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以眼神交流後,就繼續答題,但多少分出了一些注意力,關注著事態變化。

  陸映問出這一句,其實並非有意為難,而是因為這題是他出的,本意是為了體現寬宥之意。

  這一題,取得江東事例,說的是孝懷帝劉禪時候的事。

  那時候,山越宗部有人謀反,朝廷出動大軍平叛,將作亂之人捕獲,獄中人滿為患,孝懷帝派人複查,那複查的官員只將為首的十幾人定罪,其他一概釋放。

  這麼一件事,陸映拿來作為題目,是想要表現「治獄當以平恕為本」的概念。

  這是秉承著漢景帝『治獄者務先寬』的精神。

  立意可謂博大,又掛靠了漢朝帝王之語,堂堂正正。

  結果陳止在回答的時候,第一句就是「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這話是什麼來歷呢?

  源自商鞅變法。

  制定了律法卻得不到執行,往往因為上層自己不遵守,破壞了法制基礎。

  說是秦國太子觸犯了律法,他乃儲君,為國之根本,是不能動的,但商鞅不願意律法成空,就懲罰了太子的老師,從此往後,秦國上下無不遵從律法。

  這是行的嚴苛之法,毫不容情,在今人看來,難免有些不近人情了,在更往前的時候,堅持這種做法的會被看作是酷吏。

  陸映見自己的題目,被陳止這麼評價,自然不快。

  陳止經過最初的驚訝,不慌不忙的拱手,回道:「情雖可原,法難寬宥。法制如果健全,該殺就殺,該放就放,殺要依照律法,但放也該有放的說法,至少該有懲戒,明示後人,就算是因此失去一座城池,長遠來看也不會是壞事。」

  陸映皺眉搖頭道:「你這句,說的是衛嗣君向魏王討要逃犯的事[注1],在這裡難免有些不合適吧。」

  兩人對言,周圍人都聞到一絲火藥味。

  「這陳止衝動了,居然和考官辯論。」

  「這位陸映是何等人物,和他說法,這是自討苦吃。」

  「好戲來了,且觀。」

  彭林微微搖頭,有些失望,他本想靠這次篩選,和陳止在學問上分出高下,可看這樣子,陳止要是惱了考官,後果如何可想而知。

  最焦急的無疑是陳玄、陳署,陳府本就放棄了一個名額,如果陳止這個最有希望的子弟再出狀況,就真的沒法回去交代了。

  可惜,他們再急,也不敢出聲提醒。

  不遠處,其他考官也注意到了情況,劉侃、張詠已經走了過來。

  就在這時,陳止笑了笑,道:「陸考官,題目上提到的這個事,我也知道,你也說了『治獄當以平恕為本』,要讓囚犯清楚自己的罪行,簡單來說,就是讓他們服氣,可是這個事例中提到山越,雖然被釋放了,但他們並沒有服氣,放回去後,又復叛了。」

  「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陸映似乎和陳止槓上了,有心要說服這個人,「山越之事涉及安穩,豈能輕易決斷?自然是要懷柔,當年武侯、陳侯都有釋敵感化之舉,陳侯的治夷策中,也提到了以文化之,文武並舉,教化先行,這就是證明。」

  陳止還是搖頭:「釋敵感化,關鍵是解開敵人的心結,山越本就歸附多年,為何復叛?是因為當時的諸防將軍殺良冒功!我寫的這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不是針對的山越之反,而是當年那位駐軍將軍,他剿匪失利,就殺山越之人邀功,這才逼反了這些人。」

  說到這,他頓了頓,道:「那位將軍是大族子弟,因此朝廷並未追究他的罪責,反倒殺了山越頭領,又妄圖以恩威之法、懷柔之術,平復山越宗部,你要麼就殺了駐將,以平山越之怒,要麼就殺盡反叛之人,明正典刑,想兩邊討好,必然不上不下、不乾不淨,不如不做!世間安得兩全法?」

  這次輪到陸映愣住了。

  陳止卻不管他,繼續說道:「放縱罪將,這就是『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此一來,人家怎會信你?此例一開,給天下人樹了個反例,商鞅變法,王子要讓老師代罪,才能讓天下人服氣,如果律法只入布衣,隔於大族,能約束多少人?」

  這話說的較為含蓄,畢竟陳止就是士族之人,周圍也都是大族子弟,就算社會風氣寬鬆,不怎麼注重言語之罪,但說得太露骨,難保不犯眾怒。

  果然,陸映立刻搖頭駁道:「不知道你從哪聽到的傳聞,但事情不是如此……」

  「好個世間安得兩全法!」

  王奎不知何時到了兩人身邊,對陳止的見聞廣博,有些意外。

  他曾看過幾本史家旁書,知道懷帝時期山越復叛的原因,此事涉及江東張家。

  懷帝時候,張家乃是頂尖豪門,族人闖禍,朝廷先要撇清張家人的罪責,然後才是平叛,因為事情牽扯不小,又有其他世家不滿,最終從寬處置,在朝廷史官的記載中,當然會用春秋筆法隱去這一段。

  王奎知道這些,與他嗜書成性有關,也因為他是北方士族,對南方世家的黑歷史並不忌諱,而陸映身為江東子弟,身後的陸家與張家乃是世交,在輿論管制下,從未聽聞這些。

  王奎一開口,貴靜先生也走了過來,點頭道:「是有此事。」他朝陳止的答卷看了過去,頓時眼中一亮,驚訝於字體之妙,撫須點頭:「陳止這麼回答,也沒什麼錯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