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書童陳物時候在旁,見了那疊書稿,不由留心起來,看了幾眼,就知道了來歷。

  「這當是當時幾位宗師,時常問詢老爺的那疊書稿了。」

  第452章 謀利之策,立名著手

  想到當時洛陽的些許傳聞,陳物不由多看了書稿幾眼,就見陳止從中抽出幾張,拿出筆來修改了幾行之後,又放了回去。

  隨後又埋頭處理起公務。

  作為郡守,陳止並沒有多少需要直接坐堂的事物,至少當下還沒有,他眼下要做的,更多是熟悉自己的角色,然後統籌兼顧衙門的各個部門。

  這個過程,一般而言,根據新任官員的不同,時間有長有短,算是一段時間的過渡期,有些官員會用立威作為手段,縮短期限,但陳止並不打算這麼做,因為他有太多的事要處理。

  等公務忙完,把手邊的卷宗收拾好,陳止先將那一疊文稿整理了一遍,一張張快速翻看,然後進行排序。

  等一切做好,又放回桌下的一個箱子裡,那箱子還有鎖。

  做完這些,他閉上眼睛,假寐了一會,等再次睜開,就從旁邊拿出一張紙來,又抽出筆,在上面寫了兩個詞,然後思考起來。

  這兩個詞,就是「麻紙」和「楮皮紙」。

  華夏的造紙技術,從誕生開始,就是在不斷的進步著的,其中的標誌,就是將一個個新原料、用新的工藝技術,製作出新的紙種。

  陳止想要造紙,這不是他一拍腦門做出的決定,而是在沒有北上之前,在洛陽就制定的計劃,是備選方案之一。

  北地的情況,陳止在沒來之前就大致了解,他作為一個外來者,想要打開局面,那就必須從其他方面著手,而書籍和印刷術,不光能打開局面,還有其他作用,可謂影響千秋,是陳止計劃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技術優勢,無疑是個理想選擇,足以創造價值,上輩子我通過簽筒,得到了造紙的相關技術,並改造了造紙術,同時通過自己的推演,結合第一世的記憶,又想出了幾種造紙方法,但還沒有來得及施行,正好放到今生嘗試。」

  想著想著,他看了一眼身前紙上的兩個詞。

  「紙張的好壞,在這個時代,並不是玄學,而是用眼睛、用手,就能看得出分別,摸得出好壞的,而且比起帛簡,紙張的優勢非常明顯,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哪怕是最為守舊的上品士人,也不得不承認這點,而且不再單獨將帛簡看做高雅之物,對楮皮紙亦有了需求。」

  「從幾年之前,前代皇帝曾經下令,以紙代簡,就使得這天下間的紙張著作越來越多,而紙的推廣,其實喲主語書籍文獻資料的猛增,更可以促進知識的傳播,哪怕窮苦人家用上紙張也不容易,但比起原來的帛簡,可是要好上太多了!」

  「甚至,連字體的變遷,也和造紙術發展、紙張的普及有關,原本的漢字,要用毛筆、刀筆在一片片堅硬的簡牘上刻寫,筆鋒受到書寫材料空間和質地的限制,也就難以施展,速度也慢,寫個十幾二十個字,就得換一片,這等約束之下,自是難以揮毫潑墨,但紙張則不然。」

  想到這裡,陳止的目光緊緊盯著自己寫下的兩個詞,眉頭慢慢皺起。

  「但這紙張的製作工藝,終究有著局限性,當前流行的幾種紙,對應的人群,也不一樣,如麻料、麻袋、麻繩、破布製作出來的麻紙,幾乎隨處可見,所以麻紙是比較大眾化的紙張,缺點很多,白度不高,紙張也厚,也不為士人所喜,然後就是木本韌皮製作的楮皮紙、桑皮製作的桑皮紙、藤皮紙了,後者在白度等方面,比之麻紙都要高上幾分,為士人推崇,因而若是造紙,最初需要的是高附加值,就得選擇士人認可度高的。」

  想到這裡,他在那紙上畫了個圈,將「楮皮紙」這三個字圈了起來。

  「按照正常的發展順序,等到了隋唐時期,皮紙就終結了麻紙的壟斷地位,而且所用的造紙原料,也越發的多元化了,除了麻料、楮皮、桑皮、藤皮,更有瑞香皮、木芙蓉皮、竹纖維等,皮紙的發展,依託於新技術的興起,同時廢紙回槽造再生紙的技術,要你管管也是在唐代出現的,而這些工藝和技術,我在上一世已經掌握了,現在正好拿出來!」

  紙張的原料,在幽州本就不少,俯首皆是,在加上紙張對傳播知識的促進能力,培養一批熟練的造紙工匠,然後進行推廣、普及,是陳止計劃中的一環,但在最初,為了經濟利益,則必須要維持一段時間的專營和隱秘。

  「這造紙的工藝,很多也是一層紙,沒人想、沒人帶領的情況下,旁人也無從學習,一旦我點名了,那傳授起來就快了,雖說不是什麼隱秘,但最初為了確保財政收入,尤其是收斂上品貴族們的錢財,還是得保密一段時間的,而且我總結出來的技術,也有著不同的疊代分野,在技術上有著先後之別,可以先用隋唐技術,等時間差不多了,就公布出去,普及白紙,而我則換上宋代的技術,這樣一來,能保持著不斷更新。」

  陳止這樣的打算,其實也不新鮮,第一世不知道有多少企業都用著這個套路,有著技術優勢,卻不會一次性放出來,而是擠牙膏一樣,一步一步的拿出來,從而獲得利益最大化。

  「不過,我在進行皮紙改造的同時,也該對麻紙的製造工藝進行規範化和改進,皮紙朝著薄、白、光滑的目標努力,主攻高端的上品市場,而麻紙則通過改進工藝,進一步量產,將成本不斷降低,從而壓低價格,進行傾銷,迅速推動民間的紙張傳播,在薄利多銷的同時,更能讓寒門和貧寒之家,也儘早將紙張變成日常用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