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位……」

  陳止聲音清朗,開口出聲,聲音變傳遞出去,但儘管安靜、又有回音布置,但人數太多,場地太大,依舊受到限制,所以台下也有兩三名嗓門大的男子站著,重複著陳止的話語。

  他這一開口,整個場地的人便都聚精會神起來,而台上的眾人或者期待、或者等待,或者抱著其他心思,一樣等著他的話。

  「你們將要面臨一場戰爭!」

  但陳止的下一句話,就直接讓下方武丁的情緒劇烈波動起來。

  情緒的起伏,正是勸學茶發揮效果的前提,於是陳止半點也不停頓,繼續說道:「若要應敵,便要有法,這法就是陣法,今日你們要學的,正是軍陣!」

  第548章 我有一陣說與眾,前中後尾各不同

  「不知這陳止今日所傳,能有戰陣幾分,是操練行進之法,還是配合轉變之法,若他真了解一二戰陣之法,縱不能讓這些個武丁學會,但我等記下來,帶回去推敲一番,說不定還能補充家中兵法。」

  耳朵里聽著陳止的話,陸建和顧恩對視一眼,心裡起了同樣的心思。

  其時時間多有兵法,其中有謀劃之策,有領軍之要,有戰陣之術,有操練之法,但對於戰陣的描述卻寥寥無幾,這邊是因為兵家保密,多以口口相傳,所以就算是兵書,也沒有多少記載。

  正因有著這樣的考慮,陸建和顧恩話語變少了,轉而開始用心傾聽了,他們是要聽一聽、看一看,陳止所要傳授的,到底是真戰陣,還是簡略的大概。

  「何者為戰陣?乃是為了兵將一心,軍令所達,如臂使指也,為適應敵情、己情、地形,便於交戰,為有陣型之變化,所求者為部署有序,要求協同密切,是以隊列之變複雜而嚴格,操練起來很是不利,本官今日傳於諸位,你們要牢記在心,日後也好隨我變幻!」

  聽著陳止的敘述,連代郡的諸多世家,也不由留心起來,尤其是那心中還有不小志向的人,更是下意識的直起腰杆,想要仔細傾聽。

  這代郡的諸多世家,很少是軍功起家的,就算是有,也是邊疆小功,上不得大雅之堂,所以沒有什麼兵法傳家,對戰陣就更加不了解了,但戰陣的好處他們很清楚。

  「這陳止定然不會傳授完整,只是讓在場兵將配合一二,但聊勝於無,今日聽聞,日後回去效仿,哪怕不得其精髓,只得其形,說不定也有用處,讓家中武丁能越發武勇。」

  唐資、劉青等人正是起了這樣的心思,於是也用心了許多,不管其他情形,拋開雜念,仔細傾聽。

  但這一聽,不管是他們也好,還是那陸建、顧恩也罷,乃至楊宋、楊元兄弟,都覺得有些不對了——

  「我這般空口白話,諸位聽著難免疑惑,不明戰陣之妙,本官不妨說說戰陣之能,」陳止輕飲一口茶水,笑著繼續道:「咱們這幽州之地,過去曾有一位白馬將軍,名為公孫瓚,不知你們知不知曉?」

  他一說,下面的人面面相覷,然後紛紛點頭,有人也出聲應和,但這些天被懲罰怕了,聲音不大,所以寥寥。

  這些武丁多數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又或者是北地其他地方的人遷徙過來的,固然沒有讀過書,不知道史,但聽著父輩口耳相傳的故事,還是知道一些地方傳聞的,那白馬將軍公孫瓚,哪個不知道?畢竟這事過去也就百年。

  再者說來,劉備當初與公孫瓚關係不錯,其手下大將也有幾名出自公孫瓚的班底,是以新漢建立之後,對這位白馬將軍評價不低,亦有傳名之事,

  陳止點頭道:「這便是了,白馬將軍一生經歷大小之戰,鮮有敗績,其中有一戰,為界橋之戰,是公孫瓚與那袁紹之戰,那袁家只勢自不必說了,今日尚有餘澤,當時亦是勢大,公孫瓚將軍以方陣應對,以弱而敵強,最後雙方不分勝負。」

  這下面的眾人聽著,也是不由點頭,一個個神色變化。

  袁紹的名號,他們當然知曉了,畢竟在新漢沒有統一北方的時候,這幽州地界就是那趙國統領,而趙國的建立者正是袁紹。

  所以,下意識的他們就會覺得,袁紹與公孫瓚斗,那袁紹自是強橫無比,公孫瓚勢力弱小,結果弱小的居然能和強大的一方不分勝負,那定然是用了驚人之法。

  難道就是戰陣之功?

  「這戰陣若是運用得當了,好處之大,不可想像,界橋之戰乃是野戰,雙方擺明了車馬,列陣交戰,而除了野戰,以步對騎也好,顯現軍威也罷,又或者是運送輜重,皆可以戰而行之,今日我要教給你們的,便是這等戰陣之法,而能領悟多少,就要靠你們自己的心思了。」

  「這話有意思,仿佛什麼軍陣,他都知道一樣。」

  顧恩和陸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嚴重看到了一點不以為然之色。

  兵家的戰陣,其實就是調兵遣將的快捷鍵,是經過反覆推敲,幾代人的完善,才能夠形成,是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一種學問和應用之法。

  但凡這樣的東西,對於世族來說,都是賴以安身立命的根本,輕易不會泄露出去,所以就好像是墨家的機關圖、方圓圖一樣,往往秘不示人,一個人能掌握多少,全看自家的底蘊,以及個人的領悟力。

  陳止的領悟力他們是不懷疑的,但陳家的底蘊,他們卻要抱有疑問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