寸。我倒覺得元笙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李錫珩一曬,道,「原來母親心裡早就有數,卻來誆兒子說些傻話。母親的眼光自然是高過兒子許多,只是笙表妹近來飽受流言之苦。流言雖無稽,也到底傳得京師人盡皆知。兒子恐怕她日後在那個位子上,更易受人攻訐污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