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致想清楚了情況之後,陳止又規划起大概的步驟,並且在那紙上又寫下了兩個詞,一個字在「麻紙」的下面,寫的是「走量」兩個字;一個則是在「楮皮紙」的下面,寫著「尊享」兩字。

  「一開始的時候,我的人手有限,大規模的生產是不可能的,主攻高端市場,那就要拿出足夠薄、足夠白、足夠光滑,同時帶有一點香味,能一定程度防止蟲蛀的紙張,數目不用太多,關鍵是要能起到廣告作用,而且需要儘快就有回報,那麼我就得利用一下洛陽的人脈了,尤其是那些大家、宗師,之前放出的編撰大典的消息,此時正好派上用場,《齊民要術》也編撰的差不多了,可以找個時間拿出來,配合著新紙,正好做一波捆綁消費,洛陽紙貴正是源自於此。」

  就好像後世推廣硬體,需要軟體的配合,販賣顯卡,需要遊戲加持一樣,這個時代也是一樣。

  陳止在洛陽組織諸評,本來的目的就是進行社會實驗,了解這個時代之人的心理,與後世是否有區別,得到的結果讓他十分滿意,那麼後世的諸多手段,改頭換面之後,都能拿出來運用了。

  「不過,這個時代的商貿往來,在時間上還有空缺,想要儘快得到收入,就得找一個商賈,作為穩定的合作夥伴,而且紙張終究有局限性,只能用來打開市場,樹立代郡的品牌,下一步得儘快將新的產品拿出來,而且要比紙的附加值再高一些。」

  紙的價值有限,走高端市場終究有局限,但用來樹立名聲最合適不過了,一旦有了名號,再推其他物產,當可事半功倍。

  單純的賣紙,就算是再潔白的皮紙,都有其局限性,陳止需要的是紙上的附加價值,而這部分不是工藝可以帶來的,好在陳止的手上,掌握著的不光只有一個配方和工藝。

  「就等著那些工匠到位了……」陳止眯起眼睛,手上一閃,就多了一張符紙,「另外,隨著這些物件的流傳,我的名聲必然也會進一步傳揚,其實是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

  是夜,眾多工匠在陳舵等人的安排下,來到了城北的一片連院,暫時住了下來。

  所謂連院,其實就是諸多層層貫通的院子結合在一起的,院子裡頗為簡陋,沒有什麼幾進幾間的說法,裡面只有簡單搭起來的屋舍,但也加固了幾次,算是堅固,能遮風擋雨。

  這裡其實是為一些特殊的流民準備的落腳之處,不過很久未曾使用,再有流民都是安排在城外,況且整個代郡也許久未有流民了,倒是為別的地方輸送了些許難民。

  好在這片連院當初建設的時候,沒有偷工減料,到現在依舊可以入住,陳止之前也抽空檢查過,認為沒有問題,可以暫時安置。

  他在城外已經購買了一片地,準備興建莊子,只不過按著陳止的設計,那莊子的建設並不容易,最初的雛形也得費些周章。

  本來陳止是算好了時間,沒想到下邳那邊一路急趕,提前抵達,就只能讓陳止動用備用計劃,先把他們安置在這裡了,等城外的莊子雛形出來,就會讓他們搬進去,畢竟這邊的環境,陳止是不認可的。

  他的這些打算,這百多人卻不知道,他們一路北上,算是背井離鄉,心中忐忑,這一落腳,就越發難以安心,更不知命運如何。

  第453章 匠心

  「三哥,你怎麼看那位新東主?」

  略顯狹窄的床鋪上,有一名看上去只是半大孩子的少年睜著一雙漆黑的眼睛,低聲詢問著。

  夜光,透過闖禍,灑落在屋子裡,好像在地上鋪了一層霜,也將少年的眼眸,照樣的閃爍著光芒。

  雖然已經入夜,但艱苦的旅程,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讓這個少年無法靜下心來,忍不住就問起了身邊的兄長。

  連院的屋舍,搭建的寬敞,但為了多安頓幾個人,裡面的床鋪卻離得很近,大部分還是通鋪,幾個人並排睡在一起,呼嚕聲此起彼伏。

  這個少年,名為李威,在他身邊躺著的,是他的本家兄長,名叫李立。

  他們二人都是下邳郡城外的匠戶。

  他們李家在下邳也算有些名聲,整個宗族聚集在一起,有明確記載的家族志,都有超過三百年的時間。

  據說在最初的時候,更是從墨家分出的一支,流傳下來的。

  不過到了如今,經過幾代人的變遷,以及在戰亂的影響下,反覆遷徙,家族早就沒有了墨家的氣息,早就成了尋常的宗族。

  如果說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的話,那就是他們的工匠傳承了——

  這個家族百分之八十的男丁,乃至一部分女丁,都是匠人,掌握著某種工藝。

  比如李威的父親,就是一名鐵匠,在下邳的陳家作坊里做工,而李威的族兄李立的父親,卻是木工,而他本人也傳承了這門手藝。

  至於李威自己,則因為頗為聰慧,在族中學了不少工藝本領,但因為年齡的關係,還不能出師,所以還都是皮毛,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相比之下,李立就要不同了,他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在家中可以稱之為骨幹,還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無論是從技術水平,還是職業態度上來說,都是下邳陳家工匠中的佼佼者,頗有威望。

  但也正因如此,考慮到他的年齡,所以被選入了北上的工匠隊伍,隱隱被視為頭領,路途中的很多時候,都是他在開導眾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