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不是陳止斬殺了那個匈奴小王子,很是幸運的讓劉淵因故而死,那朝廷可以說是顏面無存了。

  不錯,在陳止的同僚,乃至這朝廷的諸多官員眼中,陳止和朝廷都是幸運的,因為他的一個意外舉動,令局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否則的話,按照原本的軌跡,朝廷固然要承受難以忍受的恥辱,陳止也會因為擅斬匈奴王子,而在派系鬥爭中成為一個犧牲品。

  實際上,關於北路軍大敗的消息,現在已經是瞞不住了,至少在朝廷中樞,已經不能說是秘密了,所以這個消息讓眾人意外。

  隨後的疑惑,也是針對於使節的,畢竟這與四邊諸族的交涉,乃是大鴻臚的轄澤,和他們太常府的關係不大。

  只是一聽說處獻俘太廟,幾人也明白過來,這事和祭祀有關,當然也就和他們有關了,但隨即又都搖了搖頭,心中的疑惑有增無減。

  大軍潰敗,縱然有一二俘虜,也終歸是邊邊角角,可能還沒有被匈奴掠去和俘虜的官兵多,這種獻俘儀式,恐怕也只是打腫臉充胖子。

  但稍微一想,也就能明白,朝廷做這種事也是迫不得已,因為消息傳開,暫時又不打算再次動兵,當然就得用一些手段,堵住部分人的嘴。

  「就怕最後弄巧成拙啊。」

  幾人對視,都是搖搖頭,有著自己的看法。

  鄧蒙宣布之後,就頓了頓,等眾人消化了消息之後,他才繼續道:「除此之外,這次除了匈奴之外,鮮卑各部,以及鮮卑別部吐谷渾也會派遣使臣過來,因此在禮儀上不能小視,朝廷的意思,是將此事著重處理,要昭告天下,成諸邦來朝之意,以安天下民心。」

  「我等明白了。」太常丞孫江當先表態,體現出很高的覺悟。

  其他人也紛紛跟進。

  鄧蒙點點頭,又看向陳止,笑道:「另外,守一,正所謂能者多勞,大鴻臚特地跟我提及,說是鮮卑各部,如今都對你很是佩服,尤其是你的幾篇文章,更是被推崇備至,所以特地跟我商量了一下,讓你過去聯絡兩邊,為兩方橋樑,溝通有無,你意向如何?」

  此言一出,其他人頓時屏息靜氣,他們很清楚,這名義上是接待鮮卑人,但只要負責兩邊聯絡,協調太常和大鴻臚之間的工作,那就不能只局限於鮮卑,最後必然還要涉及到匈奴人,而陳止和匈奴的關係……

  從朝廷的現在的宣傳口徑上,就能看出一二,說不定到了最後,匈奴就要將劉淵之死的憤怒,發泄到陳止的身上。

  這絕對不是個好差事。

  但這又是陳止的第一份差事,不好推辭。

  不過,不等陳止表態,鄧蒙先道:「大鴻臚親自拿出的提議,我不好直接回絕,但考慮到你和匈奴那邊還有些矛盾,這件事單讓你去處置,著實有些複雜,我打算讓嵇法從旁協助,你二人年齡相仿,當可和睦互助,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需要,不妨提出來。」

  他的意思很明確,這件事涉及到政治上的妥協,他這個上官不好拒絕,當然了,若真想擋住,也是可以的,無非是傷點和氣,但就目前而言,陳止還不具有讓鄧蒙為了他,和一位九卿傷和氣的價值。

  而論交情,鄧蒙與大鴻臚趙珉同殿為臣多年,和陳止不過是剛剛見面的上下臣屬,也不可能為了陳止和趙珉抬槓。

  不過,鄧蒙也看得出來裡面的門道,盡到了一個上官的道義,願意提供幫助,而不是拖陳止後腿,其實做得也很得體了。

  陳止亦明白這點,也不打算放掉這個幫助,他初來乍到,正是要多搜集情報的時候,對於那位大鴻臚的提議,更看出了一點不利,也不會托大。

  但是,情勢不明,貿然提出要求,最後可能適得其反,當務之急還是先了解情況。

  一念至此,陳止心有定計,就起身說道:「多謝上官厚愛,只是屬下初來乍到,連本職都還沒有搞清楚,實在不知聯絡兩邊的要點,更不敢貿然提議,不如先去太樂署一觀,知曉前後,再請上官相助。」

  「如此也好,我今天讓你們過來,就是先通報此事,讓你們之間能交涉一二,協調起來,提早做準備,現在這事也說了,你們之間多談一談此事,守一你既然來了,等會就去太樂署看一看,你身上的擔子很重啊,除了太樂令之事,那協律郎和清商令之責,你也得擔當起來,聖上對你期望甚高,且不可讓他失望。」

  「屬下謹記。」陳止點了點頭,知道自己通過了第一輪的考驗。

  實際上,今天的事是太常府的正事,但也是對陳止的一番考驗,否則不會提前通知他過來。

  從陳止走進正堂,從最初看他是否知道進退,而後介紹同僚,跟著又談及匈奴來使,每一步鄧蒙都在觀察陳止,看他的言行舉止,看他的為人處世,更要看他在突發之事的時候,是怎麼表現的,是用於擔責,還是莽撞答應,又或者是退避畏懼等。

  最後,陳止的諸多應對,都算恰到好處,讓鄧蒙頗為滿意,這才將太樂令的權柄,在口頭上給予了承諾

  正是最後那一句話,肯定了陳止的權力,除了太樂令應有的之外,連協律郎和清商令,都一併給予。

  不要覺得這兩個置位的權柄,早就默認由太樂令兼領,能拿到就是理所當然的,真誠的情況下,若是太常不許,連太樂令本身的職責,都會被其他從官瓜分,否則也不可能空懸許久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