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蔣廷黻嘆息說:“話講得雖好,卻不能改變東北淪陷的事實。”

  丁文江道:“不管如何,周先生這篇文章,對日本政治體系的闡述極有見地,也解釋了為何日本內閣會向陸軍部妥協。”

  二人說話之間,金岳霖也走進客廳。他這次是獨自前來,已經跟同居多年的美國女友分手,心中愛慕著已經嫁人的林徽因。

  “老金快過來!”蔣廷黻招手道。

  金岳霖笑呵呵地問:“你們都聊上了?”

  丁文江說:“在聊周先生的文章。”

  林徽因端著咖啡過來,笑道:“今天周先生也要來,估計就快到了。”

  “真的?”丁文江興奮道,“我對他可是慕名已久,一直想親眼見見。”

  “誰要見我啊?”門口突然傳來周赫煊的聲音。

  梁思成拍手笑道:“哈哈,說曹操,曹操到!”

  周赫煊大步走到客廳,抱拳道:“諸位先生好,我來得有些遲了。”

  “不遲,有些人還沒到呢。”林徽因問,“明誠是要茶,還是咖啡?”

  “茶吧。”周赫煊坐下說。

  沒過多久,胡適、徐志摩和傅斯年聯袂而來,大家紛紛熱情問候。

  歷史上,徐志摩此時應該已經空難逝世了,死在前往北平聽林徽因講座的路上。

  周赫煊順手救了徐志摩一命,他當時人在錦州,無法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太平洋學術會議。於是拍電報給徐志摩,希望徐志摩代替他在會議上發言。

  一邊是林徽因的講座,一邊是周赫煊拜託出席會議。徐志摩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把老情人放在一邊,跑去上海代替周赫煊開會。

  結果很快傳來北邊飛機失事的消息,把徐志摩都嚇尿了,後怕得不行,他要坐的就是那架飛機啊。

  但有時候,徐志摩又恨不得自己死在那架飛機上,現實太讓他痛苦了。

  徐志摩身兼兩所大學的教授,月薪差不多600元左右,卻根本不夠陸小曼的揮霍。他甚至都沒錢在北平租房子,一直寄住在胡適家裡,整天為賺錢而奔波,以前的許多朋友也漸漸疏遠。

  為了賺錢,徐志摩甚至主動當房產中介,替蔣百里出售上海的房子,只為賺點跑腿錢填債務窟窿——那張空難機票是朋友送的,徐志摩可沒錢坐飛機。

  一個浪漫激情的詩人,生生被逼成房屋中介,可見娶個靠譜老婆的重要性。

  兩個多月前,冰心在燕大遇到徐志摩,在問起過往的一些事時,徐志摩當場提筆寫道:“說什麼以往,骷髏的磷光。”

  周赫煊看到徐志摩憔悴的樣子,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救錯人了,或許徐志摩死於空難也是個很好的結局。

  “哈哈,大家都在啊,亦農(張奚若)呢?”徐志摩爽朗地笑起來,把煩心事都藏在心裡。

  林徽因解釋說:“亦農今天有事,恐不能來。”

  張奚若、徐志摩和金岳霖在美國時就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了,老徐交遊還是很廣闊的。

  “來了,來了,剛把事情辦完就來了!”張奚若快步走進客廳。

  張奚若是個政治學家,外號“稜角先生”,一輩子說話做事直來直去。他給辛亥革命買過軍火,當面痛斥過老蔣搞獨裁,也給解放軍帶過路,保護過京城古建築,還給新中國起了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位先生也算是時代的見證者。

  張奚若的思想觀點很對周赫煊胃口,比如在《全盤西化與中國本位》一文中,張奚若主張有選擇性的接受西方文化價值。

  如今國難當頭,太太家的客廳也沒心情風花雪月,而是討論著中日關係和抗戰的問題。

  胡適首先說:“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央和地方都沒功夫抗日。九一八事變,還是得靠外交手段解決。”

  張奚若可不給胡適面子,當眾反駁道:“如何靠外交解決?弱國無外交,所謂外交手段,不過是搖尾乞憐而已。現在的當務之急,該當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從二人的對話當中,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性格,胡適偏軟,張奚若硬得很。他不服就是干,以後不但懟老蔣,還要罵太祖。

  所以到七七事變前夕,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胡適和張奚若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兩種反應。

  胡適深感中國的對外無力,害怕華北變成第二個東北,因此主張用熱河省換取華北的安寧,他認為中國抗戰是沒有希望的。而張奚若呢,則大聲疾呼要求抗戰,而且指名道姓地懟宋哲元(華北當局負責人),導致《獨立評論》停刊數月之久。

  當然,胡適只是性格軟弱,他那顆愛國之心不容置疑。後來淞滬會戰破滅了日寇三個月占領中國的野心,頓時讓胡適看到抗戰希望,從此變成積極的抗戰派,還奉勸過汪兆銘等漢奸不要亂來。

  此時此刻,胡適和張奚若爭吵不休,一個堅持認為應該使用外交手段解決東北問題,一個堅持認為只有奮起抗戰才是出路。

  林徽因突然問周赫煊:“周先生是什麼觀點?”

  周赫煊苦笑道:“我的觀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南京政府和地方軍閥怎麼看。東北在短期之內,是肯定無法收回的,而日本消化東北也需要時間。鑑於國內混亂的局面,現在能夠做的,只能是積極尋求列強幫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