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賢弟無須多禮,」陳止看著面前這人,微微點頭,「你長途跋涉而來,當先休息才是。」

  「關中至此,其實也不甚遠,無非是有山河阻擋,但擋不住我楊家兒郎,」那英俊男子說話的時候,也打量著陳止,「我這次過來,父親也交代了,讓我留在這裡,聽您之令,與我兄長同府。」

  這人名為楊元,同樣也是弘農楊氏出身,為楊宋的嫡親弟弟,兩人相貌有幾分相似,連神情、神韻都極為接近。

  那楊元隨後又道:「我這次過來,共計帶來楊家快騎七十人,駿馬一百一十匹,都是聽您調令的。」

  「七十騎?」陳止點頭道:「正好城外的莊園快要修整完畢了,我早就吩咐那邊,要分一部分出來,諸騎可以先在那裡安營紮寨,待莊園真正建成,自有屋舍給他們修養。」

  「也好,那我就回去,給他們說清楚了。」楊元也不多問,抱拳離去,只是走的時候,楊宋卻叮囑了兩句,讓他好好看管家丁,不可疏忽,惹出事端。

  楊元滿口答應。

  待楊元走了,楊宋便笑道:「太守,這般一來,咱們也算是有騎兵了,配上太守您的兩百家丁,在代郡算是有點戰力了,面對那些世家,不用束手束腳了。」

  「這麼一點戰力,對幾個地方世家,尚且夠不上優勢,就算戰力過人,但卻無法轉守為攻,再加上戰亂在即,可是不夠看啊。」陳止笑著搖頭,說出來的話,卻讓楊宋一愣。

  「這還不夠看?」想到可能到來的戰亂,楊宋不由嘀咕,「若那戰亂是真的,那這段時間之內,就算是掏空了陳家和楊家,也不可能湊夠人馬了。」

  但等到下午,楊元忽然急匆匆的再次拜訪,並且帶來了一個讓陳止頗為意外的消息,這個消息,也讓他察覺到了某個預兆。

  接下來的四天裡,代縣的焦點,都集中在那原來的騎兵之上,幾個世家也都派人過去探查虛實。

  與此同時,陳止也給下屬的幾個縣發出了命令,要派督郵過去查計,頓時又是一陣波瀾散發出去。

  與此同時,蘇遼也帶著陳止的吩咐,抵達了洛陽。

  他顧不上風塵僕僕,先去了陳永的府上,拜見這位太僕,卻得到消息,說是太僕與皇上一同出巡了,居然是前往關中西都長安了!

  「怎麼這時,皇上突然西巡了?而且邊疆都沒有收到消息。」

  沒有見到老東主,但過去的同僚還有不少,蘇遼便打聽起消息來。

  「蜀中亂局漸起,半個月前,李賊正式打出叛旗幟,還將廣義王世子斬殺,因而廣義王大怒,在他的慫恿之下,皇上說是要御駕親征,但好在重臣勸阻,因而只是走個形式,在關中督戰,而廣義王則親率大軍,兵臨漢中!」

  「什麼?」這個消息讓蘇遼嚇了一跳,「這麼大的事,怎麼邊疆州郡居然不知道?」

  他的那名過去同僚,半是猜測、半是敘述的道:「消息還沒傳過去吧,代郡的傳郵驛都是被幽州刺史府掌控的,因此不會直接傳達。」

  「但楊家總歸該知道的,」蘇遼還是有些疑惑,「尤其是最近還有楊家的騎兵要過去,這麼大的事,不可能沒有消息吧。」

  這麼想著,他拜別了同僚,隨後趕去秘書省,想要面見董緒。

  這位陳止過去的部下,如今乃是秘書省的秘書丞,但依舊未能見到人,只是得了一個消息——

  「董書丞去已經去往城外首光寺,布置佛評,聽聞佛音了!」

  「佛評?這是很麼評?」蘇遼神色微變,謝過那差役之後,沒有去往城外,而是就近拜訪趙遠的府上,卻也沒有見到人。

  門房說道:「我家君子去那百家茶肆,聽法師講佛了。」

  第472章 佛染諸評

  「呦,這不是趙君麼?怎麼又來了?昨天不是又被竺法師辯回去了麼?」

  百家茶肆之中,人頭攢動,不少人正坐於大堂之中,傾聽著最裡面的僧人**,而在這茶肆之外,里里外外也圍了不少人,還有在坐於門口的,正聽得津津有味,忽然發現身後有人在驅散人群,說是有人要進去。

  這眾人回頭一看,就見到了那寬袍大袖的趙遠,在兩個僕從的幫助下,正在往那茶肆裡面擠進去,這沿途的不少人就開口說了起來。

  能來百家茶肆的,多多少少的都有些地位和來歷,這陣子因為佛學漸盛,也使得情況不同了,來百家茶肆的人,在身份地位上有了變化,有些人比之趙遠,在名聲上、才學上或許不能相提並論,但在政治地位上,卻相差無幾。

  趙遠的名頭很響,又是書畫雙絕的名士,但平時作為卻有些問題,因此在部分的人心裡,風評是不太好的,因此說話的時候,就少了些顧忌。

  再加上,這幾天以來,趙遠與僧人論佛,接連被人辯駁的灰頭土臉,而且對方還顯得虛懷大度,得到了不少人的尊崇和尊敬,相比之下,趙遠這樣死不認輸的,就讓人覺得有些倒胃口了。

  一個正面,眾人推崇而尊敬,還覺得是有真才實學的大師,對面的一個,則是有些胡攪蠻纏的、風評略有缺陷的名士。

  當然更增添了反差和對比。

  但面對帶有嘲諷之意的話,趙遠卻是笑面相對,他揚聲道:「我那可不是辯論,而是與竺法潛談論佛義,畢竟這學佛的事,可不只是他的專利,我亦有所研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