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經過幾場大戰,恩威並施,震懾之後再加以拉攏,這代郡的世家算是被我徹底馴服了,但直接在他們麾下的人群中實驗,還是有風險,而且沒有群眾基礎和同盟,連我這邊的心腹中,恐怕陳梓都會隱隱反對,也就是蘇遼和周傲有可能成為盟友,所以這最早的一批目標,應該……」

  想著想著,他再次忙碌起來。

  這一忙,一直持續到深夜,卻依舊沒有結束,等他放下筆的時候,門外正好有敲門聲傳來。

  「進來吧。」

  很快,陳舉推門而入,手上還拿著幾封信,他一邊走,一邊說道:「太守,前線剛剛傳來了消息。」

  陳止點點頭,接過信大致看了幾眼。

  這信其實來自兩個地方,一處就是代北的屯兵之處,而另外一處則來自拓跋部。

  代北只有一封信,上面訴說著大概的情況。

  「很好,不光抓住了汪荃,還擊潰了段文鴦餘下的一半人馬,驅散了接近一萬五千人,俘虜三千,還有諸多部族願意歸附……」

  想著想著,他微微閉眼,等重新睜開,便對陳舉說道:「去把蘇遼、陳梓叫來。」

  「諾!」

  陳舉點頭稱是,但卻沒有立刻動作,而是猶豫了一下,才對陳止說道:「這個時間了,您也該休息了。」

  陳止一愣,然後點頭道:「嗯,等處理完此事,便去休息。」

  陳舉遂不多言,轉身離去。

  而陳止則拿起了剩下的三封信,這三封信都是來自拓跋部的,乃是分別出自拓跋單于、拓跋鬱律,以及束交與張亢。

  打開信,稍微了看過,陳止便笑了起來。

  「這幾千人來的正是時候,豈不就是理想的選擇?不過以鮮卑人的性子,必然不會送來太多孩童,那不妨借著這個機會,給他施施壓。」

  這麼想著,陳止研墨提筆,當場寫起了回信。12

  第651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

  當陳梓與蘇遼趕來的時候,就看到陳止伏案而寫,奮筆疾書。

  二人也不打擾,就在旁邊等著。

  陳止則很快放下筆,看著兩人,笑道:「你們來了,先看看這幾封信。」

  說話間,他將除了拓跋鬱律之外的其他幾封信,都遞了出去。

  那拓跋鬱律給陳止的書信,算是私人書信,說的也不是什麼公務正事,而是探討了一些經意文章。

  當然,陳止很清楚,這種書信看似私信,其實也是為了拉近關係,說不定都是那位鮮卑大單于特意吩咐下,拓跋鬱律才寫下來的,就是要用人情拉近彼此的關係,不過終究不好展露於外,況且裡面也沒有什麼和代郡布局有關的內容。

  很快,陳梓和蘇遼就把幾封信看了一遍,隨後各自長吐了一口氣。

  「恭喜太守,代北既定,則代郡定矣!」陳梓笑著回答,同時感到肩頭重壓,頃刻間就減輕了一多半。

  這代郡一旦被徹底掌控,加上陳止準備的單梢砲和新兵,再算上幾個部族的歸順,那就算是王浚要再來找麻煩,也要掂量掂量了。

  「現在看來,短時間內,太守是不用擔心代郡的人口不夠了,」蘇遼這般說著,「這代縣的俘虜裡面,有三個部族願意歸順,而那代北之外,又有四個部族願意歸降,這就是七個願意歸附的部族,滿打滿算差不多也得近兩萬人啊,有了這一批人手,操練起來,就是精銳騎兵!」

  陳梓卻搖頭說道:「這些畢竟不是中土之人,即便歸順,也不可太過信任,況且他們之所以歸降,實乃形勢所迫,或許等局勢一變,就要紛紛離去。」

  「此事我亦知道,」蘇遼卻沒有分辨,而是順著那話,繼續道:「不過,這並不是說部族不可用,那草原上的崛起之主,哪個麾下不是有諸多部族,只要其勢在,則眾皆不敢違逆。」

  「那這些人要安排在哪裡?」陳梓針鋒相對的問道:「代郡人口少,而地盤相對不小,那北邊有諸多內遷的胡人了,這些年下來也未能歸化,甚至都不願意編戶齊民,留下來就是個禍患!再遷胡入內,豈非是火上澆油?」

  說著,他拱手對陳止道:「太守,之前就有大賢上奏朝廷,有《徙戎令》一說,這胡人若留在華夏境內,必有隱患,但朝廷過去因北方人口損傷太過,便遷邊以實內,期望靠著這些化外之民能補充人口,但如今天災一現,便就生亂,縱觀幽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地,無不是接納異族最多之地,可見非吾族類,其心必異!不可放縱!」

  果然,這個時代的人,很多已經看出問題癥結了。

  聽著陳梓的話,陳止忍不住感慨起來,但旋即又在心裡搖搖了頭。

  「可惜啊,如陳梓這般士人的擔憂,是站在長遠利益上來看的,但真正掌權的人,卻要考慮短期利益,對於那些以土地為根本、以人口為權利根基的大地主而言,外來的人口是無分中原還是四邊的,只要是人,就可以為他們提供便利,乃至還能藉口向朝廷要錢,一如後世泰西之地的難民之災,皆知並非久策,但因一時之利,卻難以停下,久而久之,積重難返了!」

  這麼想著,他也說道:「你們二人說的都有道理,所以這部分歸順的部族,是不能留在代郡境內的。」

  陳梓、蘇遼一聽,都品出了一點意思。

  「太守的意思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