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也不是,」商賈見面前的世家子弟感興趣了,也來了講述的興致,「聽說,此童家中悽苦,其父本是鄉間有名的書生,兵災之時傷殘,家道中落,妻子被接回了娘家,只能靠寫點字帖維持生計,但他身有殘疾,不便親自行動,就在家寫字帖,再由三個兒子拿出去賣,陳君子他們那日所見,正是長子。」

  孫敏明白幾分,眼裡卻有一絲失望之色,口中則道:「原來是這樣,三個兒子、三字帖,裡面看起來有故事啊,是陳止主動相助?」

  商賈卻道:「三字帖是陳君子所寫,但並非陳君子主動相助,而是彭城劉家的劉君子央求,這位劉君子見了三小兒慘狀,心有不忍,又敬佩他們的孝心,就請陳君子寫了《孝經》中的『紀孝行章』給三個孩童。」

  孫敏不解的問道:「既是《孝經》的一章,為什麼會被叫做三字帖呢?」

  那商賈早就料到他會有此一問,笑道:「這個啊,我也是聽人所說,沒有親眼所見,不敢胡言,這不是急著去見識見識麼?聽說那家人,如今在家中展帖,可以觀之,其中玄妙,得君子您親自過去看了,才能明白。」

  他這麼一說,孫敏還好,那魏歐等人的心頓時又提起來了,擔心陳止再鬧出什麼動靜,若真是如此,他們說不定得改變北上路線,繞遠一點。

  不過,也有明法僧、曹慶、荀折等人,有心再見識見識,他們或者是不服,或者是好奇。

  那商賈說著說著,忽的一愣,看到城門口多了一群人,那武原縣令和諸多世家的族長,正趕過來,直奔自己所在之處。

  孫敏給他告了罪,就迎了上去。

  隨後,就是一派迎接景象,看得商賈既震驚,又迷糊,等車隊進了城,他才咂舌道:「好傢夥,原來這隊人的來頭更大!陳家君子不過是縣令設宴,這次是縣令親自迎出來了。」

  想到這裡,他又暗自慶幸起來,剛才沒有什麼失態、失禮的地方,但旋即又遺憾起來。

  「忘了問剛才那位君子的來歷,這今後給人吹噓的時候,總不能不說名字吧。」

  不說這商賈的心思,卻說孫敏、明法僧進了城中,自是一番寒暄、酒宴。

  等酒過三巡,孫敏提到了三字帖,那縣令笑道:「就知道幾位要問,我早讓人將那三字帖請來了。」

  說話間,有個行走不便的中年男子緩慢上來,滿臉討好笑容,奉上一幅字帖,眾人凝神看去,頓時都是眼中一亮。

  「好字!」

  連明法僧都忍不住稱讚起來。

  「之前廟中牆壁上的正楷就堪稱驚人,如今這一幅字帖,更是令我大開眼界,這絕對是入品之字!」曹慶驚嘆連連。

  荀折則笑道:「難怪寫的孝經一篇,卻被叫做三字帖,一篇文章,分別以楷書、行書、隸書寫了三遍,確實可稱之為三字帖啊,更難得是,這三種字體,每個都可入品,陳守一的書法,當真是徐州一絕!」

  原來,這幅字是以三種字體書就,所以得了三字帖的美名。

  見幾人歡快,那縣令也笑了起來,這三字帖出現在武原縣,字字入品,對他也大有好處,又得眾人稱讚,名聲自然更響,於是就道:「這三種字帖,對應鄭家的三個孝子,這位鄭萬就是他們的父親。」他指著之前遞字帖的那人,如此說道。

  「哦?就是你的兒子在外販字?」孫敏朝那人看了過去,剛才他就注意到此人行走不便。

  其他人則在傳閱那三字帖,最後落在魏歐手中。

  魏歐一看,也是忍不住驚嘆書法,知道遠超自己,但旋即輕笑一聲,低語道:「陳止的書法之名早就傳於徐州南北,其實不算意外,他在外遊學,必然會有動作,但此舉不比廟牆書言,言驚法師,我等後至,措手不及,又無法與之論道,如今這武原縣中,他只能以書法揚名,或技止於此!」

  陳止的本事,魏歐自認為也知道不少,先前廟中遭遇,著實算是意外,他此行本意是修補名望,自然不想事事落後,雖然知道陳止能耐不小,但還是以這話自我安慰、安定人心。

  這話一說,也讓幾名有人鬆了口氣。

  「咱們要不趁這個機會,早點上路,若能追上陳止,也省的再生意外。」

  「好主意。」

  商議篤定,眾人安心,歡歌笑語中,夜色降臨。

  整個縣城都安靜下來。

  與此同時,距離武原縣不遠的一片樹林中,正有諸多人影晃動,隱隱有馬匹嘶鳴的聲音。

  幾個健壯身影晃動,有對話聲響起。

  「大哥,真要動手?」

  「連王彌都栽在陳止手中,咱們能行麼?」

  「是啊,要我看,還是北上投胡吧,或者去找幽州王浚。」

  幾人議論著,卻被一個粗嗓門打斷了。

  「來都來了,不做上一票,還有臉在綠林上混?咱們被那乳臭未乾的冉瞻追趕,不得不逃入青徐,想投王彌,結果王彌他娘的被罵死了。但那個陳止,若老老實實待在彭城,我是不敢去的,但他居然出來遊學,這是天賜良機啊,是送上門來的肥肉,怎能放過?宰了他,壯了名,再北上,還愁沒有富貴?咱們急急趕來,就在這等著他的車隊出武原,然後自投羅網!」

  第207章 賜予是福?林邊攔路!

  嘩啦!

  這個時候,樹叢晃動,一束月光照射下來,將說話之人的身影照明幾分,就見此人虎背熊腰,滿面虬須,眼睛瞪得有如銅鈴,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