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陣當以正立,有步騎相合,而我大漢之陣,兼有弩兵相從,而北方軍陣,應對胡人快馬,又常有車兵在列,以設障礙。」

  「陣勢非常勢,而陣中兵力,亦非常數,公孫瓚的方陣,有兵四萬人,而袁紹之陣,用兵數萬,張悌之陣,用兵三萬有七,曹操十重陣,則為五千人,田豫圓陣,用兵一千數百。」

  「戰陣之兵,亦有區分,分先登、中堅、殿後與側翼。先登部署於敵陣對面,即陣首,沖陣在其,反衝陣亦靠之;中堅部署在陣中,公孫瓚便以親兵白馬義從為中堅,乃承其陣,而殿後則如其名,布置在最後,可掩軍撤退;側翼,則又稱『側』,部署於側翼,承擔掩護己軍,又或自側攻之……」

  陳止便這麼一單單,一件件,將戰陣種種都羅列出來,伴隨話語,講述與眾人,在勸學茶效應的影響中,前排的人對陳止的聲音聽得最清楚,所以他們的記憶也最清晰,感覺陳止說出來的每一句話,自己都不僅能理解,還能記下來,比平時不知道強出了多少。

  而中排之人,聽起來就有些艱難的,要靠著台下高喊之人的配合,才能聽清一二,但在心中思索一下,也能明白個大概,隨後記憶下來。

  與之相比,後排的那些人,就更為不便了,往往只能聽得陳止的幾個字據,大部分都要靠著台下之人高聲複述,才能知道完整的句子,所以他們理解起來有很大困難,也只能勉強記住部分。

  至於那最後面的邊緣所在,如果不凝神傾聽的話,便是靠著高聲複述的人,都有些語句聽不真切,所以他們記憶下來的內容,就顯得支離破碎,便是能記下來的東西,也是前言不搭後語,只能勉強聽得其中的一些邏輯和命令,再多的就難以觸及了。

  後世之人對今日的這事,也有許多的記載,其中就提到了座次之別與運數之別的關係,此乃後話,當下不表。

  卻說陳止在講解了軍陣的種種特性之後,並未停下來,而是順勢做起了戰前動員,同時也講到了一個陣法。

  「戰雲在前,諸位無從退去,背後便是父老鄉親,你等既然出列,自入營以來,吃得好、穿得好,還有銀兩拿著,我可不是白白養著你們,而是需要你們為我效力!為代郡效力!護佑一方!是以,你們當學陣,身列陣中,可破敵,可保命!」

  簡單的動員,說的也不是什麼激盪的話語,但平實的語句,卻是用真金白銀堆砌起來的,因為這些武丁在入營之後,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吃穿用度的變化,比他們在主家、在世家中護院、幫工、做活,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而且,這群人裡面,也有些親戚朋友,在其他地方吃兵糧,所以他們知道,不管是官兵,還是王浚的私兵,在幽州這個地界,他們的待遇也是數得上號的。

  正因如此,陳止無需多說什麼,只是說了說待遇,就讓不少人因為知道戰火將臨,而擔憂的情緒消退下來,隨之就是那父老鄉親之說,又讓他們生出了一點責任感。

  當然,勸學茶的效果,也在其中發揮著作用。

  「此陣,可攻可守,汝等當記在心,便可有用。」

  隨後陳止頓了頓,突然說出了一個陣法精要,言曰天地風雲與龍虎鳥蛇之代,分八個中陣,又有諸多變化。

  只是簡單一說,那下面的武丁便就記憶起來。

  「居然真要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將軍陣之法傳授出去?不怕泄露麼?而且,這般複雜的學問,傳給這些大字也不識的泥腿子,能有什麼用?萬一最後反而被那草原胡人得了去,豈非本末倒置,白白樹立了敵人?」

  陳止身後,坐著等待的陸建和顧恩等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出了不理解的味道。

  先前他們以為陳止要傳授戰陣,是要叫上隊主之類的過來,傳授一點關鍵之處,隨後操練起來,但現在一聽這個架勢,這是要將戰陣秘法,當眾宣傳啊!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兵陣之法也算是知識壟斷的一部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學,而不可得,被世家把持,為傳家的根本之一,現在卻被陳止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出來。

  「他到底有何打算?」

  眾人疑惑,卻壓著心中疑惑,但聽著聽著,終於聽出一點端倪來了。

  第549章 人心變

  「此陣之要,皆在以上言中,諸君謹記,守自身之責,正自身之地,令行禁止。」

  伴隨著最後一句話的落下,持續了近一個時辰的宣講,至此結束下來。

  整個高台上,以及高台下,甚至整個聚集了武丁的兵營內外,在這一刻都安靜下來,幾乎沒有人發出聲音,他們似乎是在回味,又好像是在回憶,在檢查自己有沒有記住陳止剛剛說完了的內容。

  尤其是台上,每一個人都在思考,在回憶,無論是世家之人,還是洛陽來客。

  不過,這些人在登台之前,多數已經知道戰爭將要來臨,所以當陳止突然公布這件事的會後,對他們的震動有限,情緒的波動不斷劇烈。

  因此勸學茶的效果,在他們的身上體現的不怎麼明顯。

  但無論如何,這些人還是都牢牢記住了陳止的話語,畢竟他們所在之地,距離陳止實在是太近了,和台下最後面,要拼了命才能聽到一兩句話的人比起來,這台上的人著實要省去太多力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