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臣額亦都氣憤地說道:“自古以來,搞這種恐怖手段的人,很少有成功的。只要咱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形成銅牆鐵壁,任何陰謀詭計,狡猾的伎倆,必將自取滅亡!”

  大臣費英東也說道:“俗話說:‘有事不可膽小,無事不可膽大。’只要咱們擦亮眼睛,遇事謹慎,提高警覺性,就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百事順利!”

  說到這裡,費英東轉過臉去,對他的兒子費格拉哈諄諄囑咐道:“你要意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可不能大大咧咧、毛手毛腳啊!”

  自此以後,對努爾哈赤的保衛更加嚴密了,赫圖阿拉城不僅白天警衛森嚴,夜裡更增加了巡邏人員。

  白天,何和理與邵魁領著人各自巡哨、檢查;夜裡,滿淺與皇太極在內城、外城巡邏,費格拉哈對努爾哈赤的飲食起盡進行全面負責,其父費英東有時也自動參加了警衛活動。

  因為警衛工作嚴謹縝密,楊鎬派到赫圖阿拉的四位刺客,終被何和理等誅殺。楊鎬也終於放棄了刺殺始爾哈赤的計劃。

  努爾哈赤對萬曆的“懸賞”與刺客的襲擾十分惱火,便將一名被擄來的漢人,割去雙耳,令其鮮血淋漓地送信給萬曆皇帝。

  在這封措詞強硬的信中,他說道:“……若以我為非禮,可約定戰期出邊,或十日,或半月,攻戰,決戰;若以我為合理,可納金帛,以圖息事!……”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九章(19)

  ---------------

  萬曆皇帝看信之後,氣得說不出話來,只寫了兩句話,八個字,作為回答:“調兵遣將,犁庭掃穴”。

  於是,雙方的戰爭氣氛日益緊張,戰事已不可避免了。的明廷雖然積極主戰,但是兵餉不濟,將不出關,兵不聽調,困難重重。

  明廷原定萬曆四十六年,即天命三年六月出兵,不得不一再延期,直到八個月之後的萬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的二月,酌定兵馬,兵分四路:

  以杜松為主將的西路,即撫順路;以李如柏為主將的南路,即清河路;以馬林為主將的北路,即開原路;以劉綎為主將的東路,即寬甸路。

  明廷又脅迫朝鮮出兵,其官兵一萬餘人歸劉綎節制,屬東路軍。明朝四路兵馬八萬多人,加上朝鮮援兵,共有十萬多兵馬。

  六月二十一日,明朝兵馬大元帥楊鎬在遼陽練武場誓師,他宣布軍紀、軍令如下:

  若有遲誤軍期或遲留不進的,大將以下者論斬;官軍有臨戰不前的,立即斬首;

  當敵人敗走以後,准許割取敵人首級報功;

  若是敵軍未敗,就先行爭割首級的,無論官兵,立即處斬;等等。

  楊鎬共申明軍令、軍紀一十四項,官兵有違令者,立即斬首。為了殺一儆百,以振軍威,楊鎬拿出尚方寶劍,命令道:

  “將那個在撫順官失守時,臨陣脫逃的指揮——白雲龍梟首示眾!”

  在論武場的東南角上,有一個斷頭台。劊子手把白雲龍綁在柱子上,劊子手的大刀一揮,白雲龍的人頭骨碌骨碌滾到斷頭台下邊去了。

  傳令兵走上前去,把白雲龍的人頭掛在台邊的柱子上。

  經略楊鎬鑑於十萬大軍整裝待發,也覺得勝利在握,滅後金不在話下,公開揚言道:“韃子若要與官軍相抵,勢必以卵擊石,如飛蛾之投火也。”

  於是,二月二十四,即在出兵前夕,楊鎬頭腦發熱,竟派遣女真人一名,前往後金去下戰書。

  書中號稱出動大軍四十七萬,三月十五日將分別挺進,公然把進軍日期通知努爾哈赤。

  一向善於用兵的努爾哈赤接到戰書之後,及時召開會議,他在會上說道:“後金國一定要與明朝打仗了,希望各貝勒大臣們作好準備,是厲兵秣馬的時候了!朕的原則還是那句老話:恁爾幾路來,朕只一路去!”

  為了及時、準確地了解明軍的動向、部署實力等情況,努爾哈赤要求負責情報工作的何和理、滿淺等,把在撫順關掠來的漢人,選出一部分進行認真訓練,讓他們化裝成各種生意人,或是貨郎、叫花子等,到關內外的明朝的各地搜集、索取軍事情報。

  努爾哈赤親自去察看地形,在明朝軍隊將要進軍的牛毛嶺一帶,布置士兵砍伐大樹,設置路障,根據地勢的險劣,分別布署兵力。

  在渾河邊上,他親自下水測試河水的深度和河水的流速,對部下說:“四路軍是明軍的主力,這渾河是他們必經之道,要讓這渾河成為埋葬明軍的墳墓!”

  皇太極提出自己的建議:

  “先在渾河上游築壩蓄水,等明軍涉河時,再掘壩放水;另在附近埋伏一支人馬,趁他們渡河時襲擊一下,可以挫傷他們的銳氣!”

  努爾哈赤聽後,當即答應道:“與朕的想法一致,就如此辦吧!”

  戰前,努爾哈赤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為打敗明軍創造了各項有利條件。

  明軍各路兵馬於二月二十一日誓師之後先後出邊,可是十六月開始,天降大雪,到處冰水雪地,兵馬無法通行,只得又停下來。

  兩路軍總兵杜松,為人正直,敢於直言,身上的刀痕與箭瘢多處,從不貪財惜命,大有名將廉頗的風度。他對楊鎬的“分兵合擊”提出反對意見,遭到楊鎬的忌恨,心中鬱鬱不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