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鄧蒙主動提及,旁人也就都明白了,這是認可了陳止,至少願意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

  「行了,我若在此,你們說起話來也不方便,我就先走了,你們商談,等事後給我通報一聲,也就行了。」說罷,鄧蒙這位太常,就有如傳聞中一樣,充分發揮了黃老無為的精神,居然真的就當先離開了。

  這餘下的眾人,倒也不意外,顯然早已習慣了這種情形,果真就剛才的問題交談起來,彼此交換了意見。

  陳止作為一個新上任的太樂令,按著紙面上的權柄而言,在眾人中可以排名前幾,但他對自己的太樂署都還不熟悉,職屬不明,而且資歷尚欠,因此果斷的沉默傾聽,並不發表意見,也不出頭,而是藉機觀察著自己未來的同僚,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將與他們共同度過。

  幾人的商談,還是有一個核心人物的,這個人正是孫江,作為太常丞,他本就負責著太常府內部幾個部署之間的聯繫和協調,此事也掌握著談話的節奏。

  而其中最為活躍的,要數太祝令王空,此人年方四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通過隻言片語,陳止也聽出來,這人乃是太原王氏出身,為名門之後,懷有大志,他明顯將這次匈奴來使、朝廷獻俘看做了一次撈政績的機會,因此提出了許多設想和意見。

  不過,多數都有些激進,就是陳止對各部門的情況不了解,都能聽出來一些不切實際的地方,何況是其他人。

  只是主持商談的孫江也不直接否決,而是讓其他人各抒己見,用肯定旁人提議的方法,無形中壓下王空的意見。

  「這個孫江,也是個類似於鄧蒙的人物,行事穩妥,難怪能成為太常丞,作為鄧蒙的左右手,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

  陳止觀察和總結著幾個人的特性,很快就注意到孫江的性子,同時也發現了,雖然王空提出的意見最多,但真正被採納的很少,反而是太廟令劉國。

  劉國此人,年齡與王空相仿,但卻顯得沉穩、幹練,陳止亦聽出來,此人為宗室出身,但祖上早已破敗,是靠著舉孝廉出仕,然後借著宗室的身份,穩固了官場根基。

  現在,他提出的幾個意見,經過幾人討論,很快就都被孫江肯定,大部分都被採納。

  同時,陳止也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孫江在敲定之前,都會請示一下那位太常博士荀井,後者沒有意見,再和朱雙確認一下,才會點頭。

  「這荀井的威望和家世,在太常諸官中,應該為首,雖不多言,但不可忽視,還有就是朱雙了,此人似乎只在紀錄,但顯然也有地位,而明堂令嵇法,他也不多出聲,看得出來是在學習和記憶。」

  簡單的觀察之後,陳止也覺有趣,這太常諸官之間,其實就有一個自內而外的生態系統,維持著某種平衡。

  「我如果想要做成事,就不能有掣肘,最好還能有助力,那最好的選擇,就是融入這套官場生態裡面,形成其中的一環,唔,我可以想一想,在他們之中,還缺少什麼樣的角,然後給自己一個定位。」

  這邊,陳止計劃著如何融入小集體,那邊眾人在經過最初的商談後,也有了大致計劃,然後孫江就朝陳止看了過來。

  「陳太樂,不知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不妨說說,我等同參。」

  第315章 陳止的衙門

  詢問陳止的意見,其實更像是例行公事,因為具體的流程,其實在眾人剛才的商談中,就已經大部分都被定下來了。

  但陳止也不著惱,這種事本來就不好參與,在不了解內情的時候,貿然參與進去,事後出了問題,可是要被追究責任的,而這個責任可不是一家一戶,而是涉及到國之大事,涉及到社稷祭祀,更關係到外交,可是重於泰山。

  眾人在確定下方針,再讓陳止發言,是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但無形中也是一種保護,哪怕不是出自本心,只是想讓自己的工作不出亂子,但結果是一致的。

  「諸位深諳此道,所說皆乃穩妥之言,陳某初來乍到,哪裡可以置喙,反而是從諸位的商談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陳止表現的非常謙遜。

  他的話,也讓眾人略感安心,在這之前,他們也從其他途徑了解了陳止其人,但坊間傳聞都說他恃才傲物,想想也是,突然成名,年齡還不大,難免年輕氣盛,尤其過去還未在官場待過,沒有經過打磨,稜角沒有磨平,交涉起來,難免存在種種問題。

  但陳止表現出來的,卻很是老道,看起來也不難相處,不管孫江他們有什麼念頭,至少現在都不覺得陳止是個難以相處的人。

  「陳太樂客氣了,你的事跡,我等皆有耳聞,見識廣博,今日的事,還需要你來提點一二。」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孫江倒也乾脆,再次詢問起來,但這一次,例行公事的味道就少了很多。

  這第二次,陳止便也不客氣了,就道:「我聽諸位所言,皆是老成持重,並無什麼問題,所以後面只要在細節處稍加推敲,制定完整的行程,我再拿著這個去和大鴻臚那邊交涉起來,當可事半功倍。」

  「嗯,此言大善。」孫江點點頭,並沒有進一步的詢問,而是說道,「時間正好,我等先往各署準備,陳太樂可以先去熟悉一下自己的衙門,另外,太常上卿既然安排了嵇明堂相助於你,你們二人可以先交流一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