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志摩完全沉浸於追求自由的佛學思想當中,一直讀到最後幾章,他才自言自語的笑道:“太虛大師的見解,未免還是有些脫離實際。”

  《自由史觀》此書的最後部分,討論理想中的教育、經濟和政治制度。然而,徐志摩當年留學的專業就是“政治經濟學”,又長期從事教育事業,他一眼就看穿太虛大師在自說自話——觀點太幼稚了!

  徐志摩把《自由史觀》扔到一邊,起身在書架里取出本《楞伽經》。雖然太虛和尚的教育、經濟和政治觀點,讓徐志摩感覺不足取,但關於追求自由的佛學思想,卻讓徐志摩大感興趣。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炎……”

  《楞伽經》裡邊的這些偈語,徐志摩以前是研究過的。但此時此刻再讀,卻有著另一番感受,聯想起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就好像做了一場黃粱大夢。

  夢醒了,一切化為虛無。

  當天夜裡,徐志摩便離家出走了,只給陸小曼留下一張字條:“小曼,這應該是我寫給你的最後一封信……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我要去尋一些永恆的東西。珍重!——志摩。”

  陸小曼睡到大中午才起床,剛開始並沒有發現異樣,還以為徐志摩是去學校教書了。她打著哈欠洗漱一番,坐到客廳沙發上無聊的翻閱雜誌,只等著傭人把午飯端來。

  突然間,陸小曼看到茶几上壓著張字條,她拿起一看,頓時臉色有些蒼白。

  以前徐志摩寫信,都是稱呼陸小曼為“龍龍”、“龍兒”,現在卻直呼“小曼”,讓陸小曼頓時感到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生疏。

  出事了!

  說實話,陸小曼是非常愛徐志摩的,只不過她的愛過分自私。她離不開享受,離不開紙迷金醉的生活,離不開讓她忘卻煩惱痛苦的鴉片,她不想為了徐志摩而改變自己。

  或許,陸小曼曾經想過改變,想過融入徐志摩的家族。但當初在徐家遭受的刁難,嚴重傷害了陸小曼的自尊心,外界流傳的風言風語,也讓陸小曼徹底選擇破罐子破摔。

  此時此刻,陸小曼突然慌了,似乎她正在失去生命中某樣寶貴的東西。

  “太太,吃飯了。”傭人過來說。

  陸小曼連忙問道:“你看到先生了嗎?”

  傭人搖頭說:“沒有,今天一直沒有看到先生。”

  陸小曼把家裡的所有人都叫來,終於門房透露了信息:“先生是半夜出門的,我看到他往東走了,沒有帶行李,手上只拿了一件西裝。”

  陸小曼有些站不穩,她讓下人們都離開,自己坐在客廳沙發上發呆。

  茶几之上,不僅有徐志摩留下的字條,還有幾張銀票和存摺,總共加起來接近2000大洋。

  陸小曼迷迷糊糊的爬上煙塌,抽了一角鴉片,吞雲吐霧過後,她的大腦終於清醒過來,瘋狂地跑到電話機前,給徐志摩的朋友們打電話:“喂,志摩有在你那裡嗎?”

  短短兩三天時間,整個上海文壇都傳遍了——徐志摩失蹤,很有可能要剃度出家。

  第五百九十二章 找不見人

  海格路,周公館。

  聶耳拿出四首歌的全譜,說道:“周先生請過目,編曲已經做好了,我也已經聯繫好伴奏樂隊,隨時可以進行錄製。”

  周赫煊根本沒看歌曲全譜,反正他也看不太懂,笑道:“那就明天吧,希望可以早點錄完。”

  “那就說定了,明天上午九點開始錄製。”聶耳突然又拿出幾張電影票,“周先生,這是我朋友主演的電影,希望首映那天你能夠去捧場。”

  周赫煊接過來一看,卻是《漁光曲》的電影票,他立刻說:“沒問題,到時我一定去。”

  《漁光曲》啊,30年代中國電影的代表作之一,打破了很多紀錄: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有廣告贊助的影片,第一部榮獲國際獎項的影片,第一部賣出全歐放映權的影片,創下連映84天的紀錄,創下原聲唱片的銷量紀錄(10多萬張)……

  這部電影有很多幕後故事,比如剛剛上映時反響並不強烈,一位上海的富二代覺得此片可以跟外國一流影片媲美,於是自掏腰包給《漁光曲》打廣告。刊載廣告的是《新聞報》,費用極高,廣告足足耗費了兩個版面,“漁光曲”三個字,每一個字都有一部電話機那麼大。

  還有《漁光曲》的女主角王人美,在拍攝期間突然宣布結婚,隨即被聯華影業解除合同,理由是女演員一旦結婚,追捧她的影迷就要數量大減。王人美被解約後沒有馬上離開,不拿片酬堅持把《漁光曲》拍完。

  不管是富二代影迷,還是女主角王人美,他們的事跡都讓人感嘆,放在幾十年後絕對不可能出現。

  至於聶耳所說的那個朋友,正是王人美。

  聶耳正待離開,傭人突然進來通報:“老爺,徐申如先生和陸小曼女士來了,要不要見他們?”

  “請他們進來吧。”周赫煊感覺有點納悶兒,徐申如和陸小曼這翁媳倆互相看不慣,怎麼今天一起跑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