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列強哪有好心?”張奚若憤懣道。

  周赫煊解釋說:“首先是要跟蘇聯恢復邦交關係,日本人侵占東北,可不僅侵犯了中國領土,還侵吞了蘇聯的中東路,並且給蘇聯的遠東地區帶來極大的軍事壓力。”

  胡適眼睛一亮,笑道:“對,應該和蘇聯恢復外交,這個辦法很好!”

  張奚若搖頭嘆息:“由於蘇聯的政體原因,一直被歐美列強所忌憚。南京政府又是親美的,恐怕跟蘇聯談不到一起去,最多也就是象徵性恢復邦交。”

  “聯盟當然不可能,但恢復邦交卻必須去做,以後世界格局不管如何變幻,中國才有左右騰挪的餘地。”周赫煊說。

  張奚若點頭道:“這話說得對,必須長遠打算。”

  周赫煊嘆氣道:“要我說啊,其實希望日本早點全面侵華。不到危難的局面,國人根本無法團結一致。而日本一旦全面侵華,以它的國力,根本無法支撐這麼浩大的戰爭,中國勝利是遲早之事。”

  “你瘋了?還盼著日本早日全面侵華!”胡適目瞪口呆地看著周赫煊。

  其他人也紛紛側目,只有張奚若默然不語,似乎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可能性。

  第四百五十七章 拖死日本才是正途

  在梁家的客廳中,幾乎所有人都對周赫煊那番話,感到極端的不可思議。

  丁文江皺眉道:“周先生,你可知如果日本全面侵華,以中國現在的情況根本無法抵擋。”

  蔣廷黻也說:“只要日本關東軍打來,以東北軍之前的表現,恐怕華北也會很快淪陷。”

  周赫煊無奈地點頭道:“我知道,不止華北,華中和華南也會丟掉。到了那時,國人也該真正從睡夢中醒來了,中央政府和地方軍閥必須團結抗日。中國其實一直是有實力的,面對日本也一直有優勢。日本領土狹小、資源稀缺,而中國領土廣闊、人口眾多,只要堅持抵抗,必然把日本拖入戰爭泥潭。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日本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只要清政府能夠堅持一年半載不投降,日本國內就要餓死無數人。同樣的,如果現在日本想要吞下整個中國,想要征服一個國土面積比它大數倍的國家,那日本砸鍋賣鐵也難以支撐軍費開支。”

  金岳霖問:“那中國呢?”

  周赫煊苦笑:“中國會死很多人,國民經濟同樣會崩潰,但必將贏得最終勝利,並且奪回東北和台灣國土。”

  周赫煊並非全是胡編亂造說大話,打國戰真的很費錢。

  日本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僅半年時間,軍費開支就占日本全年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

  到1938年,日本財政就開始撐不住了,於是依靠發行公債的手段,動員老百姓投錢來支撐戰爭消耗。

  到1939年,日本經濟開始全面下滑,在中國的掠奪根本無法彌補消耗,軍費開支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8%。

  到1941年,日本政府把所有錢都扔進戰爭相關活動(包括軍工生產和購買資源),並對國民提出特別強制要求:禁止互相送禮,禁止舉行宴會,禁止服裝奢華,禁止鋪張浪費,提倡國民把錢全部存進銀行。日本普通百姓只能靠薯類雜糧生存,全國普遍營養不良。

  到1943年,日本經濟面臨崩潰。政府以節省燃料為名,不許日本國民在家洗澡,必須到澡堂泡大池子。為搜集金屬製造武器,日本街頭的鐵質路燈都被拆掉,換上木頭杆子來頂替,警察挨家挨戶搜羅鐵器,每家只允許留一口鍋和一個鐵桶,連鐵質門把手都必須拆了支援戰爭。

  到1944年,日本軍費占國民總收入的98.5%,幾乎把全體國民的錢都拿去打仗。

  到1945年就更狠,日本軍費支出超過800億日元,是國民生產總值的1倍有餘。

  至中國抗戰勝利前夕,日本老百姓連雜糧都吃不起,所謂的中產階級都普遍挨餓了。而戰場上的日本兵也很慘,以前他們穿的是皮靴,食物中有各種肉類罐頭,後來只能穿膠靴,經常餓著肚子打仗。

  這就是典型的蛇吞象,活活把自己給撐死。

  就算美蘇兩國沒有插手中日戰爭,就算中國軍隊一敗再敗,只要堅持著不投降,日本全國上下都特麼得餓死。

  有時候周赫煊甚至覺得,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其實是救了日本一命。戰爭如果再持續個兩三年,日本至少每年要餓死上百萬人,說不定還會爆發革命變天,日本天皇要落得沙俄皇室的悲慘下場。

  蔣廷黻說:“明誠的話有些道理,但恐怕真的爆發國戰,中國人首先就撐不住。”

  胡適也說:“是啊,從晚清以來,中國的對外戰爭都是慘敗。就怕日本人一打來,各地軍閥紛紛投降,那時候就是亡國奴的下場。所以我覺得啊,能不打最好不打,必須依靠外交手段解決。”

  周赫煊語氣中帶著嘲諷:“適之說要靠外交解決,那不過是苟延殘喘,等著慢性死亡。”

  “那還能怎麼辦?”胡適非常不信任政府、軍閥和中國士兵。

  “打,必須打,才能打出中華民族的未來!”周赫煊斬釘截鐵道。

  張奚若也附和道:“這話說得好,中國就缺一場國戰!”

  這兩人鬧著要打仗,其他人卻表示擔憂,甚至害怕中國幾個月就被日本占領。




章節目錄