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遼跟著就道:「不錯,但要控制時間並不容易,必須讓他們抄錄的時間有限,又或者只能拿到贗品抄寫,如此一來,心中的遺憾和不滿,會促使他們派出家中的重要成員,前往代郡求書。」

  「對,到了現在,太守整個計劃的面貌,已經清晰起來,」陳梓說話的同時,忍不住嘆息了一聲,露出了感慨的模樣,「本以為只是單純的販紙,籌集資金,同時擴大陳家在代郡的影響,但如今看來,這分明就是一個連環計,一環套一環,看似荒唐的洛陽販紙,其實也是應對北疆戰亂的手段,甚至是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啊!」

  蘇遼也點了點頭:「這才是精妙之處,通典之紙為的財,而通典本身可以揚名,通典的珍貴又為魚餌,讓各大家族坐不住,從而引起追捧,一如當年左思的洛陽紙貴,不同的是,這次要追捧起來,就得前往代郡,那裡才能第一時間得到後續的通典卷冊,為了表現誠意,他們還要派出家族中有足夠分量的人過去。」

  陳梓捏了捏下巴上面的呼吸,低語道:「這群人一去,想來太守是不會讓他們短時間內就離開的,八成要留下很長的時間,過去我或許還會疑慮,太守用什麼法子留人,但只是看著幾冊通典,就知道根本是杞人憂天了。」

  兩人這邊還聊著,忽然就有人過來通報,說是江左的周家,派人過來拜訪,說是有事相求,要見蘇遼。

  聽聞此事,蘇遼和陳梓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

  三四天之後,陳梓離開了洛陽,和河南等地籌備完好的物資隊伍匯合。

  陳梓在洛陽期間,深居簡出,除了陳家的人之外,也就只有趙遠等寥寥數人知道他的到來,因此直到他離開,這洛陽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陳止的左右臂膀,都在這段時間抵達了洛陽。

  不過,在陳梓離開之後的第二天,整個洛陽的風波並沒有平息,圍繞著通典幾冊而泛起的波瀾,越來越大,越傳越廣,更是有幾個家族中,有子弟乘著車馬,出城北去。

  ………………

  與此同時,在北邊的代郡,卻是展開了如火如荼的夏麥播種。

  城外的不少村莊,都展開了耕種,但和往日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耕作邊上,多了許多身著青衣的男子,都是家丁模樣,在田間地頭站著,似乎只是在觀察。

  尤其是靠近「陳莊」的一片田地,更是家丁聚集。

  此時,在距離陳莊不願的一座小土丘上,正有一名中年文士站在那裡,看著田中勞作之人,以及那一名名青衣家丁,正和身邊的隨從低語著——

  「這都過去了近十日了,也不見這位太守的紙坊,又有什麼大動靜,反倒是這城裡城外,不知道多少細作,想要潛入進去。」

  「那紙坊能有多大影響?」那僕從微微一笑,「不久前,那陳止的心腹蘇遼,據說領著陳太守的命令,去往洛陽宣揚陳氏紙,但想來以洛陽人的眼光,是看不上北地出產的紙吧。」

  「嗯,很有可能。」那中年文士點了點頭,隨後卻見到下面的田地中,有一名老農從地里出來,正在朝著田埂上的家丁走過去,他頓時來了精神,拔腿就走。

  「有了有了,不知道這次能說出什麼話來。」

  中年文士的步伐很快,一邊走還一邊說著,他身邊的僕從也不含糊,趕緊就拿著紙筆跟了上去。

  等這主僕兩人來到邊上,老農已經和一名家丁聊開了,只聽那家丁嘴裡蹦出了幾句話來,隱約能聽到「八月上」、「中時」之類的。

  「記下來,都記下來!」那中年文士卻是連忙吩咐著,但說話的時候頭也不回,全神貫注的看著那名家丁。

  第495章 聞書竊聽?我只怕他不偷!

  「八月上戊社前為上時,擲者,用子一升半也。中戊前為中時,用子二升。下戊前為下時,用子二升半……」

  這中年文士來到邊上,總算是聽了個清楚。

  而他這人一來,那正在說話的家丁微微一愣,卻不過問,還是自顧自的和那老農講著。

  這話一說,那老農便點點頭,回憶了片刻,說道:「郡公果然是有大才,這耕種的時機與多寡,還真就是這些,過去咱們渾渾噩噩的,只是靠著往年的慣例播種,而今聽了小哥轉述的郡公之言,這才明白過來啊,可不就是這些麼?小兄弟,你可真有學問。」

  那家丁便笑道:「老翁,這話就說錯了,俺其實也是個大老粗,這點東西還是幾日前我們家老爺教的,但說來也怪,俺這從前也曾經聽先生說過書,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別說記住了,過了時候連個印象都不大,但新主人就不一樣了,那話一講、事情一說,就是不一般啊,別說俺了,連最愚笨的小子都能記個清楚。」

  邊上的那中年文士聽了,不由微微點頭,就對身邊的隨從低語道:「我過去就聽說過,說是那位陳太守,過去在家中還教授過族學,所以才能寫出《師說》,如今看來,此人果是師道奇才,善於樹人,連粗鄙家丁都可傳授學識,就是這一點,便勝過他人眾多了,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人之為學,如天地四季,錯過其春,便不得其智,這些家丁早就過了大好年齡,腦筋都僵了,心裡也排斥,是以難以為學,但陳止不光讓他們學會了,還能牢牢記住,其中定有妙法,若能得之,能改一方面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