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松被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這一箭為努爾哈赤的十三子賴慕布所射。

  他奉努爾哈赤之命,領兵埋伏於山上伏擊杜松,一見這位老將中箭墜馬,當即跳下馬來,伸刀割下杜松的腦袋,去向他的父王報功領賞去了。

  跟隨杜松的士兵,當即四散逃去,在八旗兵馬的追殺過程中,有的幸運逃脫了,有的跳崖跌死了,只有少數人投降了後金。

  這一仗結束之後,平原、山岡、河谷,樹林,全被潰軍塞滿了,杜松軍屍橫遍野,八旗兵血流成河,明朝的杜松軍全軍覆沒,努爾哈赤的八旗軍獲得了全勝——但是,也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

  賴慕布帶著杜松的人頭,回到大營,去向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報功領賞。

  努爾哈赤向侍衛招招手,說道:“送過來,讓朕瞧瞧。”

  努爾哈赤早與杜松相識,還一向十分敬畏這位山海關的杜總兵,說道:“杜太師!務請見諒,你的節操如山嶽堅定,朕一定不忘你的友誼,隆重殯葬。”

  然後,派人立即訂做木盒,將杜松人頭收管好,等到打敗明軍之後,要厚葬他。

  這時,有士卒進來報告:“杜松軍中的監軍張詮被捉住了。”

  努爾哈赤忙向范文程問道:“這位張詮是怎樣的人?”

  “張詮雖是文人,卻耿介廉潔,質樸自愛,是明廷中少有的忠臣。”

  努爾哈赤未等范文程說完,立即吩咐:“快去把張詮帶上來!”

  不一會兒,張詮被五花大綁押進來。可是,他見了努爾哈赤卻立而不跪,怒目而視。

  努爾哈赤不但不氣,反而熱情地說道:“張詮大人是一個好人,快把他的綁繩鬆了!”

  張詮卻不領情,反而張口大罵道:“你這個狡猾的叛逆,明朝沒有虧待過你,為何要興兵謀叛?這不是以惡報德?”

  努爾哈赤哈哈哈笑道:“朕知道你張詮是個忠臣,只是不想讓你充當明王朝的殉葬品。”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九章(22)

  ---------------

  “少廢話!我張詮熟知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絕不會叛明降你當漢奸,要殺就殺,何必囉嗦!”

  努爾哈赤仍不死心,立刻派人把杜松的腦袋送來,想用它來敦促張詮投降。

  此時,張詮接過一隻盤子,見上面有一顆鮮血淋瀝的人頭,仔細一看,忙用雙手把那人頭捧在懷裡,放聲大哭起來:“杜將軍啊!你不聽俺的忠告,現有今日之敗!你勇武大半生,這一仗敗得這麼慘!你上負皇恩,下負將士,我張詮生不能替你報仇,死當追殺韃賊之命!”

  說罷,只見他兩眼圓睜,目光如炬,雙手將杜松的人頭使勁向努爾哈赤擲去!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費格拉哈一個箭步竄過去,輕輕一揮手,把杜松的人頭打落地上。

  努爾哈赤大怒,立即喝道:“混帳東西!朕本來憐惜你的為人,卻為何這等無禮?拉出去砍了!”

  過了一會兒,侍衛將張詮的人頭捧過來,努爾哈赤看後,指著張詮的人頭,向范文程說道:“如此腐敗無能的萬曆朱翊鈞,居然還有這樣的忠臣志士,令朕欽敬之至!”

  范文程聽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默默無言,只是低下頭來看著地面。

  這時候,探馬進來報告道:“明朝的北路兵馬,開原總兵官馬林帶領二萬餘人,從三岔口出邊,正往都城開來。”

  努爾哈赤聽後,忙問范文程說道:“朕聽說馬林是個文人雅士,真的麼?”

  范文程立即答道:“報告陛下,這馬林乃室城人,平日喜好詩文,只是裝璜門面,其實,只圖虛名,無真才實學,又不懂軍事。”

  努爾哈赤聽完,立即笑道:“好哇,這馬林雖是一隻狸貓,咱們還要把他當作一隻老虎來打,不可掉以輕心啊!”

  於是,他把防守開原、鐵嶺的兵力調來,與攻打杜松的兵力合在一起,向馬林軍殺去。

  當初,遼陽誓師後,楊鎬命令馬林帶領兵馬從三岔口(今鐵嶺東南三岔子)出邊,三月二日必須趕到二道關與杜松軍會師,再向後金都城赫圖阿拉進軍。

  但是,馬林提出許多藉口,堅持要從靖安堡(今遼寧省開原縣東尚陽堡)出邊。

  當時在場的監軍潘宗顏向楊鎬說道:“這馬林不願走近路三岔口出邊,卻要繞此而行,走遠路,從靖安堡出邊。請經略大人想一想,這是為何?”

  楊鎬立即反問道:“你說馬林是為什麼?”

  “此人一向腐懦無能,難以共事,這是他故意貽誤軍機大事,臨陣退縮不前的表現,切不可遷就他,還應堅持原來的部署。”

  可是,楊鎬卻把這十分嚴肅的軍事行動,當作人情關係對待,竟不滿地說:“馬林文武皆備,現有大學士方大人的保薦書信在此,你無需饒舌!”

  潘宗顏監軍碰了一鼻子的灰,氣得嘆道:“讓這一些庸人統軍,我等終將自身難保。”

  再說馬林於二月二十八日,率領一萬五千多兵馬出發,因為對出邊的地點有意見,居然一踏上征途,便故意拖延,行軍速度十分緩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