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三月,努爾哈赤最後一次到北京“朝貢”,路過山海關時,曾受到杜松的熱情招待。

  當時,杜松任山海關總兵官,二人酒後,杜松曾帶領努爾哈赤登上山海關城樓,背靠萬里長城,面對大海,發思古之幽情。

  努爾哈赤回憶起來,還歷歷在目,如今兵戎相見,已成戰場上的對手,想到此,他不禁嗟嘆幾聲。

  為了要網住杜松這條大魚,努爾哈赤派遣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各處率領八旗兵馬,快速行軍,趕到界凡城。

  此時,杜松軍一部分駐紮在薩爾滸山下,另一部分由杜松帶領,正在激烈地攻占吉林崖,雙方戰鬥劇烈,死傷慘重。

  後金四貝勒按照努爾哈赤的意思,先攻破薩爾滸的明軍主力,再回頭圍攻吉林崖的杜松軍。

  當時,後金八旗兵馬約四萬五千人,而薩爾滸的明軍僅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努爾哈赤集中兩倍以上的優勢兵力,進行圍攻,使後金軍隊完全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明軍的薩爾滸大本營,由總兵王宣、趙夢林等主持,他們用戰車環陣,並在外圍挖塹、埋樹柵,又在外面布列火銃、大炮,用旗鼓壯威,準備與後金進行一場廝殺。

  兩軍攻戰開始以後,努爾哈赤先命令先鋒軍衝殺,明軍立即放火銃,燃放大炮。眨眼之間,血肉橫飛,八旗兵仰面扣射,萬矢如雨,紛紛落在明軍中,與此同時,那些鐵甲騎兵奮力拼殺,反覆衝擊,銳不可擋。

  王宣、趙夢林等,緊守營門,指揮兵士與八旗兵激戰。

  由於旗兵兇悍異常,那種有進無退的戰鬥作風,令明軍將士膽寒,特別是那鐵騎,只是集中突破一點,逐步擴大,然後再攻陷方陣,突破戰線,粉碎聯隊,驅散步兵,使全軍瓦解。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九章(21)

  ---------------

  這是八旗兵的一貫打法,保守的明軍,用戰車列成方陣,一旦被旗兵突破一點,必將全軍潰敗。

  總兵王宣已看到這危險,便說道:“如今杜將軍那邊消息不通,這裡的炮手已死傷多人,面對八旗兵的輪番衝擊,咱們在此被動地死守,怎麼辦?”

  二人正商量對策,士卒進來報告道:“後金的騎兵又衝來了!”

  兩位總兵急忙從營里走出來,只見後金國的騎兵,如洶湧的波濤,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很明顯,努爾哈赤依恃眾多的兵馬,決心消滅明軍的薩爾滸大營,他們的騎兵對被動的明營進行一次又一次地衝擊,塹壕阻不住,樹柵又怎能阻得住?戰車更阻擋不住!

  儘管明軍的反擊也很猛烈,由於火銃、大炮不能及時打出去,對旗兵的威脅減少了,就更能顯出後金鐵騎的威力。

  此時,總兵王宣與趙夢林揮舞著手中的兵器,指揮明軍反擊,嗓子啞了,眼睛紅了,他們多盼望能有一支援軍到來喲!……

  薩爾滸大營被攻破了,到處一片狼藉,戰車、大炮、大銃、兵器、盔甲,散亂地躺在還冒著硝煙的戰場上,特別是那些缺胳膊少腿的屍身,有的血肉模糊,有的面目全非,有的口歪眼斜。

  攻下薩爾滸大營的八旗兵馬,努爾哈赤及時指揮他們去吉林崖增援。

  當時,杜松率領的兵馬,雖然在吉林崖下獲得了及時喘息的機會,但是聽到了薩爾滸營被攻陷了的消息,軍心早已動搖。

  此時,八旗士兵又從崖上衝下來了,由薩爾滸撤過來的八旗兵從後面包抄過來,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明軍連續疲勞作戰,士氣更加低落,只是由於杜松身先士卒,率先砍殺,明軍才振奮精神,積極參戰。

  這時候,努爾哈赤坐在高高的山坡上,俯看著兩軍混戰的場景,被杜松的勇猛拼殺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見他光著脊背,手中的長槍如一條遊動的蛟龍,上下垂旋,左右翻滾,所到之處,八旗兵紛紛倒地,不消半個時辰,在他周圍已是屍骸遍地。

  努爾哈赤不由得說道:“真是一員猛將啊!此人若是肯能歸降,何止甚於千軍萬馬?”

  可是,轉而一想,像杜松這樣的老將,又怎能像李永芳那樣,會輕易地投降呢?既然他不能為後金所用,在當前情況下,就不能讓他脫圍出去,否則,就是放虎歸山。

  想到這裡,努爾哈赤不再遲疑,立即命令:“集中兵力圍擊杜松軍,要用五倍,甚至十倍的兵馬,將其困住,決不能讓杜松跑掉!”

  努爾哈赤的這一聲號令,吹響了向杜松最後一次進軍的角螺,八旗士兵從河畔與叢林,山崖與谷地,從四面八方,以數倍於杜松軍的兵力,鋪天蓋地,合圍過來,重重包圍,勢如鐵桶一般。

  這時候,杜松已及知薩爾滸大營被攻陷,大營的士卒早被攻潰了,盼望援軍到來的希望已經渺茫,便想率領這些殘餘的兵馬,奮勇殺出重圍,避免全軍覆滅的後果。

  但是,八旗兵馬層層包圍,殺退一批,又上來一批,放眼一望,四周黑鴉鴉的,全是後金的旗兵,不時發出叫喊聲:“要活捉杜松!不要讓杜松跑掉!”

  杜松兩眼發出火光,又飢又渴,正在用盡平生之力向前衝殺之時,突然被飛來的一箭射中面門,遂墜馬而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