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典立刻順勢就問道:「這燒制之法,我等皆能明白,不過這印法到底有何玄機,還望太守能夠明言。」

  陳止便笑道:「這印法,其實也不算什麼稀罕事物,不知唐君可曾見過那道教的大木印?」

  「太守說的,可是道家真人用來印下符籙、符篆的木印?」唐典點點頭,「我是曾見過的,此印頗大,其下雕刻有紋路,看著就是一個放大的印章,聽說現在也有佛家之人,學者將木刻的佛像和團,用墨印印在經卷首或者經文的上方。」

  「唐君果是見多識廣,」陳止點點頭,「我說的印法正是與此有關。」

  「難道是刻印這種大木印?」唐資想了想,卻搖搖頭,「恕在下愚鈍,便是刻印再多,恐怕也只有那真人與佛家之人才會需要,尋常的士人自有其章,斷然不會用上這般巨大之物。」

  這說法很委婉,說白了,就是這東西太大了,又不美觀,看起來太土,用著掉價,在士人圈子裡根本沒有市場。

  這也體現出了唐資對市場趨向和航行的敏銳。

  陳止卻道:「並非如此,而是利用相似的印法,將文章拓印下來。」

  「哦?」唐典聽到這裡,終於來了一點興趣,「願聞其詳。」

  「兩位應該知曉,如今城中有不少北上的南客,」陳止也不囉嗦,直接說出了關鍵所在,「這些人所需的,無非便是陳某的通典,但以人力書寫,便是思路再通常,寫成一本至少也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這還只有一本,可過來求索之人卻遠遠超出這個數字,事後讓人謄寫,又要花費諸多時間,還有可能有錯漏,因而便可用這拓印之法,迅速且快捷、準確的拓印下來。」

  「原來如此,但是此法到底有何特異之處?」唐典皺起眉頭,覺得地方無法想通。

  這也是正常的,畢竟是過去未曾接觸過的東西,而且還是提前了幾百年接觸,哪裡能想通其中關鍵?

  不說幾百年,就是後世,十年前後的科技成果,都有著巨大差異,而陳止所提及的赫然便是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改變知識版圖的恐怖大殺器——

  印刷術!

  在後世的人看來,或許印刷術不過是稀疏平常的技術,隨處可見,乃至在一段時間內,紙質圖書都有要被滅絕、取而代之的趨勢,但在古代,這個技術的誕生,卻足以稱之為驚雷。

  以至於,在之前,陳止權柄不穩、沒有足夠實力的時候,他都是將這個想法深深隱藏起來,半點也不泄露出來,最多就是動動造紙術的心思。

  而如今,隨著局勢的改變,整個代郡已經落袋為安,而後續計劃也已經建立,整個幽州都被他視為目標。

  既然有了立身的實力,那下一步當然就是進行人道改造,卻不是單純的疆域改造,而是思想、知識上的拓展。

  印刷術正是第一步。

  不過,印刷術的起源時間雖有諸多說法,甚至都有東漢的提及,但陳止來到這個時代才發現,東漢誕生之說並不可信,因為有太多的條件制約。

  果然,在經過最初的驚異之後,唐資立刻憑著經驗,提出了疑問:「太守之思果然不凡,我等不及,但這大木印之法缺陷不少,以來是難以凝墨,而且常有磨損,更不要說,那經書首頁也就罷了,畢竟是一整頁,只是拓印一個符號,但按著太守您的說法,您口中的印法確實要拓印諸多文字於一頁,那這紙張本身就很難承受,可能木印一落下,墨跡滲透,字字影響,那就模糊難辨了。」212

  第650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

  唐資問出來的這些話,其實正是問題的根結所在。

  有的時候,一個技術之所以沒有發展出來,不是人的點子不夠,而是客觀條件的限制,這就好像是在蒸汽機的時代,再怎麼智慧絕頂的人物,看著那蒸汽機也無法聯想到計算機,最多是幻想出差分機。

  而印刷術也是如此,造紙技術和制墨技術,都是印刷的瓶頸所在,當你注意到,用雕刻好的模板,只能拓印出一團模模糊糊的字跡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這個思路錯誤了。

  「當下的主要問題,就是這個拓印下來,就是模糊一片了,不過這方面我已經有了解決辦法,」陳止面對兩人的疑問目光,笑道:「代郡紙乃是皮紙之意,纖薄而平滑受墨,而那本《齊民要術》中,更是記錄著不少制墨之法,這兩點解決了之後,自是可出成品。」

  《齊民要術》?

  對於這個名字,唐典、唐資並不陌生,知道是從陳止府中流傳出去的一套農書。

  這套農書,雖然借了原本歷史上的名號,但讓陳止完全重複那本書的內容根本不可能,因為所處的情況截然不同,因而裡面有很多,其實是陳止將記憶中的各種農書綜合起來,結合後世的經驗,統籌而出的,然後借著齊民要術之名而出。

  這書中內容,自從陳府傳出,便對代郡的不少農家造成影響,也已被印證不少,漸漸受人推崇,只不過其為農書,尋常的世家之人倒是不喜閱讀這樣的著作,是以這唐典二人,倒是不知道裡面還有制墨之術。

  不過,雖然陳止說的很清楚,但唐典和唐資經過眼神交匯之後,還是拿不定主意,當然,更大的原因,還是這所謂的印法,過去並未出現過。

  一個沒有出現過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市場前景,著實是難以預料的,哪怕是配合著已經證明價值的代郡紙,依舊還是讓人心裡打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