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路的總兵官劉綎,多次向楊鎬申請徵調川軍,也遭到楊鎬的拒絕,不予辦理。

  身為統帥的楊鎬,對部下的合理建議與要求,充耳不聞,又驕躁寡謀,盲目樂觀,只是催促進兵,置天時、地利和人和於不顧,強行安排四路大軍出師的具體時間為:

  西路瀋陽、開鐵兩路於三月二日到二道關,合營後再分路向赫圖阿拉進軍。

  四路大軍務必在三月三日會師於赫圖阿拉,率先到達戰地的以炮聲為號。但是,楊鎬作為全軍統師,不知彼,不知己,又不聽諫言,不熟悉地理,不察敵情,又不親臨戰陣,還在瀋陽坐檯點將,又怎能將戰爭引向勝利呢?

  且說杜松領兵於二月二十九日到達撫順宿營,為了按時到達楊鎬指定進軍日期,不得不下令士兵手持火把,星夜急速進軍。

  這就為努爾哈赤的伏擊提供了有利條件。

  杜松軍的監軍張銓,雖是讀書人,卻遇事多謀,作風正派,他向杜松建議道:“如此晝夜急行軍,士兵疲勞太甚,萬一誤入敵方險境,後果不堪設想。”

  杜松說道:“若是誤了楊鎬規定的軍期,又將奈何?”

  於是,大軍來到渾河邊上,杜松急令兵馬連夜過河。

  都司劉遇節也向杜松建議道:“張監軍的話很有道理,如夜半三更渡河,一旦敵兵襲來,我大軍將首尾不顧。”

  但杜松懷著對楊鎬的滿腹怨憤,帶著求戰心切的思想,不聽二人規勸,反而輕蔑地說道:“大兵義旗東指,誰敢犯顏?何況楊鎬的兵期切近,哪有停下來的可能!”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九章(20)

  ---------------

  杜松說罷,急令士兵試探渾河水勢,選擇渡河地點,不多時,探馬來報告說:“河水不深,僅及馬腹,河中還有小船數十隻哩!”

  杜松聽了非常興奮,他一邊舉杯痛飲,一邊時眾將領高聲地說道:“這真是天人齊助啊!”

  於是杜松將軍棄船不坐,身不披甲,策馬大呼而進,一邊又急催軍卒過河。

  此時,他手下的將士見他未披甲冑,喊道:“請杜將軍慢走,披上盔甲再進!”

  杜松聽了,大笑不止,並且大聲咋呼道:“置身戰陣,披上堅甲,豈是大丈夫所為?老夫從軍以來,不知甲重幾何?今日,你們眾人想以盔甲苦累老夫不成?”

  在談笑之間,杜松與眾軍兵已經涉水到河中間,當時,進入河中的有杜松本部桑兵,以及都司劉遇節的五干騎兵,人、馬、車營近萬。

  兵馬剛到河中段,忽見上游幾丈高的水咆哮而下,向杜松軍猛撲過來。

  此時,總兵官趙夢林看見水勢猛漲,感覺勢頭不對,向杜松大聲喊道:“杜將軍!要立即停止過河,上游有人放水,小心中了敵人的埋伏。”

  但是杜松毫不理會,堅持過河。

  此時,渾河水位猛然升高几尺,河水流速也加快了,渡河的士卒有的已被掩死,更多的人各自逃命去了。

  據估計,淹死的士卒約有一千多人,大炮等重火器都阻於河對岸,杜松軍被一分為二。

  當時,正是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夜裡就更冷了。尤其是過河時衣服又濕了,夜風一吹,更是寒氣逼人,凍得士卒們直打寒顫。於是,軍不成軍,隊不成隊,亂作一團了。

  正當杜松的過河士卒在背水受凍時,忽聽角螺齊鳴,鼓聲大作,漫山遍野的伏兵,一下子沖將過來,向杜松軍發起了攻擊。

  這時候,一萬多隻火把,映紅了半個天空,喊殺震撼山谷,特別是有個喊聲更加響亮:“活捉杜松!不要讓杜松跑了!”

  直到此時,杜松才如夢初醒,知道自己是背水陷伏,處於十分危險境地。他心裡明白,若不當機立斷,脫離險境,這背水作戰的結果,將難以脫身。於是,他急中生智,馬上下令全軍迅速集結起來,近戰敵人,自己立即上馬,親自帶領家丁和渡河士卒,主動向後金軍衝殺過去。

  後金伏軍首戰杜松的是大將哈都,二人只戰了十幾個回合,哈都敗陣而逃。

  兩軍混戰一起,杜松雖然年老,但英勇不減當年,他奮力拼來,時而挺槍亂剌,時而抽出腰間大刀砍殺,殺得後金軍紛紛敗退。

  正當杜松衝出重圍,哈都又來相戰,杜松一見分外生氣,大喊一聲:“賊將看刀!”

  二人斗到十多個回合之時,杜松將手中槍一擰,把哈都的槍擋住,左手抽出大刀,對準哈都頭部砍去,那哈都一見刀光一閃,知道不好,急忙閃向一邊,只聽“咔喳”一聲,哈都的左臂被砍了下來。哈都疼得大聲嚎叫著,拍馬逃跑了。

  “賊將!往哪裡逃?”

  杜松隨後緊緊追趕,直趕至界開山下,向身後的士卒下令道:“陣勢要嚴守不亂!對敵軍要繼續放炮、放銃,要穩、准、狠!”

  由於杜松帶領軍隊主動進攻,勇猛拼殺,隊伍士氣很旺,但是,他的部下有些將士卻被這小小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誤以為勝局已定,便目無軍紀,不聽號令,各自爭功,無心奮戰。

  努爾哈赤一向看問題很敏銳,他說道:“別看明軍分四路進攻,實際上杜松軍為全軍主力,只要網住杜松這條大魚,其他三路就容易對付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