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我也知道,但事在人為。」陳止點點頭,對於那位馬鈞的後人,陳止確實有很大的興趣,馬鈞的後人、劉徽的學生,一位大發明家,一位大數學家,本身還是墨者,和墨家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剛才公輸化介紹的時候,還特地點出了其人精通《周髀》、《九章》,那《九章算術》無需多言,而《周髀》一書也是非同凡響,乃是華夏最古老的天文和數學著作,後世將之列為算經十書之一。

  這樣的一個人,以數學為根,兼通機關之術,一旦拉攏過來,好處可想而知。

  所以在公輸化、孟黎退下去之後,陳止就吩咐陳舵道:「等公輸化寫好了書信,送去南邊,我會安排彭城陳氏一位子弟親自帶著書過去拜訪,你先給南邊透個氣。」

  「諾!」陳舵心中一凜,知道陳止對那馬思是真的十分看重,神色也就鄭重幾分,這算是陳止交代給他的第一個任務,當然不能馬虎。

  等陳舵離開之後,今日的事也算完畢了,但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陳止就被蘇遼的到訪叫醒了。

  看著這位幕僚臉上的凝重之色,他知道不是小事,很快就在房間裡和蘇遼詢問起來。

  「劉寶剛才找到我,透露了一個消息,是有關邊軍的,好像那位中郎將汪荃,有意染指代郡的世家,打算逼著世家投靠。」

  聽了蘇遼的話,陳止搖搖頭道:「這不算意外,想必吳階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按著咱們本來的計劃,世家固然重要,但不需要太過遷就。」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蘇遼的神色格外凝重,「這次汪荃想要干涉的,不光是世家,還想染指邊貿,這將嚴重影響到代郡的錢糧收成!若無錢糧,什麼都做不成!」

  第448章 稅賦有缺,錢糧隱患

  「我記得上年這代郡的賦稅徵收,並無多少問題,但所獲很少,大部分的錢糧,取自往商隊的關津之稅、市稅,以及官府主導的互市之收,可見邊貿對代郡之重,你說錢糧要受到影響,難道邊軍要阻礙互市?」

  新漢的田租,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單純的田租,另外一種稱之為戶調,相應的法令稱之為「戶調之式」。

  其中,田租為稅,戶調為賦,合起來便是賦稅了。

  新漢的田租,在律法上的規定,凡民課田,夫五十畝,收租四斛,比丁男之戶減半。戶調則規定,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

  又考慮了不同的情況,規定諸邊郡或三分之二,遠者三分之一。夷人輸賨布戶一匹,遠者或一丈。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田租,依照家中田地的所屬,來收取田租,多為實物,但考慮到很多民戶是大戶人家的佃農,自己的土地越來越少,又利用戶調之法,直接按著人頭收稅,以此來開闢財源。

  不過,這是大體的規定,其中還有許多細規,比如不同地域和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天災**之後的減租,以及男丁、女丁的細分等等。

  甚至在地方上,州和郡一級的衙門,還有一定的權限,自己來制定情況,畢竟是通訊不夠及時,很多情況下,事事都由朝廷做出改變和決定,可能久來不及了。

  另一方面,這種賦稅律法,成型的時間,在宣武一統南北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方上的土地所有情況越發複雜,發展到現在,朝廷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對實物和錢糧,都是來者不拒,而且多有加派和重疊,相同的律法規定,用不同的名頭反覆徵收,民眾壓力越來越大。

  這種情況,在北方幾州尤為明顯,一方面地方遭災,需要大量的錢糧來恢復,但生產受到破壞,百姓流離失所,錢糧收入不斷減少,而幽州之地,還有胡人劫掠的困擾,想要維持局面,就要開源節流。

  這邊疆的貿易,自然成了重中之重,被各地官府看重,從中抽成。

  蘇遼現在強調的也是這些,他聽了陳止的詢問,立刻回道:「汪荃將軍,怕是對此有了心思,在吳階的慫恿下,有所謀劃!不可不防!更不能不問,主上當儘早決斷,以免追悔莫及!」

  「你先把劉寶告訴你的情況,先給我說清楚。」陳止止住了神色焦急的蘇遼,皺眉詢問起來。

  「具體的情況,劉寶知道的並不清楚,但說出了利害關係,」蘇遼從懷中取出一張紙條,遞了過來,「這次的事,是邊軍的汪將軍,召集了代郡幾大家族的青年一代,想要跟他們約法三章,最後更是半強迫的,派人將他們送回來,劉寶派了自己的兒子過去,但他的兒子也被人監視,不好傳消息,因此內容簡單。」

  陳止點點頭,一邊接過紙條,一邊說道:「汪荃的這次召集,乃是吳階在中間穿針引線,劉寶之前就給我透過氣了,現在又第一時間過來通報,說明他是真心要投靠。」說話的同時,他低頭看著手中的字條。

  蘇遼則在一旁說道:「但據屬下所知,劉家的情況比較複雜,劉寶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否則的話,他們根本就不用派人去邊軍。」

  「大家族嗎,很正常,尤其是劉家這樣處於上升階段的,正因為族中俊傑多,都有一番事業,他們再族中各有話語權,碰到了事情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和意思,」陳止將紙條放下,搖搖頭道:「不過,汪荃這次是有心要拿捏我的七寸,他想要將代郡世家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所謂的築堡之中,這是要吸整個代郡的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