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入侵中國,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德國進軍萊茵非軍事區,這只是戰爭的開始。下一步,德國必然選擇吞併奧地利,並向英法的歐洲盟國擴張,歐洲諸國都要被迫捲入戰爭。而日本是一個小國,如果不能快速占領中國,那麼他們就沒有更多資源打仗,唯一的選擇就是入侵東南亞。而東南亞又是歐洲列強的傳統勢力,由此,英法向日本開戰是必然的,一場新的世界大戰來臨了。”

  “這一場世界大戰,早在歐戰時就已經埋下伏筆,認真研究歐戰歷史,必然從中得到啟示。”

  講到這裡,有些人半信半疑,有些人豁然開朗,周赫煊給他們揭開了世界迷霧。

  “中國勝利的關鍵,有兩個。”

  “第一,中國必須堅持抵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民抗戰,儘可能的消耗日本的財政和資源,逼迫日本儘早對東南亞動手。”

  “第二,美國的入局。美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他們可以放心的坐山觀虎鬥。為什麼日本轟炸美國戰艦,而美國選擇了忍讓妥協呢?不是美國害怕了,而是美國有更大的企圖,那就是發戰爭財。美國此時不但不可能幫中國,反而要幫日本和德國,為日本、德國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慫恿放任他們進行侵略戰爭。由此,美國的資本家就能大肆出售軍火和戰略資源,讓美國徹底走出大蕭條的陰影。當世界主要國家都捲入戰爭,並且斗得損失慘重的時候,美國就會以救世主的姿態加入進來。20年前的歐洲大戰,美國就是這麼做的,只要羅斯福不傻,美國還會這麼做。就算羅斯福是個傻子,美國的資本家也會逼迫羅斯福這麼做。”

  “為什麼美國資本家想要最後參戰呢?市場和資源!”

  “一旦中國被日本占領,一旦東南亞被日本威脅,一旦歐洲被德意兩國打亂,那麼美國資本家為了利益必然介入。”

  “美國介入,肯定會站在中國這邊。因為坐視日本侵占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美國在東方的市場就會毀掉,美國的工業產品就沒有銷路。所以,美國的外交策略很清晰,那就是先資助侵略國挑起戰爭以獲利,再幫助被侵略國進行抵抗,美國最終再奪取世界市場和國際地位。從頭到尾,美國都是大贏家。”

  “而中國呢,不能只等著美國入局,要用盡全力抵抗日本。否則還沒等到美國人動手,中國就一敗塗地了,那時候就算美國都無力回天。”

  “還有,許多人抱怨,為什麼中央政府不向日本宣戰。原因很簡單,因為《戰時中立法》,一旦中國對日宣戰,中國就受國際法的約束,無法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這包括軍事裝備、戰略物資和國際借款。日本也是如此,日本也不敢向中國宣戰,因為一旦宣戰就不能得到美國資源。等到兩國互相宣戰的那天,日本就離敗亡就不遠了,大家請拭目以待!”

  周赫煊說這麼多,就是為了給國人信心。

  在抗戰期間,包括西南聯大、中央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在內,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投筆從戎奔赴戰場。

  眼前聽周赫煊講課的這些學生,高年級的且不說,大一、大二的學生當中,有一半可能都會投軍報國。給他們信心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現在講什麼全民抗戰,完全憑中國的力量擊敗日本,顯然不如說美國參戰更有效果,因為國人極度缺乏自信。

  至少,美國參戰,給了大家希望。

  “啪啪啪啪!”

  禮堂內掌聲雷動,雖然很多人對周赫煊的預言抱有懷疑,但更多人選擇了相信。一來周赫煊分析得很有道理,二來人們總是往好的方面想。

  當然,也有不少咒罵美國的,認為美國佬簡直該死。

  第八百四十八章 美援派

  轉眼已經進入1938年。

  年初,日機連續轟炸廣州10多天,炸死7000多人。

  周赫煊命令工人加快重慶防空洞建設工作,國府此時沒有出面號召,周赫煊只能自己動手了。

  事實上,從去年七月份起,周赫煊就出錢開鑿防空大隧道,計劃由朝天門起,經臨江門、通遠門到達南紀門,貫穿重慶主城四個方向,預計長度3700多米。

  現在半年時間過去,周赫煊主導修建的防空洞,已經鑿開了1200多米。他還在自家修建了防空地下室,只要日機來襲,家人和傭工可以隨時藏身。

  1月5日,愛因斯坦、羅曼羅蘭、羅素、杜威等大學者,發起國際援華運動,並呼籲對中國抗戰進行募捐。今年六月,愛因斯坦將和羅斯福的長子,一起成立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捐款活動。

  1月8日,白求恩率領加拿大和美國醫療隊來華,支援中國人民進行抗戰。

  於此同時,歐洲各國也出現不同規模的民間援華活動。不知道希特勒怎麼想的,德國明明已經和日本結盟,卻在南京陷落以後,秘密支援中國一批武器,其中包括I型坦克和重火炮。

  中日戰爭初期,德國派來中國的軍事顧問,也一直沒有撤走。直到全面抗戰爆發足足一年,德國迫於日本的外交壓力,才撤回了大批援華顧問。但依然有一些留下來了,甚至成為中國的現役軍官。比如參與指揮常德會戰的弗蘭克·霍布里希上尉,就與中國守軍共進退,在1943年11月英勇犧牲,被國民政府追授為陸軍少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