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希特勒的自傳當中曾提到,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曾受一個中國家庭無私幫助,那中國人姓Cheung,音譯有可能姓張,也有可能姓程。由此,希特勒對中國印象極佳,甚至有過想和中國共分天下的傳言。

  當然,這些傳聞很不可靠,不知出自哪本地攤文學。但希特勒對中國很曖昧是真的,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德國是歐美諸國最積極站出來調停的,前後調停了三次,可惜調停內容太過苛刻。

  跟德國比起來,抗戰初期對中國支援力度最大的當屬蘇聯。

  蘇聯以志願軍的形式,在1937年底就派航空隊進駐南京機場。這些蘇聯飛機塗著中國軍徽,與日本空軍在南京鏖戰數日,1月5號又來到武漢參戰,飛往蕪湖擊落日機六架。

  蘇聯之所以幫助中國,是因為英法美慫恿德國進攻蘇聯。而德國雖然暫時不願與蘇聯正面對抗,卻在慫恿日本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好讓蘇聯自顧不暇,方便德國在歐洲的擴張。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蘇聯和中國是朋友。

  1月10日。

  常凱申、白崇禧從武昌前往開封,此行目的是懲辦韓復榘,韓某人離死不遠了。這位死得也算活該,抗戰初期差點當漢奸——答應山東保持中立,老蔣得知此消息,連忙安撫他做了第五戰區副司令官。

  在戰爭期間,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數次拒不執行中央命令。加之韓復榘又跟劉湘攪在一起,老蔣對其已經忍無可忍,這趟非要殺雞儆猴不可。

  驅車抵達火車站,常凱申和白崇禧坐進了專列。

  幾分鐘後,常凱申望著外邊驚訝道:“這長江大橋何時開通的?”

  副官回答道:“建橋人員加班加點搶工期,於凌晨四點鐘正式竣工,半夜就有一輛火車試運行。”

  “這橋修得及時啊!”常凱申感慨道。

  平漢線連通北方,粵漢線連通南方,唯獨在長江天險面前中斷。以前火車過江,需要靠大型駁船轉運,至少要耽誤一個半小時。如果遇到運輸任務繁重的時候,耽誤半天到一天稀鬆平常,火車排隊登船等兩天都有可能。

  現在武漢長江大橋一通,立即讓運輸效率成倍增加,大大緩解了戰時運輸困難。

  副官笑道:“聽說周先生為了趕修橋進度,特地追加了100萬大洋投資。”

  常凱申點頭說:“周明誠對國家還是有貢獻的。”

  常凱申說完就開始看報刊雜誌,雖然每天忙得不行,但他還是在堅持讀報。看了一會兒報紙,常凱申又翻開《非攻》雜誌,重要內容都被秘書標記好了,他直接翻開即可。

  這期《非攻》的頭號文章,正是半個月前周赫煊在大學講課的內容。

  常凱申讀得連連點頭,直看到周赫煊談美國外交策略,才突然皺眉,復又鬆了口氣。他有些惱怒美國支持日本,又對美國未來的參戰頗為期待,讀罷說道:“給健生(白崇禧)看看。”

  白崇禧就在隔壁車廂,副官連忙把雜誌拿過去。

  白崇禧把文章讀完,跑來常凱申的車廂說:“雖是書生之見,卻也有幾分道理,至少能堅定國人的抗戰信心。”

  “是啊,現在最缺的就是信心。”常凱申唏噓道。

  雖然在淞滬會戰之後,國內“主和派”少了許多,但真正有信心的卻沒幾個。

  比如國黨元老張群,就是這樣勸常凱申的,大致內容如下:不能接受德國調停,因為條件太苛刻,一旦接受,則中央政府威望盡失。中國應該先打仗,打敗了再議和,到時候無論怎麼議和,老百姓都可以理解,也不會太過敵視中央政府。

  好嘛,張群也是主戰派了。可惜他這個主戰派,卻是奔著戰敗議和去的……也總比汪兆銘強。

  不可避免的,周赫煊那篇文章在《非攻》雜誌刊載以後,立即引起中國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有人說他太武斷,有人說他不該把美國想得那麼齷齪,也有人把文章當學術問題討論。但更有許多人因此堅信美國必然參戰,只要中國能夠堅持抵抗,屆時必然能夠依靠美國贏得勝利。

  於是乎,在主和派和主戰派之外,中國又出現了“美援派”。這一派主張堅持抵抗,儘可能的把時間往後拖,拖到美國加入戰局即為勝利。

  在火車專列抵達開封之後,常凱申突然對副官說:“給林主席拍電報,讓他任命周明誠擔任訪英特使。他跟英王喬治六世關係好,怎麼也得再弄些援助來。”

  仗打起來,花錢如流水。

  孔祥熙去年弄來的國際借款,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老蔣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在摟錢。

  第八百四十九章 空殼元首

  中華民國的主席林森,此時也住在李子壩,距離周公館約有二里地。

  跟周公館的奢華高檔不同,林森住在普通民宅,家中傭人和侍衛也不多。若真有心懷不軌者,派幾個槍手即可把林森給解決,比暗殺如今的部長級高官要簡單得多。

  放在整個民國的官場,林森都算是特立獨行者。這位老先生無妻無子,孑然一身,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平時出門只帶司機不帶侍衛,唯一的愛好就是收藏古董,同時還篤信佛教。

  當初,常凱申、汪兆銘和胡漢民斗得厲害,汪、胡二人聯手逼迫常凱申下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