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秘書監是五品,郡守也是五品,若是陳止外放為官,作為士人出身,又有諸多功勞,那必然是不可能低於五品了,考慮到那次朝會上的爭執,他只要外放,一個郡守是免不了的。

  「所以,陳君若是外放為官,則必為一地太守!」

  待著這話音落下,黃通也將第五個點畫完,正好落在那一條直線的末尾。

  言落,眾人沉默。

  但很快又有人道:「卻也未必,五品之官不止郡守,未必就為郡守,再者說來,陳君在洛陽為中樞官,這是清官之路,可以平步青雲,他出仕不過一載,已是五品正官,執掌一省要務,更與列卿皆有交情,為秘書監以來,先後相助太常、鴻臚、太僕、廷尉等,那即將上任的新任廷尉張若,與他也有交情,這等陣勢,為何還要外放太守?」

  眾人紛紛點頭,然後就朝著說話的人看了過去,這一看才現,也是個熟悉的面孔。

  「這是彭城劉家的劉綱,為陳止之友,與陳君有遊學之誼,更是世交,他如今在城中也有不小的名聲,列卿之中有人欣賞,要請他出仕呢。」

  「原來是劉君子,有禮了。」黃通起身行禮,「我知君子與陳君之誼,不敢隱瞞,當初讓人上書的那位,想讓陳君為郡守,看似舉薦,其實有他意,思其所慮,其所選之郡,必是不易立功之地,當今之世,若是郡中太平,就是郡守毫不作為,以黃老之術行之,考評之時,也能得個無功無過,熬些年頭,自可晉升,相比之下,邊疆的窮山惡水之地,則不同,需要做事,而這事先不說好不好做,但凡做事,就有可能犯錯,加上邊疆諸族不習禮、不知名,時常來犯,所以不光無功,反而可能有過,黃某因此斷言,陳君所去之郡,當為這等惡地。」

  「但我也說了,陳兄未必就會前往,」劉綱搖搖頭,說出了看法,「按著諸多賢臣之路,陳兄大可坐鎮京城,徐徐圖之。」

  黃通嘆了口氣,說道:「若是尋常時候,當然如此,可當時那位在朝堂上未能如願,被幾卿擋住,這段時間也不是毫無作為,這半年多的時間,其人籌謀準備,再次出手,可就不是當時的那般情況了。」

  劉綱還是搖頭,說道:「我知你說的是哪位,但那等人物位列公卿,若要算計謀劃,不至於為了陳兄一個小輩,就謀劃半年?那豈不是平白落了格調?再者說來,陳兄如今背景不淺,也不是那般好欺的。」

  眾人一聽,也都點頭,覺得這話說到了點子上了,就等著看黃通如何回應。

  卻見其人笑道:「君子說的不錯,那等人物不會屈尊降貴,為了五品之官就謀劃半年,所以他所圖甚大,我雖推崇陳君,但面對那人,陳君依舊勢弱,而那人的半年準備,自然不是針對陳君,因為陳君只是順帶……」

  說到這裡,他忽然壓低聲音,輕輕說道:「近日,蜀地李賊復叛,廣漢王點兵,難以兼顧幾職,所以……尚書台之主的位置,要定了!若無意外,當是那人!」

  第383章 立威三件事

  尚書台,以尚書令為,尚書僕射輔佐之。

  秦漢之時,尚書台為九卿之一的少府所統領,不過一下屬機構,主管收和保管文書,最初只有六七個人。

  漢武帝之後,尚書台的地位日益提升,到了東漢時期,形成了六曹尚書,與尚書令、尚書僕射合稱「八座」。

  八座之下,哈有尚書侍郎三十多人、令史二十人左右。

  尚書台自崛起之後,權柄時而大,時而小,東漢之後,三國時期,南北三國都受世家九卿的影響,不得不另尋他法,往往一國有招,他國立刻效仿。

  於是,將尚書台從少府中**出來,就成為了其中的一環。

  隨著尚書台的職能擴大,慢慢變成了政務中心,其中的政務人員,也是不斷增多,增加了職位和人數,因而實力膨脹迅。

  不過,尚書台亦有分割,如那中書省、門下省,就算是從尚書台中分權出去。

  這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官制的疊代變化,是九卿權柄朝著諸曹尚書轉變的過程,整個過程中,尚書台除了權柄的提升和擴張、管理範圍的不斷擴大之外,還伴隨著內部職權和結構的調整和逐步完善。

  可以說,掌握了尚書台,對整個王朝的控制,就可以達到一個很高的地步,近似於丞相了,東漢之時,那尚書令更是在朝會時與司隸校尉、御史中丞一樣專席而坐,號為「三獨座」,可見一斑。

  如今,這尚書令亦有三品之格,秩千石,冠進賢兩梁納言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銅印墨綬,而位在端右,策命受拜。

  從規格上,這個過去少府下屬機構的長官,其地位已經與九卿相當,品階相同,而論站位和實際的權柄,在三國後期就已經是事實上的最高政務官了。

  不過,新漢的尚書令往往還有掣肘,這就是為了在尚書台權柄擴大的同時,出現尚書令專權,所以在尚書令的上面,往往設有一位錄尚書事的位子。

  這個錄尚書事,嚴格來說,其實不是尚書台的官職,是給予尚書台之外的官員,代表皇帝總領尚書台事物的權利,屬於一種兼職,往往由外人兼任。

  如今的錄尚書事,自然就是那位權傾朝野的廣漢王劉出了,有這麼一個太上長官,尚書令的日子也可想而知,可即便如此,這依舊是一個讓人眼熱的職位,權柄受到的限制,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大體上依舊是權柄通天的,若是根基穩固了,就連那位錄尚書事的廣漢王,也要顧忌幾分,畢竟那位王爺還要抓兵權,無法全心全意的經營尚書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