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一方面,正因為過去見過大木印的存在,對於這種投機取巧的法子,心中並不喜歡,他覺得唯獨用手謄寫,才是體現態度的行為,更顯得人有氣度,還能錘鍊書法,陶冶情操。

  事實上,唐典的心裡還隱隱感到不妥,卻說不出這個不妥源自何處,只是無論怎麼樣,都更傾向於拒絕這個選項,只是拿不定家中的主意,因而沒有立刻回絕罷了。

  陳止看出了兩個人的心思,笑道:「行,頃刻之間,你們難以做出決定,那也是正常的,不如回去與家中商談一下,這兩天給我回復就可以了,到時候我們再商量具體的事宜,以及唐家要負責哪裡。」

  唐典點點頭,跟著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若是最後決定要那燒制陶瓷之法,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見到成品?又是否是交給唐家來燒制?」

  「燒制之法,自是不能拿出來的,你也明白裡面的道理,」陳止笑了笑,知道唐典這麼問,其實心裡已經有傾向和選擇了,「至於這成品,這兩天就會讓你們見到了,我已經有所安排。」

  得到了回答,唐典在安心的同時,又不免失望,但還是拱手過,隨後領著自己的侄子離開。

  等人一走,陳止卻坐在桌後,沉思了起來。

  「唐家的選擇已經很清楚了,那印刷術的事,看來是很難假借世家之手行事了,至少目前如此,只能先我自行推廣,然後在看機會行事。」

  他心裡很清楚,有關印刷術的問題,看起來是技術上的考量,可一旦推廣開來,那就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過去的書冊靠手謄寫、抄錄,無論是傳播還是傳承、收藏,都受到很大限制,普通的布衣百姓很難接觸到,當然,除了這些人力因素之外,還有紙張的成本在限制,因為造紙的不易,以及簡牘的存在,限制了知識的傳播,但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則知識的傳播,就不會在受到限制了。」

  想著想著,他站起身來,來到窗戶邊上,朝著外面看去。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大片的屋舍,多數都是富貴人家的居住之處。

  「古來之人,爭霸廝殺,疆域可以擴張到很遠,但最多也就是幾百年天下,除了那諸侯分封的周朝,就是前世的漢朝,將東西漢加起來,也就是四百年的時間,即便算今世,把新漢也接上去,就現在朝廷的這個德性,顯然也是到了走下坡路的時候了,整個漢朝也就是五百年的歲月,甚至這單算新漢,都可能只有二百年不到的命運,就這還要派出周邊部族的影響。」

  實際上,那個華夏斷絕的事,一直困擾著陳止,他也在思索著傳承絕學的意義,最近隱隱有了一點心得收穫。

  「莫說是這新漢,就是後世的幾個朝代,也不過三百年的治亂循環,開國之處,因為戰亂的原因,人口減少,無主土地眾多,可以分配於眾人,於是經過繁衍,就會迎來盛世,但經過發展,土地兼併嚴重,最終就要走向毀滅,不管開國的時候創立的多麼完善,也無法避免,畢竟一個人撐了死,也就活個百年,如何能控制得了後面的事?」

  「若是以兵事起家,一同八荒**,建立地上王朝,也不過就是三百年天下,更不要說當下因為技術的傳播,冶鐵的革新,周圍的遊牧部族接連崛起,恐怕也是華夏斷絕的一大隱患,與之相對的,則是另外一種傳承,那邊是文化與思想的傳承!」

  「後世的國家,多數都是民族國家,但也有文明國家存在,這就是思想、文化、習俗的巨大威力,如將刀兵鐵血看做是**和表面上的征服,建立的王朝,便是這種征服的直接體現。」

  「那麼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等習俗,便代表著精神與內里的變遷,只要深深根植,那麼不分種族血脈,都可以傳承下去,千百年後亦可視當年風姿,比三百年的治亂循環要悠久和漫長,但也不能忽略掉行政手段的影響,但總的來說,比王朝三百年要恆久,這應該也是繼絕學的本質所在,但兩者卻非對立,應該相輔相成。」

  「這有些類似修行,不過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修行,征戰、攻伐就是外功打熬,是外煉骨血,以血肉為舟,跨越歷史長河,但若無內省,終究腐朽;而學問、道統便是內修,塑造民族、文明的精魂,凝練精華,流傳後世,但若完全沒有外力護持,也難免迷失、沉淪,這以國朝為基的修行,我是否可以掌握?」

  這麼想著,他對於當下這印刷術的傳播,自然是十分看重,因為要知識無疑是傳播和塑造他人思想的重要因素。

  「先不想太遠,當下這種情況,這印刷術先自己搞起來,也不急著傳播到洛陽以及更南邊,現在我掌控的土地上進行實驗,等時機成熟了,再進一步推廣,正好可以通過代郡世家,觀察一下士族對於印刷術傳播後,知識從上往下面轉移,是個什麼態度。」

  原本的知識是世家壟斷,就算有寒門子弟崛起,但其源頭還是世家,所以並沒有激起多大的風波,畢竟寒門子弟嚴格來說,也是被歸納到士族範疇的。

  但書本和印刷術可就不同了,能大幅度減少平民階層獲得知識的成本,並且大規模的傳播,等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激發相關的訴求,這就和士族的根本利益發生了衝突,那些士族中的有識之士,肯定在一開始,就能發現問題所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