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言一出,佛支佐卻愣在原地,旋即心底生出了大恐怖!

  「這在場的五人,還是這般模樣……」他看了一眼嘆息低頭的佛圖澄,想著竺法智反駁自己的話,看著默然不語的比丘首陀,又瞧了瞧凝神傾聽的竺法潛,那心底定力,居然動搖起來!

  「我等五人聚集於此,本是一心,只為弘揚佛法,但現在只是聽了佛論之言,就各起其念,那其他人呢?不是今日聚集在這裡聽佛的這些士人,而是那些分布在華夏土地各處,為弘揚佛法奔走的僧人,那些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寺廟的僧眾,如果他們也聽了、看了這佛論?那又會如何?還會像現在這樣,聚集在一起,只是為了讓佛光普照華夏麼?」

  想到了這裡,佛支佐猛然間打了個寒顫!

  但他心中的寒意並沒有消散,因為那文人又念了下去——

  「以格義之法,觀當今之佛學,便以華夏之學,而抽絲剝繭,得見佛學之不同,筆者不才,謂之六家,為『本無』、『即色』、『心無』、『識舍』、『幻化』、『緣會』。」

  這話一出,佛支佐整個人都顫抖起來。

  佛圖澄幾人,也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驚訝。

  旁人或許還不覺得如何,但他們卻很清楚,陳止所說的這六家之分,並不是信口胡說,而是皆有所依!

  「這陳施主,若能入我佛門,便是今日佛家陷入劫數,那也值了!」佛圖澄低沉的嗓音響起,「他能說出這六家之分,可不是牽強附會,而是總結了當下中土佛經的要義,而後有所發展,是真正鑽研和精通佛學之法的表現啊!只是這手段,未免太狠辣了!唉,知佛卻又要裂佛,那位陳施主,到底是何等人物?」

  他的臉上表情複雜,早已古井無波的眼眸中,顯露出嚮往而又有些痛恨之色。

  佛支佐則呢喃起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所謂佛論,本意根本不是論佛,那陳止怕是那陳止也和姜義一樣,視我佛家為外神入侵,抱著華夏之說,但他不貶斥佛家,而是看似宣揚,其實是分化,他的格義合本之法,似乎有助於佛家傳播,但其實是將佛家扭曲為華夏一學啊,現在終於圖窮匕見,露出了要分化瓦解我佛的真面目!」

  太狠了!太狠了!但也是太厲害了!當今世上所傳之佛法,若無透徹的理解,根本就總結不出來,更不要說分化佛家了!

  對於素未謀面的陳止,佛支佐心頭升起了敬畏!

  連竺法智都忍不住道:「能有心思鑽研佛法,總結般若之學,推陳出新,總結六家要義,這就算放到西域,也足以列為佛家宗師,是可以開宗立派,指引光明前路的人物,怎麼卻去做了個太守?這也就罷了,他總結佛門之法的目的,卻不是為了弘揚,不是為了開悟,不是為了眾生,而是要反過來,裂開佛門?這……」

  陳止的人雖然沒有來,但幾位佛僧卻清楚的感覺到,他們的面前出現了一個大敵,若不能跨過,整個中土佛門必然蒙受巨大的挫折!

  「這陳止的手段太狠辣了,這佛家六分,該就是他的目的了,但就是這個目的,已經足以讓我佛門支離破碎了!」

  第490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

  佛支佐長嘆一聲,卻知道局面難以扭轉了,因為此次佛評,乃是他們費盡心思布置下來,來人眾多,當眾宣讀,根本是毫無轉圜餘地了,只等過了今天,佛門六家之分,必然就要逐步傳遍出去了,擋都擋不住!

  這六家的劃分,旁人或許聽著有些迷糊,但學佛敬佛禮佛之人,卻是一下子就從那六家的稱呼上,就品味出不同的韻味了!

  尤其是竺法潛、竺法智、比丘首陀,更是眉頭緊鎖,陷入到了沉思之中,似乎從六家之分裡面,領會到了什麼,心有感悟。

  「不妙!看他們的樣子,顯然都從六家只名中,有了自己的傾向,這還是我等佛門之首,知道大局,那佛家眾多寺廟,一旦也有了這總結後的六家之分,各取所需,然後**發揚,那光是內耗,就足以耗盡我佛門氣運,還怎麼弘揚佛法?」

  問題是,你還不能攔,因為這般總結和劃分,其實是佛法研究進步的表現,是佛法研究進入了深水區,逐步開花結果,在中土有了根基的表象!

  「陽謀啊!這是**裸的陽謀!無從抵擋,還不能阻擋,甚至有的時候,我等說不定還要去推波助瀾!」

  這麼一想,佛支佐的心,就沉了下去,仿佛有一盆涼水,當頭澆下。

  正當他以為,自己已經觸摸到了陳止最深沉的惡意之時,卻聽那念書的文人,在詳細訴說了六家之分,各自有何意義後,又說出一句:「……自南北戰亂以來,百姓流離失所,宣武一統過後,北地卻多天災,洪旱蝗崩層出不窮,北地百姓多有失地和流亡著,百姓困苦,無所依從,是以佛教苦空、涅槃、淨土天國之說大放光明,乃有興盛之基。」

  那文人念到這裡,下意識的停了下來,抬頭看看眾人,又瞧了瞧江都王,看到的卻是一個個沉默的身影。

  整個佛評的會場,在這一刻都安靜下來。

  他們都不是蠢人,尤其是台上的王衍等人,本來聽著聽著,就都察覺到不對的地方了,但急著聽書,便也沒有心思仔細分辨,只顧著往下面聽了。

  可等他們聽到了那一佛六分,每一家都有其法,還都說的頭頭是道,就知道陳止是下了功夫的,因為他們能聽得出來,這看似簡單的六家之分,其實涉及了不少的佛經典籍,更有諸多解釋,都被陳止一一整理出來,歸納為冊,這才總結出了六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